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青州行政区划

西晋青州州治所在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参 1]永嘉以后移治广固县(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参 2]范围在今山东省的东从海山东半岛而西至泰山、黄河东岸一带。永嘉年间以后,山东郡邑相继被石勒攻陷。西晋末青州为曹嶷占据。

郡级行政区

编辑

西晋青州初领北海、东莱、齐、济南、乐安5郡。西晋初徐州城阳郡来属,增置长广郡(277年)、高密国(296年置)、平昌郡(300年置),计领9郡。

齐国
曹魏旧郡,郡治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领临淄、西安、昌国、般阳、广饶、广、东安平、临朐、益都、新沓、新汶、南丰12县。西晋初废益都、南丰、新汶、新沓4县,广、临朐2县移属东莞郡。太康四年(283年)济南郡历城、平陵、祝阿、于陵、邹平、隰阴、菅、著8县来隶,同年复归济南郡。[参 3]永康元年(300年)高密国广、临朐2县来隶,[注 1]永嘉五年(311年)广县改名广固县,郡治亦移于此。[参 2]西晋末领广固、临淄、西安、东安平、广饶、昌国、般阳、临朐8县。
济南国
曹魏旧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遂为济南王,郡改为济南国。咸宁三年(277年)其子司马耽徙封中山王,废国为郡。[参 4]郡治东平陵县(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领东平陵、于陵、历城、东朝阳、菅、著、邹平、土鼓、梁邹、台、漯阴、祝阿12县。西晋时废土鼓、台、于陵3县,东平陵县改名平陵县。咸宁年间(275-279)梁邹、东朝阳2县移属乐安国。太康元年(280年)以前于陵县复置。太康四年(283年)济南郡废郡并入齐国,同年复郡。永嘉年间(307-312)复置济南国[参 3]永嘉年间(307-312)复改为济南国,[参 5]郡治移往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参 6]又废邹平县。西晋末领历城、平陵、著、于陵、菅、漯阴、祝阿6县。
北海国
曹魏旧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陵为北海王,[参 7]太康四年(283年)又封齐王司马攸子司马寔为北海王。[参 8]郡治平寿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南),领平寿、下密、胶东、即墨、都昌、营陵、剧7县。西晋初营陵县移属城阳郡(约265年),剧县移属东莞郡(265年,300年左右复归)。西晋末领平寿、下密、胶东、即墨、都昌、剧6县。
乐安郡
曹魏旧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鉴为乐安王,郡改为乐安国。太安元年(302年)乐安王司马冰被废,废国为郡。[参 9]郡治高苑县(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北),领高苑、临济、博昌、蓼城、寿光、千乘、乐安、利、益9县。西晋时废千乘、乐安2县,[参 10][参 11]咸宁年间(275-279)济南郡梁邹、东朝阳2县来隶。[参 3]西晋末领高苑、临济、博昌、利、益、蓼城、寿光、梁邹、东朝阳9县。
高密国[注 4]
曹魏为城阳郡,郡治东武县(今山东省诸城市),[参 12]领东武、莒、诸、壮武、淳于、高密、昌安、平昌、夷安、姑幕、黔陬、朱虚12县。西晋初北海国营陵县来隶,朱虚县移属东莞国。[注 5]泰始五年(269年)至七年(271年)立晋武帝子司马景及司马宪为城阳王,无子国除。太康十年(289年)莒、姑幕、诸、东武4县移属东莞郡,[参 13]东莞郡安丘、广、剧、临朐4县来隶,郡治移往黔陬县(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注 4]元康六年(296年)左右,徙封陇西王司马泰为高密王,[参 14]城阳郡改置高密国[参 15]剧、临朐十一县为高密国。”[注 7];《宋书》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高密太守,汉文帝分齐为胶西,宣帝本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并北海,晋惠帝又分城阳立。”}}永康元年(300年)平昌、安丘2县移属平昌郡,剧县移属北海国,广、临朐2县移属齐国。[参 2]西晋末领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夷安、营陵7县。
东莱郡
曹魏旧郡,郡治掖县(今山东省掖县),领掖、黄、当利、卢乡、曲城、惤、长广、不其、牟平、昌阳、挺11县。西晋时废牟平(311年前复县)[参 16]、昌阳[参 17]2县。咸宁三年(277年)长广、不其、挺3县移属长广郡。[参 18]太康四年(283年)辽东王司马蕤徙封东莱王,郡改为东莱国。永宁元年(301年)东莱王司马蕤被废为庶人,国废为郡。[参 19]西晋末领掖、当利、卢乡、曲城、黄、惤、牟平7县。
长广郡
咸宁三年(277年)分东莱郡置,[参 18]郡治不其县(今青岛市城阳区南部),领不其、长广、挺3县。元康八年(298年)增领昌阳县,[参 17]至西晋末不变。
平昌郡
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分高密国及东莞郡置,[参 20]郡治安丘县(今山东省安丘市西南),领安丘、平昌、朱虚、姑幕、东武5县。[注 8]
济岷郡(存疑)
仅见于《宋书·州郡志》,一说魏灭蜀汉以后,迁徙蜀地豪将家族于济水、河水之间,并设立此郡。《晋书·地理志》及《宋书·州郡志》注引《晋太康地志》均无记载此郡。[参 21]
东牟郡(存疑)
《晋书·怀帝纪》记载“东牟太守庞伉”,疑是“东莱太守”之误,或是西晋确有短暂设立东牟郡。[参 22]

