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鸣器
风鸣器(英语:Wind Machine)是一款特殊的敲击乐器,最先用于戏剧内以表达强风的声音,后来开始用于剧场音乐内[1],二十世纪时开始放进古典音乐的曲目内,德国作曲家理察·史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中的“暴风雨”选段采用了风鸣器和雷鸣器,被视为采用这些特殊声音效果的代表作品。
分类 | 敲击乐器 |
---|---|
H-S分类 | 体鸣乐器 (134) |
操作原理
编辑风鸣器在霍恩博斯特尔-萨克斯分类法中归入体鸣乐器类别[2]。它的主要构成部份是一个以木板和木条所砌成的中空圆筒,圆筒的直径约为75-80公分,圆筒的长度则没有固定,通常都和圆周相约或稍短[3]。其中一面圆形的中央装上了手把,圆筒以横向方式置在架上,并以一块帆布把大部份的筒身幅盖着。乐手利用手把转动圆筒时,圆筒的木条和帆布因摩擦而发出类近风的声音。圆筒的转速,可以直接影响声音的音量,亦可改变幅盖圆筒的物料(如使用丝绸)、厚薄、松紧去改变风的声量[1][2]。但是,一般状况下,盖布通常一早已经固定在架上,并不是很随意地便可以更换和调紧。
应用
编辑风鸣器在以下的作品中有所应用:
- 拉摩:《北方人》
- 罗西尼:《西维尔的理发师》
- 华格纳:《漂泊的荷兰人》
- 浦契尼:《西部女郎》
- 理察·史特劳斯:《唐吉诃德》、《阿尔卑斯交响曲》、《约瑟夫传奇》、《埃及的海伦》、《没有影子的女人》
- 艾尔加:《星光列车》
- 拉威尔:《达夫尼与克罗伊》、《孩童与魔法》、《夜之幽灵》(管弦乐版本)
- 胡柏兹:《灰屋历代志》
- 梅湘:《星辰峡谷》、《圣方济各亚西西》、《远方的闪光》
- 荀白克:《雅各的天梯》
- 米尧:《献酒使者》(Les choëphores)
- 布烈顿:《挪亚方舟》
- 利格特:《末日启示》
- 佛汉·威廉士:《南极交响曲》
- 葛罗菲:《大峡谷组曲》
- 高史密夫:《蓝徽特攻队》
- 史帕克:《苍穹音画》(Music of the Spheres)
- 法佐・塞伊:《第3号交响曲》(宇宙)
- 狄伯特:《第4号交响曲》
注释
编辑- ^ 1.0 1.1 Peinkofer, Karl and Fritz Tannigel, Handbook of Percussion Instruments, (Mainz, Germany: Schott, 1976), 16, 172-173.
- ^ 2.0 2.1 Baines, Anthony,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al Instrumen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04, 173. ISBN 9780193113343.
- ^ Blades, James, Percussion Instruments and their History, (Westport, CT: Bold Strummer, 1992), 346, 394-395. ISBN 978093322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