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 (东汉)
陈元(?—?),字长孙,苍梧郡广信县(今广东省封开县)人,[1]东汉经学家,有集一卷。[2]著有《左氏同异》。[3]传授、推广《费氏易》。[4]
陈元 | |
---|---|
出生 | 生年不详 |
逝世 | 卒年不详 东汉 |
职业 | 东汉官员 |
生平
编辑建武初,陈元与桓谭、杜林、郑兴都被当时学者做为表率。当时有人提议打算立《左氏传》博士,范升上奏认为《左氏》肤浅,不应该立博士。[5]陈元上疏反对范升的说法,汉光武帝下交给大臣们议论,范升又和陈元互相辩论了十几次。最后汉光武帝决定立左氏博士,太常选任博士四人,陈元为第一。汉光武帝认为陈元才刚和范升忿怒相争,于是任用其次的司隶从事李封为左氏博士,诸位大儒因左氏博士的设立,议论纷纷,自公卿以下,好几次都在朝廷上争论。后来李封病死,左氏博士又再次废止。[6]
陈元以才高著名,升迁到司空李通府。建武七年(31年),大司农江冯上言,建议让司隶校尉督察三公。陈元上疏反对司隶校尉督三公,陈元说:“臣听说,将臣子当作老师的,是帝王;将臣子当作朋友的,是霸王,所以周武王以姜太公为师,齐桓公以管夷吾为仲父。孔子说过:‘百官总己听于冢宰。’汉高祖有优待相国之礼,汉文帝允许宰相申屠嘉传讯邓通,这叫做‘假权’,王莽时期,汉室中衰,专操国柄,窃得天下,王莽常以自己为例,不信群臣。剥夺三公职责、损害宰相的威严,把揭发别人的隐私当作是正直之道。部属控告长官,子弟违背父兄,网密法峻,大臣们都手足无措。王莽仍无法阻止董忠的反叛,王莽最终被杀害。所以人君患在自己骄傲,不患有骄臣;失在自任,不在任人。因此周文王有日昊吃饭之劳,周公有吐握之恭,他们勤于听政,从没有将臣下那样加强防范。当前四方还不平静,天下还尚未统一,百姓都在观望陛下一举一动。陛下应恢复周文王和周武王时的规章,继承祖宗的遗德,劳心下士,屈节待贤,但不该让官员背负监察公辅之名。”汉光武帝采纳了陈元的建言。[7]李通辞职后,陈元迁任到司徒欧阳歙府,几次陈述当代事务、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礼节,但都没被采纳。欧阳歙后来因贪污被捕入狱,死在狱中,陈元上书追诉,言词恳切,汉光武帝才赐欧阳歙棺木、给予三千匹财帛来协助办理丧事。[8]后来陈元因病请辞,在家中去世。[9][10]
家庭
编辑父
编辑子
编辑评价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资料
编辑- ^ 《后汉书·陈元传》:陈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也。
- ^ 《隋书·经籍四》:《陈元集》一卷
- ^ 《经义考·卷一百七十二》:陈元作左氏同异
- ^ 《经学通论·易经》:陈元郑众皆传费氏易
- ^ 《后汉书·陈元传》:建武初,元与桓谭、杜林、郑兴俱为学者所宗。时议欲立左氏传博士,范升奏以为左氏浅末,不宜立。
- ^ 《后汉书·陈元传》:书奏,下其议,范升复与元相辩难,凡十馀上。帝卒立左氏学,太常选博士四人,元为第一。帝以元新忿争,乃用其次司隶从事李封,于是诸儒以左氏之立,论议讙哗,自公卿以下,数廷争之。会封病卒,左氏复废。
- ^ 《后汉书·陈元传》、《后汉纪·卷七》、《太平御览·卷二百五十》、《资治通鉴·卷四十二》
- ^ 《东观汉记·欧阳歙传》:大司徒欧阳歙坐在汝南赃罪死狱中,歙掾陈元上书追讼之,言甚切至,帝乃赐棺木,赠赙三千匹。
- ^ 《后汉书·陈元传》:李通罢,元后复辟司徒欧阳歙府,数陈当世便事、郊庙之礼,帝不能用。以病去,年老,卒于家。
- ^ 《广东通志·卷四十四》、《百越先贤志·陈元传》
- ^ 《后汉书·陈元传》:父钦,习《左氏春秋》,事黎阳贾护,与刘歆同时而别自名家。
- ^ 《后汉书·陈元传》:子坚卿,有文章。
- ^ 《论衡校释卷·第二十九》:先孙曰:“范叔”当作“范升”。下并同。陈元与范升议立左氏博士事,并见后汉书本传。“升”与“叔”艸书相似,古书多互误。
- ^ 徐松石. 《民族學研究著作五種》(上)第168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2180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