县级行政区

编辑
青州(州治:临淄县(310年前)、广固县(311年后))
说明:本表为西晋时期青州各郡所辖的县份;以深灰色表示者,为曾经建置,后来废除的县份
郡名
(县数)
郡治 县名 今地位置(2012年12月) 隶属郡国 备注
齐国
(8)
临淄县

广固县
广固县 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南(310年前)
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311年后)
齐国(265)→东莞国(266-277)→琅邪国(277-284?)→东莞郡(284?-289)→高密国(289-300,城阳郡289-296)→齐国(300-316) 曹魏为广县,永嘉五年(311年)青州刺史曹嶷加固城池,改名广固县[参 16]
临淄县 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临淄区 齐国(265-316)
西安县 今山东省桓台县 齐国(265-316)
东安平县 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临淄区皇城镇 齐国(265-316)
广饶县 今山东省广饶县东北 齐国(265-316)
昌国县 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南 齐国(265-316)
般阳县 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齐国(265-316)
临朐县 今山东省临朐县 齐国(265)→东莞国(266-277)→琅邪国(277-284?)→东莞郡(284?-289)→高密国(289-300,城阳郡289-296)→齐国(300-316)
益都县 今山东省临朐县 齐国(265-?) 西晋时废县。[参 23]
南丰县 今山东省临朐县 齐国(265-?) 西晋时废县。[参 24]
新汶县 今山东省临朐县 齐国(265-?) 西晋时废县。[参 24]
新沓县 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齐国(265-283?)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前废县。[参 24]
济南国
(7)
平陵县

