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拉彗星
比拉彗星 (3D/Biela) 是一颗已消失的短周期彗星,它以一位奥地利业馀天文学家来命名。
发现 | |
---|---|
发现者 | Wilhelm von 比拉 |
发现日 | 1826年2月27日 |
临时编号 | 1772; 1806 I; 1832 III; 1846 II; 1852 III; 1826 D1 |
轨道特性考 | |
历元 | 1852年9月29日[1] |
远日点 | 6.190 AU |
近日点 | 0.8606 AU |
半长轴 | 3.5253 AU |
离心率 | 0.7559 |
周期 | 6.619 a |
轨道倾角 | 12.550° |
历次近日点 日期 | 1852年9月24日 |
下次近日点 日期 | 在1852年解体消失 |
1772年,法国天文学家梅西尔首度发现该彗星,到1826年2月,彗星通过近日点,由奥地利业馀天文学者比拉(Wilhelm von Biela, 1782年3月19日─1856年2月18日)再度发现,并计算轨道及其公转周期6.6年。这是第三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1846年1月,马修·方丹·莫里观测该彗星时发现分裂为两块碎片,分别有各自的彗发和彗核,两者亮度交替变化。1852年9月仍能看到,彗星最后的观测由俄罗斯帝国天文学家奥托·威廉·冯·斯特鲁维所报告,但之后的几次预定回归日期再也找不到其踪影。
1872年11月27日,出现了壮观的流星雨(当时纪录每小时3,000颗),辐射点在仙女座的位置上,被认为是比拉彗星的残骸。仙女座流星雨在19世纪每年仍可见到,但现在已变得微弱,几乎不可见。
1883年有人提出比拉彗星的分裂是1871年10月美国几个州相继发生大火的凶兆(包括芝加哥大火、的密歇根大火与同月的派什提戈森林大火),但此说法没有直接科学根据佐证。
一颗名为207P/NEAT的周期彗星拥有与比拉彗星相似的轨道,被认为有可能是比拉彗星的残骸之一。[1]
参考文献
编辑
周期彗星 | ||
---|---|---|
前一颗彗星 恩克彗星 |
比拉彗星 | 后一颗彗星 法叶彗星 |
周期彗星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