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6年大彗星
1556年大彗星(The Great Comet of 1556,现代命名法称为 C/1556 D1)是一颗彗星,首次出现在1556年2月,在欧洲大部分地区都有观测到。2月底之前这颗彗星似乎在一些地方被看到,但直到3月第一周的中间才被普遍观测到。它的表观直径等于月球的一半,据说尾巴类似于“火炬被风吹动时的火焰”[谁说的?]。科尼利厄斯·海马(海马·弗里修斯之子)表示,这颗彗星首次出现时的头部与木星一样大,其颜色与火星相似[1]。
查理五世彗星
编辑1556年大彗星也被称为查理五世的彗星。当皇帝第一次看到它时,他目瞪口呆地站著,惊呼道:“通过这个可怕的迹象,我的命运召唤了我。” 查尔斯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征服后退出这个世界。他认为这颗彗星标示著上天的旨意,于是赶紧前往普拉森舍(Placentia)的圣尤斯特修道院[2]。
一篇匿名的英文论文“炽热的凝视”(1618年)谈到这颗彗星如下:
“ | 在查理大帝的时代,出现了一颗炽热的星星,在皇帝的沉思中,他的眼睛认真地盯著那颗星星,深思著,最后陷入了对这颗星星的意义的巨大惊讶中;并派了一位名叫埃吉纳德的哲学家来和他讨论这颗星星,最后说,它的出现确实威胁到了他的某种可怕的灾难。[2] | ” |
当代宗教解释
编辑1556年访问广州的葡萄牙多明尼加修士加斯帕·达·克鲁兹将这颗彗星与毁灭性的1556年陕西地震联系在一起。在他于1569年出版的书中,他想知道这颗彗星是否不仅是中国的灾难,也是整个世界的灾难标志:甚至可能是敌基督诞生的标志[3]。
据称与1264年大彗星有关
编辑约翰·罗素·欣德的计算基于从康拉德·利科斯滕斯图表中推导出的元素,以及从旧记录中收集的一些其它粗略数据,并将他获得的结果与剑桥修士贾尔斯(Friar Giles)对1264年出现的大彗星的描述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正如前一个世纪的理查德·邓索恩一样,查理五世的彗星是1264年彗星的回归。无论如何,他发现有很大的概率支持他得出的结论,并认为这些年的主体是相同的。因此,他得出结论,回归近日点可能是在19世纪中叶,即1848年至1850年。这一预测失败了,截至2009年,没有观测到与这两颗彗星的轨道元素相匹配的彗星。大卫·A·萨金特(David A. Sargent)写道,现有证据表明1264年和1556年的彗星之间没有关联[4]。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John Russell Hind. On the expected return of the great comet of 1264 and 1556. Pontoon: G. Hoby, London. 1848: 33.
- ^ 2.0 2.1 Lady Randolph Spencer Churchill. The Anglo-Saxon review, Volume 6. John Lane London and New York. 1900: 40.
- ^ Cruz, Gaspar da, Treatise in which the things of China are related at great length, with their particularities, ... Composed by the Rev. Father Fr. Gaspar da Cruz of the Order of Sain Dominic, Boxer, Charles Ralph (编), South 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being the narratives of Galeote Pereira, Fr. Gaspar da Cruz, O.P. [and] Fr. Martín de Rada, O.E.S.A. (1550–1575), Issue 106 of Works issued by the Hakluyt Society, Printed for the Hakluyt Society, 1953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7) (Translation of da Cruz's 1569 book, with C.R. Boxer's comments)
- ^ Seargent, David A. The Greatest Comets in History: Broom Stars and Celestial Scimitars.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09: 99. ISBN 978-0-387-09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