历城县
历城县 今山东省济南市 济南郡(265-283)→齐国(283-316)
平陵县 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 济南郡(265-283)→齐国(283-316) 曹魏时为东平陵县,晋时更名。[参 25]
著县 今山东省济阳县西 济南郡(265-283,济南国266-277)→齐国(283)→济南国(283-316,济南郡283-307?)
于陵县 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 济南郡(265-?,中间废县,?-283)→齐国(283)→济南国(283-316,济南郡283-307?) 西晋时废县,[参 26]太康元年(280年)前复县。[参 27]
菅县 今山东省济阳县 济南郡(265-283,济南国266-277)→齐国(283)→济南国(283-316,济南郡283-307?)
隰阴县 今山东省济阳县西南孙耿镇 济南郡(265-283,济南国266-277)→齐国(283)→济南国(283-316,济南郡283-307?) 曹魏时为漯阴县,西晋时改名隰阴县[参 28]
祝阿县 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北 济南郡(265-283,济南国266-277)→齐国(283)→济南国(283-316,济南郡283-307?)
土鼓县 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 济南郡(265-266?) 西晋时废县。[参 29]
台县 今山东省济南市 济南郡(265-266?) 西晋时废县。[参 30]
邹平县[注 9] 今山东省高青县西南 济南郡(265-283,济南国266-277)→齐国(283)→济南国(283-?,济南郡283-307?) 西晋永嘉元年(307年)以后废县。[参 31]
北海国
(6)
平寿县 平寿县 今山东省潍坊市 北海国(265-316)
下密县 今山东省昌邑市 北海国(265-316)
胶东县 今山东省平度市 北海国(265-316)
即墨县 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 北海国(265-316)
都昌县 今山东省昌邑市 北海国(265-316)
剧县 今山东省寿光市 北海国(265)→东莞国(266-277)→琅邪国(277-285?)→东莞郡(285?-289)→
高密国(289-300?,城阳郡289-296)→北海国(300?-316)
乐安郡
(9)
高苑县 高苑县 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北 乐安郡(265-316,乐安国266-302)
临济县 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 乐安郡(265-316,乐安国266-302)
博昌县 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 乐安郡(265-316,乐安国266-302)
利县[注 10] 今山东省博兴县 乐安郡(265-316,乐安国266-302)
益县[注 10] 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北 乐安郡(265-316,乐安国266-302)
蓼城县 今山东省利津县东南 乐安郡(265-316,乐安国266-302)
寿光县 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北 乐安郡(265-316,乐安国266-302)
梁邹县 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北 济南郡(265-266?)→齐国(266?-275?)→乐安郡(275?-316,乐安国275?-302)
东朝阳县 今山东省济阳县东北 济南郡(265-275?)→乐安郡(275?-316,乐安国275?-302)
千乘县 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 乐安国(265-?) 西晋时废县。[参 10]
乐安县 今山东省博兴县 乐安国(265-?) 西晋时废县。[参 11]
高密国
(7)
东武县

黔陬县
黔陬县[注 11] 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 城阳郡(265-296,城阳国269-271)→高密国(296-316)
壮武县 今青岛市即墨区西 高密国(265-316,城阳郡265-269、271-296,城阳国269-271)
淳于县 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 高密国(265-316,城阳郡265-269、271-296,城阳国269-271)
昌安县 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南 高密国(265-316,城阳郡265-269、271-296,城阳国269-271)
高密县 今山东省高密市 高密国(265-316,城阳郡265-269、271-296,城阳国269-271)
夷安县[注 12] 今山东省高密市 高密国(265-316,城阳郡265-269、271-296,城阳国269-271)
营陵县 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北海国(265-?)→高密国(?-316,城阳郡?-296)
东莱郡
(7)
掖县 掖县 今山东省掖县 东莱郡(265-316,东莱国283-301)
当利县 今山东省掖县西南 东莱郡(265-316,东莱国283-301)
卢乡县 今山东省掖县 东莱郡(265-316,东莱国283-301)
曲城县 今山东省招远市西北 东莱郡(265-316,东莱国283-301)
黄县 今山东省蓬莱市 东莱郡(265-316,东莱国283-301)
惤县 今山东省蓬莱市西南 东莱郡(265-316,东莱国283-301)
牟平县 今山东省烟台市西牟平区 东莱郡(265-266?,311前-316) 西晋时废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以前复县。[参 16]
长广郡
(4)
不其县 不其县 今青岛市城阳区 东莱郡(265-277)→长广郡(277-316)
长广县 今山东省莱阳市 东莱郡(265-277)→长广郡(277-316)
挺县 今山东省莱阳市 东莱郡(265-277)→长广郡(277-316)
昌阳县 今山东省莱阳市 东莱郡(265-266?)→(中间废县)→长广郡(298-316) 西晋时废县,并入长广县,元康八年(298年)复置县。[参 17]
平昌郡
(5)
安丘县 安丘县 今山东省安丘市西南 琅邪国(265)→东莞国(266-277)→琅邪国(277-284?)→东莞郡(284?-289)→
高密国(289-300,城阳郡289-296)→平昌郡(300-316)
平昌县 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北 高密国(265-300,城阳郡265-269、271-296,城阳国269-271)→平昌郡(300-316)
朱虚县[注 5] 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柳山镇 城阳郡(265)→东莞国(266-277)→琅邪国(277-284?)→东莞郡(284?-300)→平昌郡(300-316)
姑幕县[注 13] 今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注 14] 城阳郡(265-289,城阳国269-271)→东莞郡(289-300)→平昌郡(300-316)
东武县[注 15] 今山东省诸城市 城阳郡(265-289,城阳国269-271)→东莞郡(289-300)→平昌郡(300-316)

