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汤姆森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约翰·汤姆生(英语:John Thomson,1837年6月14日—1921年9月29日),为19世纪苏格兰的摄影师,同时具有地志学家、旅游探险家、及作家等多重身分,汤姆生是首批旅行至远东的摄影家之一,他纪录了19世纪在东方各国的风土人情,他的摄影作品成为当时东方各国的社会人文记录,影响了后来的专业新闻摄影。
约翰·汤姆森 John Thomson | |
---|---|
出生 | 苏格兰爱丁堡 | 1837年6月14日
逝世 | 1921年9月29日 苏格兰爱丁堡 | (84岁)
母校 | 瓦特艺术学院 |
职业 | 摄影师、地理学家 |
组织 | 伦敦皇家民族学会 皇家地理学会 |
生平
编辑约翰·汤姆生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年少时是光学仪器作坊的学徒。在工作中,学会了摄影的原理。1862年4月,约翰·汤姆生的足迹踏上英国在东亚重要的殖民地──新加坡,并在当地开设相馆,专为商人们拍摄肖像照片,工作之暇,则喜好拍摄当地的居民与地理景象。1865年他造访泰国、柬埔寨一带游历,用摄影纪录了当地的人文景观。1866年回到英国,这年约翰·汤姆生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成员。
1868年约翰·汤姆生再次折返“远东”,并将工作地点移至香港,开始他著名的中国旅程,历时五年,足迹遍布中国大陆各地,拍摄了非常多的精彩作品。1871年约翰·汤姆生前往厦门,在这里遇见了马雅各(James Maxwell, 1836-1921)。马雅各是位医师,同样来自苏格兰。1865年时,苏格兰长老教会派遣他到台湾传教。此时,两位苏格兰同乡在厦门相遇,借由马雅各的描述,约翰·汤姆生知道了很多关于台湾岛上原住民的讯息,这深刻地吸引了他,决定随同马雅各来台。
台湾
编辑1871年4月,约翰·汤姆生的第一场福尔摩沙之旅,从打狗港(上岸),拍下了美丽壮观的影像。为19世纪的打狗港留下最完整的影像纪录。在他的镜头下,打狗港海天阔远的东方诗意,展现独特的影像美学。此外,汤姆生也拍摄了当时称为台湾府的台南,如热兰遮城(安平古堡),最远曾涉足荖浓溪流域,保留了百年多前的地貌。[1][2]
汤姆生在台其间,共拍摄了四十几张照片,除了拍摄南台湾的风景,如月世界、山谷、竹林等,重要的是,他还记录了原住民平埔族:从平埔族人的猎人、少女、到渔民,都是汤姆生摄影的对象。这些作品陆续在他的各种著作中呈现,对台湾本地文史研究及南岛影像史之建构意义深远。因为如此,约翰‧汤姆生的名字与台湾历史深深的烙印在一起。
十九世纪,是东西文化交会错综频仍的年代,期间惊喜、痛楚与感动交揉,汤姆生的作品每一张照片,呈现一个西方人遭遇神秘东方国度的注解,其兼揉东西方肖像的美感差距,融合东方传统山水画的透视与构图美学,人文与地理细腻观察。透过玻璃底版看见的微历史,汤姆生以其独特的眼光与感情,映现并框架了一个他眼底东方异域在千年孕育下,其深厚历史文化中的宁静幽远。
吴哥窟
编辑约翰·汤姆生中南半岛行脚的足迹,从柬埔寨、暹罗到交趾支那。也就是这些作品,汤姆生向当时渴望明了东方世界的欧洲人,揭露了东方的古老文明,而使汤姆生获得极大的名声。汤姆生的另一成就,就是他是第一位用摄影影像纪录吴哥窟及吴哥城的人,大规模的拍摄吴哥壮丽的旧城及其浮雕石刻之美。
参考资料
编辑- ^ 循著湯姆生腳步 走訪近150年前早期台灣. 中央通讯社. 2020-12-19 [2022-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3).
- ^ 白雲仙谷重生 約翰.湯姆生美景再現. 真晨报电子网. 2020-07-22 [2022-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9).
相关条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摄影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简体中文)
- The photographs of John Thomson @ 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hotographs at The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iography and photographs at the Wellcome Libr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hotographs from an exhibition,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