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拉彗星
比拉彗星 (3D/Biela) 是一顆已消失的短週期彗星,它以一位奧地利業餘天文學家來命名。
發現 | |
---|---|
發現者 | Wilhelm von 比拉 |
發現日 | 1826年2月27日 |
臨時編號 | 1772; 1806 I; 1832 III; 1846 II; 1852 III; 1826 D1 |
軌道特性考 | |
曆元 | 1852年9月29日[1] |
遠日點 | 6.190 AU |
近日點 | 0.8606 AU |
半長軸 | 3.5253 AU |
離心率 | 0.7559 |
週期 | 6.619 a |
軌道傾角 | 12.550° |
歷次近日點 日期 | 1852年9月24日 |
下次近日點 日期 | 在1852年解體消失 |
1772年,法國天文學家梅西爾首度發現該彗星,到1826年2月,彗星通過近日點,由奧地利業餘天文學者比拉(Wilhelm von Biela, 1782年3月19日─1856年2月18日)再度發現,並計算軌道及其公轉週期6.6年。這是第三顆有記錄的週期彗星。
1846年1月,馬修·方丹·莫里觀測該彗星時發現分裂為兩塊碎片,分別有各自的彗髮和彗核,兩者亮度交替變化。1852年9月仍能看到,彗星最後的觀測由俄羅斯帝國天文學家奧托·威廉·馮·斯特魯維所報告,但之後的幾次預定回歸日期再也找不到其蹤影。
1872年11月27日,出現了壯觀的流星雨(當時紀錄每小時3,000顆),輻射點在仙女座的位置上,被認為是比拉彗星的殘骸。仙女座流星雨在19世紀每年仍可見到,但現在已變得微弱,幾乎不可見。
1883年有人提出比拉彗星的分裂是1871年10月美國幾個州相繼發生大火的凶兆(包括芝加哥大火、的密西根大火與同月的派什提戈森林大火),但此說法沒有直接科學根據佐證。
一顆名為207P/NEAT的週期彗星擁有與比拉彗星相似的軌道,被認為有可能是比拉彗星的殘骸之一。[1]
參考文獻
編輯
週期彗星 | ||
---|---|---|
前一顆彗星 恩克彗星 |
比拉彗星 | 後一顆彗星 法葉彗星 |
週期彗星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