注释

编辑
  1. ^ 牟发松列西晋末广县属齐郡,临朐县属平昌郡,案《晋书·齐王冏传》“伦篡,迁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欲以宠安之”,疑永宁元年(301年)以前赵王司马伦为安抚齐王司马冏,将此二县划属齐国封地。
  2. ^ 据《晋书·齐献王攸传》记载“明年(太康四年)……以济南郡益齐国”,梁邹县在太康四年以前属济南郡,这里疑当作“咸宁初,以济南之梁邹益封”。卷34〈武十三王·吴敬王晏传〉:“固初封汉王,改封济南……没于贼。”
  3. ^ “以济阴万一千二百一十九户改为广阳国,立冰为广阳王”二句,疑是衍文。
  4. ^ 4.0 4.1 据李锡甫考证,晋代高密国的前身即汉、晋的城阳郡。太康十年(289年)城阳郡与东莞郡相互交换各自的领县,城阳郡的莒、姑幕、诸、东武4县划归东莞郡管辖,东莞郡的安丘、广、剧、临朐4县也移归城阳郡管辖,阳城郡的郡治迁移到黔阪县。《晋书·地理志》记载的“城阳之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平昌、营陵、安丘、大、剧、临朐十一县”均为城阳郡元康年间(291-299)时期所辖的全部县数,后改名为高密国。永康元年(300年)设平昌郡,可能即专为封司马模为郡公所分置,虽后来进封南阳王,但平昌郡并未废除,仍继续为郡,并据《大清一统志》考证得出平昌郡治安丘县,领安丘、平昌2县。剧县移属北海国后,高密国最终尚领有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夷安、营陵、广、临朐9县。(李锡甫《汉晋城阳郡沿革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6卷第一期,第259-264页,1977年6月)
  5. ^ 5.0 5.1 孔祥军认为太康中(282-283)短暂隶属东莞郡,后来归属城阳郡直至西晋终结。(《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第691页)
  6. ^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19云:“东莞有广县,此云大者,疑避隋炀讳改之。”
  7. ^ 据《晋书·高密文献王泰传》记载“玮既诛,乃以泰录尚书事,迁太尉,守尚书令,改封高密王,邑万户”,守尚书令与改封高密王均在同时,据《晋书·惠帝纪》,司马泰守尚书令时间在元康六年(296年)正月。
  8. ^ 李锡甫考证得出平昌郡领有安丘、平昌2县,但据其地理,其周边的东莞郡朱虚、姑幕、东武3县当为平昌郡管辖。
  9. ^ 《晋书·地理志》作“邹县”。
  10. ^ 10.0 10.1 《晋书·地理志》误作“利益县”。
  11. ^ 孔祥军列为魏时隶属东莱郡,晋时移属城阳郡。(《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第689页)
  12. ^ 《晋书·地理志》无夷安县。
  13. ^ 孔祥军列为魏时隶属东莱郡,晋时移属城阳郡。(《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第689页)
  14. ^ 姑幕故城,石埠子历史上那些事儿……
  15. ^ 《晋书·地理志》列为青州城阳郡属县,孔祥军据《宋书·州郡志》注引《晋太康地志》,认为晋太康元年(280年)至四年(283年)间东武县短暂隶属东莞郡,后又复归阳城郡。(《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40页注释7)但是《晋书·地理志》记载,东武县划归东莞郡在太康十年(289年)。

