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庸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初军事人物。赵仲中弟。

其早年和兄赵仲中镇守水寨屯兵巢湖,后归顺朱元璋[1]。后升为参知政事,与俞通海廖永忠等人进攻康郎山,后占领武昌庐州安丰淮东海安泰州,升任中书左丞,进攻山东。洪武元年兼任太子副詹事,后随大军攻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跟随常遇春北追元帝。后与李文忠庆阳应昌。功劳本最大,但因在应昌私纳奴婢,不得封公,则为南雄侯[2]。此后,平定福建、广东叛乱,斩首八千余人。洪武二十年,与燕王朱棣出古北口,招降乃儿不花。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而被杀[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卷129):“庸,庐州人,与兄仲中聚众结水寨,屯巢湖,归太祖。”
  2. ^ 明史》(卷129):“从复安庆,徇江西诸路,进参知政事。从战康郎山,与俞通海、廖永忠等以六舟深入败敌。平武昌,克庐州,援安丰,皆有功。大军取淮东,庸与华高帅舟师克海安、泰州,进国平江。吴平,擢中书左丞。从大将军取山东。洪武元年命兼太子副詹事。河南平,命庸留守。复分兵渡河,徇下河北州县,进克河间,守之。寻移守保定,并收未复山寨。又从大军克太原,下关。陕。从常遇春北追元帝。师还,遇春卒,命庸为副将军,同李文忠攻庆阳。行至太原,元兵攻大同急,文忠与庸谋,以便宜援大同,再败元兵于马邑,擒其将脱列伯。论功,赏赉亚于大将军。三年复从文忠北伐,出野狐岭,克应昌。师还,论功最,以在应昌私纳奴婢,不得封公,封南雄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已,从伐蜀,中途还。”
  3. ^ 明史》(卷129):“十四年,闽、粤盗起,命庸讨之。逾年悉平诸盗及阳山、归善叛蛮,戮其魁,散遣馀众,民得复业。奏籍蜒户万人为水军。又平广东盗号铲平王者,获贼党万七千八百馀人,斩首八千八百馀级,降其民万三千馀户。还,赐彩币、上尊、良马。其冬出理山西军务,巡抚北边。二十年,以左参将从傅友德讨纳哈出。二十三年,以左副将军从燕王出古北口,降乃儿不花。还,坐胡惟庸党死。爵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