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海雕
白腹海雕(拉丁文学名:Icthyophaga leucogaster)亦称白胸海雕,是鹰科的一种大型猛禽。
白腹海雕 | |
---|---|
澳洲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
科: | 鹰科 Accipitridae |
属: | 渔雕属 Icthyophaga |
种: | 白腹海雕 I. leucogaster
|
二名法 | |
Icthyophaga leucogaster Gmelin, 1788
| |
白腹海雕和所罗门群岛海雕的范围都以绿色显示,但后者在一个较浅的蓝色圆圈内标出 | |
异名 | |
Ichthyaetus blagrus Blyth, 1843 |
它们居住在印度、亚洲南部及澳大利亚海岸。白腹海雕极为独特。成鸟有白色的头部、胸部及尾部。在飞行时,它们黑色的翅膀跟白色的腹部形成强烈的对比。像所有海雕属的成员般,它们的尾部很短,且呈楔子状。
跟它们最接近的近亲为不知名的索罗门群岛海雕(Sanford's Sea-eagle)[2]。它们两个物种是一对复合种(species pair),就像所有海雕的复合种一般,这个复合种是由一个黑头的物种(所罗门海雕)和一个白头的物种(白腹海雕)组成的。它们的爪子、喙和眼睛都像所有冈瓦那大陆海雕一样,颜色很深。这个复合种的成员的寻部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儿较深的色素,但并非所有个体都会出现这情况。虽然它们的不同之处大部分都是在于它们的外观及生态学,但其实它们的祖先在少于一百万年前才开始分裂(Wink et al., 1996)。
外观
编辑白腹海雕是全澳大利亚现时所知的第二大猛禽,而最大的是楔尾鹰(Wedge-tailed Eagle,学名Aquila audax),站立时高度可达1米。
白腹海雕的头部、尾部、胸部和腹部呈白色,背部和翅膀均呈黑色或深灰色。在飞行时,若从地面往上观看的话,就很容易看到它们张开的黑色翅膀。它们的喙呈灰色,尖端的颜色较深,眼睛呈深棕色。它们的腿部呈奶白色,爪子呈黑色。它们的雌性两性个体很相似。雄性高度若为75公分,比雌性的85公分略小。翼展长约2米。
幼白腹海雕的羽毛为棕色,在4岁时就完全成熟,全身的羽毛颜色已是一个真正成年白腹海雕的羽毛颜色。
分布情况及栖息地
编辑人们常在澳大利亚的海岸或近海地区看到白腹海雕。它们的配偶是终身的。它们鹅般的叫声是一种表示亲密的叫声,较常出现于繁殖季节。
食物
编辑白腹海雕主要靠捕食水产动物维生的,这些动物包括鱼、海龟和海蛇,但它们亦会捕猎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是捕猎的能手,可以捕猎大至天鹅的猎物。白腹海雕亦会吃腐肉,也会在飞行时攻击其他有猎物在手的鸟类,逼它们松开爪子来,再把猎物抢去。白腹海雕可以单独捕猎、夫妻一起出动或全家总动员。
筑巢
编辑白腹海雕会在其他白腹海雕的巢附近筑巢,它们的巢通常是筑在大树上或海岸边的悬崖上。一般而言,它们每次可生出两颗蛋。
图片
编辑-
幼鸟(出生一年)
-
幼鸟(2到3岁)
-
已成熟的白腹海雕在空中飞行
参考资料
编辑- BirdLife International. Haliaeetus leucogaste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12 May 2006]. Database entry includes justification for why this species is of least concern
- Wink, M.; Heidrich, P. & Fentzloff, C. (1996): A mtDNA phylogeny of sea eagles (genus Haliaeetus) based on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cytochrome b gene.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4: 783-791. doi:10.1016/S0305-1978(96)00049-X PDF fulltex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ustralian Museum Online: White-bellied Sea-eagle Factshe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06-NOV-30.
注释
编辑- ^ IUCN Red List 2012.
- ^ 注释:此物种生活于所罗门群岛,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