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陵之战,发生于北魏普泰二年(532年)三月,时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度律尔朱仲远等合军20万进攻驻军(今河南安阳东北)的高欢

永安三年(530年)九月,魏孝庄帝元子攸因不满太原王尔朱荣逼控朝政,将其诱杀。尔朱荣侄、汾州刺史尔朱兆联合尔朱氏诸将一起在年底攻入魏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杀魏孝庄帝,另立太原郡太守、长广王元晔为帝。

中兴元年(531年)二月,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州市)大族高干及其弟高敖曹联合反对尔朱氏,并向各郡发布通告,讨伐尔朱氏。六月,晋州刺史高欢响应高干兄弟,联络各路反对尔朱氏的部众,在信都起兵。十月,高欢等立勃海郡太守、安定王元朗为帝,公开反对尔朱氏。元朗以高欢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高干为侍中、司空,高敖曹为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尔朱氏联兵征讨高欢。尔朱兆军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屯军广阿(今河北隆尧县东)号称10万人马。在尔朱氏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高欢使用反间计,致尔朱氏诸将相疑,各路兵马不向前推进。高欢乘机集中兵力先与尔朱兆军会战,在广阿大破,俘虏士卒五千余人。高欢乘胜南下,进攻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相州刺史刘诞闭城固守。普泰二年(532年)正月,高欢军攻克邺城,擒获刘诞。三月,元朗率领文武百官进入城。尔朱氏诸将在尔朱世隆的调解下,复归于好,重新结盟,同征高欢。闰三月,尔朱天光自长安(今西安西北),尔朱兆自晋阳,尔朱度律自洛阳,尔朱仲远自东郡(今河南滑县),分别率所部出发,会师邺城。号称二十万大军,沿洹水(河南北部卫河支流安阳河)两岸驻扎。

高欢以逸待劳,命吏部尚书封隆之留守邺城,以不足三万兵力(马匹不到二千)出城到紫陌(今河北临漳西南故县西北),大都督高敖曹领兵三千跟进。月底,尔朱兆率轻骑兵三千人乘夜偷袭邺城西门,不克,退走。高欢自料难与尔朱氏军对敌,命令部队在韩陵山(今河南安阳东北)布成圆阵,连接牛驴,挡住归道,使将士以必死之心奋战。由于当地流民久苦于尔朱氏,六镇多拥戴高欢。高欢亲领中军,高敖曹领左军,高欢的堂弟高岳领右军,迎战尔朱氏军。中军高欢作战不利。尔朱兆乘机发动攻势,高欢军危急,高岳即领骑兵五百人,对尔朱兆军迎头痛击,高欢部将斛律金领兵抄尔朱兆军背后,高敖曹也领兵一千人拦腰攻打。此役高欢军厮杀胜出,重创尔朱军,贺拔胜徐州刺史杜德在阵中投降高欢。尔朱兆率领残部回到晋阳,后也被击灭。尔朱仲远逃逃东郡,后降南梁。四月,尔朱世隆和尔朱彦伯被部将所杀。尔朱天光和尔朱度律也被擒送高欢。高欢乘胜进据魏都洛阳,斩尔朱度律及尔朱天光,另立元修为帝,称之北魏孝武帝,并受元修任命为大丞相,执掌北魏朝政[1]

韩陵之战,高欢以少胜多,战争结束后,高欢在邺城和韩陵山上建造定国寺,由御史温子昇撰写《韩陵山碑》[2]。韩陵战役中,尔朱一族几乎全遭诛灭,只有少数人幸免,如尔朱敞因年幼,随母被掠入宫中[3];尔朱仲远逃到南梁

注释

编辑
  1.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五 梁纪十一
  2. ^ 定国寺新成,神武谓陈元康、温子昇曰:“昔作芒山寺碑文,时称妙绝,今定国寺碑当使谁作词也?”元康因荐珽才学,并解鲜卑语。乃给笔札就禁所具草。(《北齐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三十一)
  3. ^ 隋书》卷55《尔朱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