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文益禅师(885年—958年),俗姓鲁,浙江馀杭人,南唐中主李璟追谥他为“大法眼禅师”,因此又被称为法眼文益,他所创的宗派被称为法眼宗。法眼宗是禅宗五家中开宗最晚的。法眼文益曾将南宗禅区分为江西(马祖)禅、湖南(石头)禅二系。法眼宗嫡嫡相传,文益、德韶、延寿三世,宋初为其兴盛,后逐渐衰微。[1]

生平

编辑

文益禅师七岁出家,二十岁在越州(今浙江绍兴余姚等地)开元寺受具足戒。曾经赴福州参拜长庆慧棱禅师,无法明了,途经地藏院,经罗汉桂琛禅师指导而开悟。曾住持过临川崇寿寺、金陵清凉院等,其禅风自成一家。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七月十七日示疾,闰七月五日入灭,灭后“颜貌如生”。后文益肉身被迎至江宁丹阳供奉。谥“大法眼禅师”,塔名“无相”。后追谥为“大智藏大导师”。[2]

晚年住持金陵清凉院,又被称为清凉文益。嗣法弟子六十三人,以德韶、慧炬、文遂等十四人最胜。[2]

崇寿禅院

编辑

2015年7月18日,中国法眼宗发源地崇寿禅院,振兴法眼宗风,举行了恢复重建的奠基仪式。为期两天的文益禅师与法眼宗学术研讨会于抚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们及江西佛协法师数百人参加了论坛开幕式。[3]

临川崇寿院为历史名寺,原址在现抚州市荆公路天宁岭,五代杨吴时期抚州刺史刘信于天祐九年(公元913年)始建,初名漕山崇寿院,景德中赐额“承天崇寿院”,宋徽宗改赐“崇宁万寿寺”,宋高宗改“报恩广孝寺”,不久又改“天宁万寿禅寺”,简称“天宁寺”,代为抚州的都道场,直至末,一直是抚州地区第一寺庙。[3]

主要著作

编辑
  • 《宗门十规论》[2]
  • 《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

参考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