李𡌴(?—1238年),又作李埴,字季允,号悦斋南宋官员,眉州丹棱人,唐太宗十四子曹王李明的后裔,史学家李焘的第七子。

嘉定四年(1211年)四月,四川制置大使司设安边司来经制蛮事,宋宁宗成都府路提刑李𡌴、潼川府路安抚许奕共领安边司。嘉定六年(1213年)十月十四,李𡌴出使金朝贺正旦,不至而还[1]。绍定四年(1231年)十月,宋理宗以李𡌴为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理宗命崔与之、李𡌴、郑性之入朝[2]。嘉熙元年(1237年)正月,以李𡌴为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四月初一,以李𡌴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知成都府。嘉熙二年(1238年)二月,理宗下诏:“近览李𡌴奏,知蜀渐次收复,然创残之余,绥抚为急,宜施荡宥之泽。淮西被兵,恩泽亦如之。其降德音,谕朕轸恤之意。”四月,以李𡌴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六月廿三,李𡌴去世,特赠资政殿大学士[3]。李𡌴和父亲李焘、兄长李壁都以文学知名,蜀人把他们比成三苏(苏洵苏轼苏辙[4]。李𡌴著有《皇宋十朝纲要》二十五卷、《公侯守宰士庶通礼》三十卷[5]

注释

编辑
  1. ^ 宋史》卷三十九 本纪第三十九 宁宗三
  2. ^ 《宋史》卷四十一 本纪第四十一 理宗一
  3. ^ 《宋史》卷四十二 本纪第四十二 理宗二
  4. ^ 《宋史》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5. ^ 《宋史》卷二百四 志第一百五十七 艺文三

传记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