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言巧语

一种修辞手法

双言巧语(英语:doublespeak)是一种故意扭转或隐藏原意的修辞法,常为政治组织军队企业或公关宣传领域使用,有时候可以视为一种委婉政治正确的表达方式,但在用于政治组织、军队或企业的场合,现代通常称为“双言巧语”。

其出现历史极度悠久几乎与人类文字史同等,孔子于西元前480年左右编纂《春秋》就出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作法,可以视为双言巧语典型,到了宋朝宋欧阳修组织编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全篇大量运用春秋笔法。

起源

编辑

双言巧语在1950年代开始出现于美国,许多人误认为双言巧语这个词出于乔治·奥威尔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但双言巧语从未出现在该小说中。虽然如此,奥威尔倒是在小说中使用了形容政府试图颠倒是非的“新语”(Newspeak)、“旧语”(Oldspeak)及双重思想(Doublethink)等几个词,当《一九八四》风行之后,在英文名词后加上speak(例如Irakspeak)一时开始流行,而在社会语言的演进过程中产生了“双言巧语”这个用法。依照奥威尔式辞书学的定义,双言巧语的目的是蓄意为政治用途创造新的字汇,这不但具有政治的意图,同时也试图影响字汇使用者的态度。

范例

编辑

以下为双言巧语的范例:

政治

编辑

经济

编辑

军事

编辑

社会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週年:中國展示「友俄」姿態後發表「立場聲明」籲停火和談. BBC中文网. 2023-2-24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2. ^ Wang, Zixu. 中國防疫宣傳口號和「造詞運動」引發混亂和不滿.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10-01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8) (zh-cmn-hant). 当某些措辞有可能让很多人感到不安时,官员们就会想出新的说法。例如,在提及某些新冠防控程序时,当局已将“封锁”一词替换为“静态管理”、“静默”或“居家办公”。 
  3. ^ 「新冠病毒」還是「武漢肺炎」?中美台不同表述的爭議. BBC中文网. 2020-3-20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4. ^ 從「八千湘女上天山」到「八孩媽」,中共就是帶頭拐騙婦女的始作俑者. 关键评论网. 2022-3-16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5. ^ 5.0 5.1 5.2 Lutz, William. Fourteen Years of Doublespeak [双言巧语四十年] (PDF). The English Journal英语The English Journal. 1988, 77 (3): 40–42 [2016-09-01]. doi:10.2307/818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美国英语). 
  6. ^ 回顧美國在冷戰後參與的歷次戰爭,絕大部分左派口中的「侵略」都是合法的. 关键评论网. 2022-3-21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7. ^ 俄軍轟炸烏克蘭第聶伯羅民宅行動的罹難人數升至40人. 法广中文网. 2023-1-16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8. ^ Satta, Mark. Putin's brazen manipulation of language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Orwellian doublespeak. The Conversation. 2022-03-14 [202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0) (英语). 
  9. ^ 张钧凯. 接駁巴士變成「類火車」 台灣「造詞」熱潮背後的隱憂與大患. 香港01. 2022-05-05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1) (中文(香港)). 类似“类火车”概念的名词创作在台湾政坛可说是司空见惯。执政官员称“无薪假”为“减班休息”,称“走私”为“超买”,称“缺电”为“分区供电”;新冠(COVID-19)疫情发生后,更有“校正回归”、“微解封”、“类普筛”、“类清零”、“新台湾模式”等新词“闻名于世”。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