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
杨良(1892年6月9日—1966年[1]),字琼玉,台湾新竹香山人[2],经商有成之馀亦参与政治活动,曾赞助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后来亦成为台湾文化协会的重要成员,因而为当时的政府所忌[3][1]。日后在二二八事件中,曾以新竹市二二八处理委员会委员兼财务组长的身分维持新竹地区的治安,但后来却被当作新竹地区滋扰事件的主谋者之一,此后杨良淡出政治,专心经营事业[3][1]。
杨良的事业最初是经营海产,后来扩及杂粮与肥料,而后自41岁到69岁期间相继兴办制糖业,包括龙潭制糖会社、新生糖厂、新南糖厂、新高糖业等,此外后来还在台北与新竹分别成立新兴商行与华南制药公司[3][1][4]。
生平
编辑杨良先世由福建泉州晋水渡台,历代业农[2]。光绪十八年五月十五日(1892年6月9日),杨良出生于台北府新竹县竹北一堡虎仔山[2],为家中长男[5]。六岁入汉文私塾读四书五经,十三岁父亲杨明珠逝世[5],以家贫辍学,于是立志从商。初寄居竹堑城内舅母家[6],后于18岁时,便独资开设隆顺商行[2],专营海产,后来事业逐渐扩及杂粮、肥料等业务,获得大量收益,名闻全台[6]。
杨良自1921年起,开始捐资襄助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后参加台湾文化协会(文协),与林献堂、杨肇嘉同为该会重要成员[2]。1925年,文协新竹支部成立,杨良与戴双喜、林浴沂等人共同担任理事[7]。由于文协的巡回演讲获得民众的热烈支持,影响力日增,杨氏于1926年4月遭日方以“横领”罪嫌关押[6]。1927年11月3日,文协于新竹西门妈祖庙进行讲演,遭到警方无理干预,引起群众愤怒并前往新竹郡役所抗议,甚至有人对拘役投掷石块,史称“新竹骚乱事件”[8]。该事件造成多达百馀人被捕移送拘禁,迟至次年三月才约有六十馀人获准保释。唯大多无力缴交五十元之保证金,杨氏乃宣称“尽可向他融通”,为成员支付保释金[6][9][7]。1927年7月,台湾民众党成立,当选为中央委员,次年担任经济委员会委员[2]。在杨良资助下,台湾民众党新竹支部于1929年购入购入新竹州厅前的二层楼店屋作为办公室[7]。
1928年,杨良被选为新竹商工协会理事、新竹信用组合监事,随后又兴办制糖事业,先后创设创设龙潭制糖会社、新南糖厂(位于今南化乡)、新生糖厂(位于今新竹东势)、新高糖业(位于今南投埔里)等工厂[2]。1931年,当选为新竹市信用组合监事,配合民众党“确立产业组合等团体中本岛人士自主权及排斥内地内(日人)企业家”的政策,与黄旺成等组成改革派,向日本人及御用亲日社员对抗,争取台湾本岛人士的权益[2]。杨良与黄旺成的政治理念类似,也因此后来黄氏将其次女黄蕙兰嫁给杨良的次子杨思槐,共结秦晋之好[7]。
二次大战后
编辑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部份由台北来新竹的学生,积极活动,杨氏再三以对本地了解不足为由,劝告学生不宜采取过激行动,其本人并尽力奔走协调,全力维持地方安宁。由于平日在地方甚得人望,被列名为“新竹市二二八处理委员会委员兼财务组长”,妥为处理善后。但在事件平靖后,竟被视为新竹地区滋扰事件的主动者之一,备受困扰,此后不再过问政治[2]。杨氏自41岁至69岁间,相继兴办制糖事业,经营新兴商行(位于今台北),华南制药公司(位于今新竹)。1966年去世,享年75岁[2][6]。
家庭
编辑- 父:杨明珠
- 妻:吴月
- 子
- 次男:杨思槐,京都帝大文科毕
- 三男:杨思标 ,后任台大医学院院长
- 四男:杨思松,曾于厦门金融组合任职
- 五男:杨思柏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楊良. 台湾记忆. [2014-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楊良. 新竹市地方知识库宝藏.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8).
- ^ 3.0 3.1 3.2 人物誌 楊良. 新竹市文化局. [2014-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周俊霖、许永河. 《南瀛糖廠誌》. 台南县新营市: 台南县政府. 2010年6月: 366-367页. ISBN 978-986-02-3586-9.
- ^ 5.0 5.1 台灣人士鑑. 兴南新闻社. 1943-03-15: 421.
- ^ 6.0 6.1 6.2 6.3 6.4 张子文, 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 楊良. 国家图书馆. 2003: 618–619. ISBN 9789576784514.
- ^ 7.0 7.1 7.2 7.3 李, 维修. 從素封家到社會菁英:日治時期新竹地區士紳的社會變遷(1895-1937). 新竹市: 新竹市文化局. 2015. ISBN 978-986-04-6839-7. OCLC 959012713.
- ^ 李政亮. 日據時期新竹政治社會菁英初探 (PDF). 竹堑文献. 1999, (10).[失效链接]
- ^ 庄胜全. 《臺灣民報》的生命史:日治時期臺灣媒體的報導、出版,與流通. 国立政治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