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为宋鸿兵编著系列书籍[1]。《货币战争1:阴谋天下》内容为欧美近代金融发展史,作者认为从滑铁卢战役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美国多名总统被刺杀、以至经济大萧条,全部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所领导的犹太国际银行家在背后操控。他们透过策划和资助暗杀战争经济萧条而获得巨大利润,并进一步掌握货币发行权,控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命脉。编者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重回金本位,严防国际银行家入侵,以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受到外国势力操控。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类型经济学
语言中文简体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6-1
出版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本16
页数278
规范控制
ISBN9787508608686
OCLC[1]

该书最初在网上发表,之后纸本书籍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是当时大陆经济类的第一畅销书,到2009年2月已达到第25印次。2008年10月,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际,远流出版社发行了《货币战争》繁体中文版。2007年出版时,因内容大胆和情节丰富而受到关注。书中受到瞩目的内容包括不少商业会议均特别设立研讨会讲述货币战争,从德国之声美国之音均注意到该书的内容对中国的影响。

2009年8月1日出版发行《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于2011年出版发行《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于2012年1月出版发行《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于2013年12月出版发行《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主要内容

编辑

编者认为1972年尼克松总统取消美元金本位是一场“巨大的阴谋”,单单依靠社会信用体系发行的美元(美联储券)无法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他预言由于美元的发行过量,未来美元会剧烈贬值,而黄金价格会急速上升。因而中国“未来的应对策略”应是把人民币与黄金挂钩。这一观点与提出“次级金本位”的经济学家刘军洛有相似之处。

此书指出在现今主流金融体系,在过度的信贷之下产生的问题,甚至出现了的国家危机;提出以非信用为基础的货币运行模式,以免中国在经济上重踏美国和欧洲各国的旧路。

评价

编辑

2007年12月10日,第25期《财经》杂志刊登了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所写的《子虚乌有的“货币战争”》[2] 的文章,批驳宋鸿兵的观点。由于胡身份特殊,此事引起了质疑[3]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认为该书编者对现代金融概念,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场的理解非常欠缺[4][5]。此外,郎咸平在各地演讲和采访节目中多次批评《货币战争》一书的观点偏于轻微,实际的国际掠夺情况应更为严重“就是一本小说,而且写的都不对”[6][7]

俄亥俄州托雷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张欣曾指出,这本书中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例如说美联储是一间私人中央银行,但联储局的私人银行成员其实没有任何发言权,最高决策机构是由7名成员组成的董事会,这些人都是美国总统任命的,而且任命者不能与任何私人银行存在利益冲突。[8]不过书中指出,虽然董事会成员的确由美国总统任命,但董事会却未有真正的决策权力,真正的决策权力被一个由势力及影响力极大的银行家组成的“联邦谘询委员会”所拥有[9]。简言之,美国总统需经历政党更替,而被认为有较好经济政策弹性以符合当时的民意需求,但美联储基于整体经济专业的独立判断设计,必须有较长远的货币政策的连贯,例如老布希葛林斯潘两者对货币政策产生的矛盾对立,最后葛林斯潘虽赢得胜利,不禁让人怀疑所谓的“美国总统任命”背后的实质权力[10],显示货币发行权的问题在近代仍未解决。

书中形容罗斯柴尔德家族操控过去数百年全球政局时,断言该家族在1850年有60亿美元资金,以每年6%回报计算,该家族今天已有50万亿美元,但作者仅是以复息计算,并无实证佐证。按照该复息计算,货币战争推出翌年,该家族财富又增长了3万亿美元,约相当于中国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而40年后,该家族一年的财富增长更高达28万亿元,较美、日、中、德、法于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还要高[11]

一些国外媒体如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之音中文网、华盛顿邮报报导该书。其中,德国之声的评论文章表示了对书中论调的担忧[12]

作者的经济知识也受到质疑。书中批评有新加坡政要质疑成立亚洲基金后,可能引发道德风险,作者批评:“让自己和自己的邻居拥有在惨遭劫掠的情况下相互帮助的起码权力,何以能产生道德风险?如此有风险的道德又是谁家的道德?”这评论被指扭曲“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这一经济学术语。该术语指,如果受保人所做的行为,后果是由担保人承担,受保人会从事更高风险的活动,令担保人面临更大风险。承保人没有方法约束受保人,只能依靠受保人自己的道德水准来约束。新加坡政要的观点是,成立亚洲基金(承保人)后,亚洲各国(受保人)可能会更无后顾之忧从事更高风险的金融活动,引发更大的危机。[13]

抄袭的指控

编辑

随著《货币战争:阴谋天下》热卖,一些读者开始提出该书内容其实抄自一套1995年记录片《金钱主人英语The Money Masters》,两者在目录、内容、情理推演上如出一辙,但前者主要将货币操控阴谋归咎在一帮国际银行家上,《货币》一书则更著眼于罗斯柴尔德家族。而宋鸿兵在书中从未提及该纪录片,他亦只以“编著”一词交代他在《货币》一书上的角色。

中国经济学者茅于轼[14]与香港作家梁文道[15]均指称该书有抄袭之嫌。此外,根据网路上的讨论与考证[16],有网友指书中关于罗特希尔德家族这一段,抄袭了Des Griffin和Chapter Five合著的《Descent Into Slavery》一书,而《货币战争》中关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诞生的历史,也和一个宣扬美联储阴谋论的网站中的细节一模一样。而宋鸿兵关于“美元的发行过量,未来美元会剧烈贬值,而黄金价格会急速上升”的预言,和提出“次级金本位”的经济学者刘军洛有相似之处。

注释

编辑
  1. ^ 宋鸿兵简介. 新浪. July 25, 2009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2. ^ 子虛烏有的「貨幣戰爭」. 《财经》网络版. [2008年12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5日). 
  3. ^ 胡祖六批炮轟《貨幣戰爭》觀點 特殊身份受質疑. 南方都市报. [2008年5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22日). 
  4. ^ 陈志武:耶鲁教授反驳金融阴谋论. [201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5. ^ 陈志武:《货币战争》开错了药方. [201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6. ^ 郎咸平談書《貨幣戰爭》要和《還珠格格》一起看. [2009-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7. ^ 郎咸平: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金融與產業戰爭. [2009-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8. ^ 18 U.S.C. Section 208
  9. ^ 美學者質疑中國暢銷書《貨幣戰爭》. VOA. 2007年10月4日 [200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7) (中文). 
  10. ^ 央视大型纪录片 《货币》 第五集 权力之争
  11. ^ 复息计算方法:假设年利率1%,如果有人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投资了1元,至今2231年计算,其财富已有4亿多元,其公式为(1+1%)2231
  12. ^ 「貨幣戰爭」忽悠中的擔憂. 德国之声. [2008-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4). 
  13. ^ 货币战争(三十六):亚洲货币绞杀战(中)
  14. ^ 茅于轼认定宋鸿兵脑残抄袭《货币战争》-中国反垄断网. [201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15. ^ 《货币战争》 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1)-我读-搜狐读书-挖掘更好看的阅读-搜狐. [201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16. ^ 南方周末 - 用宋鸿兵的方式还原宋鸿兵. [201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