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察·罗伯茨

研究者

理察·罗伯茨爵士(英语:Sir Richard John Roberts,1943年9月6日),出生在德比,是一名英格兰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1993年,他夺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现任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首席科学官,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Laureate Science Alliance)的主席。

理察·罗伯茨爵士诺贝尔奖得主
理察·罗伯茨
出生理查德·约翰·罗伯茨(Richard John Roberts)
(1943-09-06) 1943年9月6日81岁)[1]
英国德比
国籍英国
母校谢菲尔德大学
知名于选择性剪接
内含子
限制酶
DNA甲基化
计算生物学[1]领域的研究
信仰无神论[3][4][5]
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3)[2]

皇家学会院士 (1995)
下级勋位爵士 (2008)

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 (2021)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
机构谢菲尔德大学
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
哈佛大学

早年生活和教育

编辑

理察·罗伯茨于1943年9月6日生于英格兰德比,是汽车工程师约翰·罗伯茨和家庭主妇埃德娜的独子。4岁时随家人迁居萨默塞特郡巴斯,5岁时进入了基督堂儿童学习,8岁时进入圣斯蒂芬初级学校就读。[6]圣斯蒂芬是巴斯的一所教区学校,只有4个班,每班学生不到30个。校长罗纳德·布鲁克斯偶尔来班里讲课,他十分关照罗伯茨,常常准备一些关于数学逻辑学的问题让他回答,以启迪他对钻研学问的兴趣。[7][8]

11岁时,罗伯茨考入了巴斯市立男子学校。一开始他想长大以后做侦探,但很快兴趣转到了化学方面。他购置了各种仪器和药品,自己进行化学实验。罗伯茨的母亲在家里对其进行辅导,他得以自己阅读了大量化学书籍。学校的化学教育对罗伯茨而言比较枯燥,他成绩一般,反倒数学成绩非常好。15岁时他通过了O级考试,开始专攻数学和自然科学。探洞成为他喜欢的一项运动,他经常把周末时间花在这上面。16岁时罗伯茨的A级物理考试失败了,因而不得不重修一年。再次考试终于顺利通过,他选择了谢菲尔德大学化学系。[6]

谢菲尔德大学

编辑

谢菲尔德的化学系十分有名,罗伯茨在学完了化学物理数学等课程后,又在第二年开始学习生物化学[9]1965年他获得学士学位,进入有机化学教授戴维·奥利斯门下深造。博士期间,罗伯茨选择了一种巴西树木的中心木质中的新黄酮类聚合物作研究素材。他得到的木材十分理想,又得到经验丰富的博士后研究员黑泽和的指导,实验进展得非常快。只花了一年他就已经准备好了写论文的材料,接下来的两年得以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阅读感兴趣的书籍。[6]

这段时期他读到了约翰·肯德鲁所著的《生命的线索》。[7]该书介绍了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发展历程,激发了罗伯茨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他开始寻找做生物化学研究的实验室,最终被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杰克·施特罗明格接纳。1969年元旦,罗伯茨带全家赴美,准备在哈佛做博士后研究。[6]

职业和研究

编辑

在1969年至1972年期间,他在哈佛大学进行了博士后研究[10] 。 在搬到冷泉港实验室之前[11],在那里他被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雇用,他是DNA结构的共同发现者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此期间,他还首次与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 Sanger)一起参观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2]。 1977年,他出版了对RNA剪接的发现[11]。 1992年,他搬到了新英格兰Biolabs[10]。 次年,他与他的前同事在冷泉港菲利普·夏普(Phillip Allen Sharp)分享了诺贝尔奖[13]

罗伯茨对基因的选择性剪接的发现,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识到,在1977年对腺病毒的研究中出现了单独的,断开的DNA中的单独的,断开的片段[11],是导致普通感冒的一种病毒。 罗伯茨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导致我们对遗传学的理解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并导致在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生物中发现了剪接基因。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ROBERTS, Sir Richard (John). Who's Who 2013, A & C Black, an imprint of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2013; online ed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 Marc A. Shampo, Robert A. Kyle. Richard J. Roberts—Nobel Laureate for Discovery of Split Gene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2018-04-02]. doi:10.4065/78.2.1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3. ^ "The Nobel Laureate Dr Richard Roberts will give a public lecture entitled A Bright Journey from Science to Atheism..." A bright journey to atheism, or a road that ignores all the sig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Irish Times, 20 April 2006. Retrieved 24 July 2007.
  4. ^ "...Rich Roberts... delivered a public lecture on his Bright journey from Science to Atheism in April 2006." Events listing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5-14. on the website of Humani, The Humanist Association of Northern Ireland, Retrieved 24 July 2007.
  5. ^ Roberts versus God: No Contest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8-02., review of Roberts' talk A Bright Journey from Science to Atheism, written by Les Reid, and published on the Belfast Humanist Group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9-29. website. Retrieved 24 July 2007.
  6. ^ 6.0 6.1 6.2 6.3 Richard J. Roberts. Richard J. Roberts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201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7.0 7.1 陈思亮,陈虎主编; 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北京华夏前程教育研究院编著. 《诺贝尔奖百年百人》. 北京市: 原子能出版社. 2005年2月: 96. ISBN 7-307-02557-4. 
  8.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厚望与期待 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给中国学生及科技工作者的信》. 北京市: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110. ISBN 7-110-05016-5. 
  9. ^ 郭晓强. 理查德·约翰·罗伯茨. 遗传. 2009, (8): 769. 
  10. ^ 10.0 10.1 Anon. Richard J. Roberts - Biographical. Nobel Foundation. 1993 [2016-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1. ^ 11.0 11.1 11.2 Chow, Louise T.; Gelinas, Richard E.; Broker, Thomas R.; Roberts, Richard J. An amazing sequence arrangement at the 5' ends of adenovirus 2 messenger RNA. Cell. 1977, 12 (1): 1–8. PMID 902310. S2CID 2099968. doi:10.1016/0092-8674(77)90180-5. 
  12.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93. NobelPrize.org.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30) (美国英语). 
  13. ^ Klimasauskas, Saulius; Kumar, Sanjay; Roberts, Richard J.; Cheng, Xiaodong. Hhal methyltransferase flips its target base out of the DNA helix. Cell. 1994, 76 (2): 357–369. PMID 8293469. S2CID 23161543. doi:10.1016/0092-8674(94)90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