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鳴器
風鳴器(英語:Wind Machine)是一款特殊的敲擊樂器,最先用於戲劇內以表達強風的聲音,後來開始用於劇場音樂內[1],二十世紀時開始放進古典音樂的曲目內,德國作曲家理察·史特勞斯的《阿爾卑斯交響曲》中的「暴風雨」選段採用了風鳴器和雷鳴器,被視為採用這些特殊聲音效果的代表作品。
分類 | 敲擊樂器 |
---|---|
H-S分類 | 體鳴樂器 (134) |
操作原理
編輯風鳴器在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分類法中歸入體鳴樂器類別[2]。它的主要構成部份是一個以木板和木條所砌成的中空圓筒,圓筒的直徑約為75-80公分,圓筒的長度則沒有固定,通常都和圓周相約或稍短[3]。其中一面圓形的中央裝上了手把,圓筒以橫向方式置在架上,並以一塊帆布把大部份的筒身幅蓋著。樂手利用手把轉動圓筒時,圓筒的木條和帆布因摩擦而發出類近風的聲音。圓筒的轉速,可以直接影響聲音的音量,亦可改變幅蓋圓筒的物料(如使用絲綢)、厚薄、鬆緊去改變風的聲量[1][2]。但是,一般狀況下,蓋布通常一早已經固定在架上,並不是很隨意地便可以更換和調緊。
應用
編輯風鳴器在以下的作品中有所應用:
- 拉摩:《北方人》
- 羅西尼:《西維爾的理髮師》
- 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
- 浦契尼:《西部女郎》
- 理察·史特勞斯:《唐吉訶德》、《阿爾卑斯交響曲》、《約瑟夫傳奇》、《埃及的海倫》、《沒有影子的女人》
- 艾爾加:《星光列車》
- 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伊》、《孩童與魔法》、《夜之幽靈》(管絃樂版本)
- 胡柏茲:《灰屋歷代誌》
- 梅湘:《星辰峽谷》、《聖方濟各亞西西》、《遠方的閃光》
- 荀白克:《雅各的天梯》
- 米堯:《獻酒使者》(Les choëphores)
- 布烈頓:《挪亞方舟》
- 利格特:《末日啟示》
- 佛漢·威廉士:《南極交響曲》
- 葛羅菲:《大峽谷組曲》
- 高史密夫:《藍徽特攻隊》
- 史帕克:《蒼穹音畫》(Music of the Spheres)
- 法佐・塞伊:《第3號交響曲》(宇宙)
- 狄伯特:《第4號交響曲》
注釋
編輯- ^ 1.0 1.1 Peinkofer, Karl and Fritz Tannigel, Handbook of Percussion Instruments, (Mainz, Germany: Schott, 1976), 16, 172-173.
- ^ 2.0 2.1 Baines, Anthony,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al Instrumen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04, 173. ISBN 9780193113343.
- ^ Blades, James, Percussion Instruments and their History, (Westport, CT: Bold Strummer, 1992), 346, 394-395. ISBN 978093322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