出处

编辑
  1. ^ 《通典》卷171〈州郡一〉:“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分为十九州部……青治临淄。”
  2. ^ 2.0 2.1 2.2 《晋书》卷15〈地理志下〉:“自永嘉丧乱,青州沦没石氏。东莱人曹嶷为刺史。造广固城。”;《元和郡县图志》卷10〈河南道六〉:“广固城,在县西四里。晋永嘉五年,东莱牟平人曹嶷为刺史所筑,有大涧,甚广固,故谓之广固。”
  3. ^ 3.0 3.1 3.2 《晋书》卷38〈文六王·齐献王攸传〉:“明年(太康四年……以济南郡益齐国。”〈文六王·乐安平王鉴传〉:“咸宁初,以齐之梁邹益封[注 2]。”
  4. ^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封皇从叔父司马〕遂为济南王。……〔咸宁三年徙〕济南王耽为中山王。”;卷37〈宗室·济南惠王遂传〉:“济南惠王遂,字子伯,宣帝弟魏鸿胪丞恂之子也……武帝受禅,封济南王。泰始二年薨。二子:耽、缉。耽嗣立,咸宁三年徙为中山王。是年薨,无子,缉继。成都王颖以缉为建威将军,与石熙等率众距王浚,没于阵,薨。无子,国除。”
  5. ^ 《晋书》卷34〈武十三王·吴敬王晏传〉:“固初封汉王,改封济南……没于贼。”
  6. ^ 《元和郡县图志》卷10〈河南道六〉:“景帝三年为济南郡,理东平陵,属青州。晋永嘉之后,郡移理历城。”
  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司馬陵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8. ^ 《晋书》卷3〈武帝纪〉:“〔太康四年〕二月己丑,立长乐亭侯寔为北海王。”;卷38〈文六王·齐献王攸传〉:“以攸子寔为北海王。”
  9. ^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封皇弟司马〕鉴为乐安王。”;卷4〈惠帝纪〉:“〔永宁元年〕封齐王冏子冰为乐安王。”;卷38〈文六王·乐安平王鉴〉:“乐安平王鉴,字大明,初封临泗亭侯。武帝践阼,封乐安王。帝为鉴及燕王机高选师友,下诏曰:‘乐安王鉴、燕王机并以长大,宜得辅导师友,取明经儒学,有行义节俭,使足严惮。昔韩起与田苏游而好善,宜必得其人。’泰始中,拜越骑校尉。咸宁初,以齐之梁邹益封,因之国,服侍中之服。元康初,征为散骑常侍、上军大将军,领射声校尉。寻迁使持节、都督豫州军事、安南将军,代清河王遐镇许昌,以疾不行。七年薨,子殇王籍立。薨,无子,齐王冏以子冰绍鉴后。以济阴万一千二百一十九户改为广阳国,立冰为广阳王。[注 3]冏败,废。”
  10. ^ 10.0 10.1 《魏书》卷106中〈地形志〉:“千乘,前汉属千乘,后汉属,晋罢。”;《舆地广记》卷6〈京东东路·青州千乘县〉:“千乘县,汉旧县,后汉属乐安国,晋省之。”
  11. ^ 11.0 11.1 《舆地广记》卷6〈京东东路·青州博兴县〉:“博兴县,本汉乐安县,属千乘郡,后汉属乐安国,晋省之。”
  12. ^ 《太平寰宇记》卷24〈河南道·密州莒县〉:“汉文帝二年封朱虚侯章为城阳王,都莒,魏明帝以为城阳郡,莒县属焉,而城阳郡徙理东武。”
  1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東莞郡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司馬泰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5. ^ 《晋书》卷15〈地理志下〉:“惠帝元康十年,又置平昌郡。又分城阳之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平昌、营陵、安丘、大、[注 6];《宋书》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高密太守,汉文帝分齐为胶西,宣帝本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并北海,晋惠帝又分城阳立。”
