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迪亚 (加拿大)

北美東北部新法蘭西殖民地

阿卡迪亚(法语:Acadie;英语:Acadia)曾是法国殖民地,范围覆盖北美洲的东北部,包括现魁北克东部、整个加拿大海洋省份、和新英格兰,往南一直延伸到费城;而实际上法国政府指明的是与大西洋接壤,在大约纬度40度与46度之间的沿岸地带。其后,阿卡迪亚被划入英国殖民地的一部分,并发展成现在数个美国州份加拿大省份

阿卡迪亚殖民地
Acadie
新法兰西的分支
1604—1713

1754年的阿卡迪亚(橘色部份)
坐标:47°42′N 65°48′W / 47.7°N 65.8°W / 47.7; -65.8
首府未定
皇家港英语Port-Royal (Acadia)(事实上)
历史
历史 
• 成立
1604
1713
前身
继承
新法兰西
魁北克省 (1763年-1791年)
新斯科细亚省
爱德华王子岛省
新布蓝兹维省
麻萨诸塞湾省
阿卡迪亚旗

早期发展

编辑
 
尚普兰当年在王室港的居所的复制品

阿卡迪亚最早的殖民大部份来自于法国中西部维埃纳省普瓦捷。在1604年,首任阿卡迪亚总督皮埃尔·杜瓜英语Pierre Dugua, Sieur de Monts在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授权下于圣十字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那年冬天,坏血病的肆虐令到多人死亡,再加上岛上缺乏物资的缘故,导致整个聚居地在第二年迁移到芬地湾对岸的王室港去。最终在1607年,de Monts被迫放弃王室港的殖民地回到法国,另派尚普兰翌年到圣劳伦斯河畔去开拓新的殖民地(尚普兰就是在这次探险期间建立魁北克市)。而阿卡迪亚要到1632年才成功建立一个定居地,后来的阿卡迪亚人便是这批殖民和他们的后裔所组成。

慢慢地阿卡迪亚人在阿卡迪亚建立起数个聚居地,逐渐地这片土地的战略价值受到英国人的注意。英国人先后在威廉王之战安妮女王之战中占领了阿卡迪亚,最后在1713年签订的《乌得勒支和约》中取得了差不多整个阿卡迪亚的主权(法国在这条约下只能保留圣吉恩岛(现在的爱德华王子岛)和布雷顿角岛的主权)。

 
阿卡迪亚(1754年)

虽然阿卡迪亚遭遇了数次的侵略,但阿卡迪亚人却对战事漠不关心,多年来采取中立的立场。可是英国对此仍不安心,多次规定阿卡迪亚人向英王宣誓效忠,但阿卡迪亚人却坚决严守中立的立场。同时间,法国人为了维持在邻近海域的控制权在布雷顿角岛筑起了路易斯堡要塞,加深了英国人对为数众多的阿卡迪亚人的不信任态度。

大动荡

编辑
 
《驱逐阿卡迪亚人的命令》(Deportation of Acadians order),C.W. Jefferys绘画

随著法国-印第安人战争(即七年战争的北美洲战场)的爆发,阿卡迪亚人受到的压迫越来越重。英国人指责阿卡迪亚人不忠(他们不愿与法国人为敌和进行游击行动)。最后英国人便把不愿意宣誓为英国战斗的阿卡迪亚人驱逐出境,结果将为数6000到10000名阿卡迪亚人押送到南方的十三个殖民地或送回法国。另外也有一部分的人逃到深山或者新法兰西其他地方去,造成很多家庭妻离子散,很多人到处流浪去寻找自己的妻儿。

1764年之后,很多在十三个殖民地阿卡迪亚人慢慢往南迁,在西班牙统治下的路易西安纳定居。英国人允许一些阿卡迪亚人回到阿卡迪亚去,但却规定他们只能散居在王室港和格朗普雷(Grand-Pré)以外的地方。而留在路易西安纳的阿卡迪亚人(Acadian),则与当地其他族群的人通婚,慢慢地演化成“卡津人”(Cajun)。

数十年后,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写了一首名叫伊文格琳(Evangeline)的诗,讲述一名名叫Evangeline的阿卡迪亚女子锲而不舍地寻找她的情人的故事,以浪漫的手法带出当年大动荡的经过与后果。

地名起源

编辑

阿卡迪亚这名字(Acadie)的来源可追溯到探险家维拉萨诺(1480年—1527年)的身上。在他的地图上他把现维吉尼亚州以北的整个大西洋沿岸地区称为“Arcadie”,希腊语的意思为“避难所”或“丰足的土地”。另一个推测认为“阿卡迪亚”是源于当地的米克马克语言的“akatie”和马莱西特语言的“quoddy”,意思分别为“地方”和“富饶的地方”。

当代阿卡迪亚

编辑
 
阿卡迪亚社区

时至今天,“阿卡迪亚”这词指的可以是加拿大大西洋省份里的法语地区;也可以抽象地指法式文化在加拿大东岸的存在性。

在1994年,阿卡迪亚人和卡津人召开了第一次“阿卡迪亚世界代表大会”,除了讨论阿卡迪亚在21世纪的意义以外,更有富阿卡迪亚文化色彩的音乐节与戏剧节。此后这代表大会每五年便会在阿卡迪亚人或卡津人居住的地方举行。

参阅

编辑

参考

编辑
  • Francis, R. Douglas & Jones, Richard & Smith, Donald B.; Origins: Canadian History to Confederation (5th Ed.); Scarborough: Nelson, 2004. ISBN 0-17-622434-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