  16. ^ 16.0 16.1 16.2 《魏书》卷106中〈地形志中〉:“牟平,二汉属东莱,晋罢,后复。”;《元和郡县图志》卷10〈河南道六〉:“广固城,在县西四里。晋永嘉五年,东莱牟平人曹嶷为刺史所筑。”
  17. ^ 17.0 17.1 17.2 《宋书》卷36〈州郡志二·青州·长广太守〉:“昌阳令,晋惠帝元康八年,分长广县立。”;《魏书》卷106中〈地形志〉:“昌阳,二汉属东莱,后罢,晋惠帝复。”;《舆地广记》卷6〈京东东路·莱州莱阳县〉:“莱阳县,二汉昌阳县,属东莱郡,晋省之,其后复置。”
  18. ^ 18.0 18.1 《晋书》卷15〈地理志下〉:“长广郡,咸宁三年置。”;《宋书》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长广太守,本长广县,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云故属东莱。《起居注》,咸宁三年,以齐东部县为长广郡。”
  19. ^ 《晋书》卷3〈武帝纪〉:“〔咸宁三年〕立齐王子蕤为辽东王。……〔太康四年〕徙辽东王蕤为东莱王。”;卷4〈惠帝纪〉:“〔永宁元年〕东莱王蕤、左卫将军王舆谋废齐王冏,事泄,蕤废为庶人,舆伏诛,夷三族。”;卷38〈文六王·齐献王攸传〉:“蕤字景回,出继辽东王定国。太康初,徙封东莱王。……及冏辅政……与左卫将军王舆谋共废冏。事觉,免为庶人。”
  20. ^ 《晋书》卷15〈地理志下〉:“惠帝元康十年(当作永康元年),又置平昌郡。”;《宋书》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平昌太守,故属城阳,魏文帝分城阳立,后省,晋惠帝又立。”
  21. ^ 《宋书》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济南太守,汉文帝十六年,分齐立。晋世济岷郡,云魏平蜀,徙蜀豪将家于济、河,故立此郡。安帝义熙中土断,并济南。案《晋太康地志》无济岷郡。”
  22. ^ 《晋书》卷5〈怀帝纪〉:“〔永嘉元年〕二月辛巳,东莱人王弥起兵反,寇青、徐二州,长广太守宋罴、东牟太守庞伉并遇害。”
  23. ^ 《舆地广记》卷6〈京东东路·青州益都县〉:“益都县,本二汉广县,地属齐国,晋废之。”
  24. ^ 24.0 24.1 24.2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33页注释1。
  25. ^ 《宋书》卷36〈州郡志二·青州·济南太守〉:“平陵令,汉旧县,至晋并曰东平陵。”;《魏书》卷106中〈地形志二中〉:“平陵,二汉、晋属,曰东平陵,后改。”
  26. ^ 孔祥军谓于陵县太康以后废。案《宋书·州郡志》引《永初郡国》有于陵县,则《舆地广记》“晋省之”当是言西晋初省县。
  27. ^ 《舆地广记》卷6〈京东东路·淄州长山县〉:“本二汉于陵县地,属济南郡,晋省之。”
  28. ^ 《宋书》卷29〈符瑞志下〉:“晋武帝咸宁五年七月戊辰,白乌见济南隰阴”;《春秋左传正义》卷58〈哀公十年〉杜预注:“济南有隰阴县。”
  29. ^ 《宋书》卷36〈州郡志二·济南太守〉:“土鼓令,汉旧县,晋无。”
  30.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35页注释1。
  31. ^ 《太平寰宇记》卷19〈河南道十九〉:“邹平县,本汉旧县,属济南郡,后汉及晋并不改。永嘉之乱,其县遂废。”

参考资料

编辑

书籍

编辑
  •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李锡甫,《汉晋城阳郡沿革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7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魏收,《魏书》,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乐史,《太平寰宇记》,维基文库
  • 欧阳忞,《舆地广记》,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