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

2002年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是指2002年10月12日发生在印尼的旅游胜地巴厘岛库塔地区所发生恐怖攻击事件。该袭击是印尼历史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共造成202人死亡(包括88名澳洲人和38名印尼人),另有209人受伤。此恐怖袭击是由印尼回教祈祷团所为,该恐怖组织亦造成了2005年巴厘岛爆炸案

2002年峇里岛爆炸案
在爆炸发生的夜店原址建立的罹难者纪念碑
位置印尼峇里岛
坐标8°43′02″S 115°10′27″E / 8.71722°S 115.17417°E / -8.71722; 115.17417
日期2002年10月12日
23:05 CITUTC+08:00
目标西方游客光顾的两家夜店、美国领事馆
类型自杀炸弹汽车炸弹
武器氯酸钾
死亡202
受伤209
主谋回教祈祷团
基地组织[1][2]

事件背景

编辑
 
一辆在汽车炸弹袭击中使用的同款三菱L300面包车

2002年10月12日晚上11点05分,夜总会Paddy's Pub(有时称为Paddy's 爱尔兰式酒吧)内的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在他的背包中引爆了一枚炸弹,导致许多顾客立即逃到街上。[3] 20 秒后,隐藏在一辆白色三菱L300面包车内的第二枚威力更大的汽车炸弹被另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引爆,该炸弹在纱丽俱乐部外引爆,这是一家位于帕迪酒吧对面的著名露天茅草屋顶酒吧。

爆炸发生在库塔海滩一年中最繁忙的旅游时期之一。[3]

人口稠密的住宅和商业区遭到巨大破坏,摧毁了邻近的建筑物,并震碎了几个街区外的窗户。汽车炸弹爆炸留下了一个一米深的弹坑。

当地的桑格拉医院设备不足,无法应对如此规模的灾难,而且受伤人数众多,尤其是烧伤患者,不堪重负。爆炸造成多人受伤,一些伤员不得不被安置在爆炸现场附近的酒店游泳池中,以减轻烧伤的痛苦。许多伤者被迫飞到极远的达尔文(1,800 公里或 1,100 英里)和珀斯(2,600 公里或 1,600 英里)接受专科烧伤治疗。

较小的炸弹在美国丹帕沙领事部外被引爆,致人轻伤一人,财产损失是最小的。据报导,里面装满了排泄物。[4]

美国-印度尼西亚协会(USINDO)于 2005 年 8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将这些事件描述如下:[5]

3名犯人走进经销商购买了新的Yamaha摩托车。另一名犯人用摩托车在美国领事馆外安放了小炸弹。一名犯人驾驶著三菱L300面包车载著两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前往库塔的夜总会区。他在纱丽俱乐部附近停了下来,指示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穿上他的炸药背心,另一名犯人开著装有炸弹的汽车。犯人将小型货车开到纱丽俱乐部附近。两人返回丹帕沙。一名犯人拨通了电话号码引爆了在领事馆的炸弹。两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引爆了他们的装置。

总死亡人数 202
不同国籍的死亡人数
(来源:特别广播服务公司)[6]
国籍 死亡[7]
  澳大利亚 88
  印度尼西亚 38
  英国 英国 23
  美国 7
  德国 6
  瑞典 6
  荷兰 4
  法国 4
  丹麦 3
   瑞士 3
  新西兰 2
  巴西 2
  加拿大 2
  日本 2
  南非 2
  韩国 2
  厄瓜多尔 1
  希腊 1
  爱尔兰 1
  义大利 1
  波兰 1
  葡萄牙 1
  中华民国 1
未知 2
按年龄划分的死亡人数
(来源: 雪梨晨锋报)[8]
年龄 死亡人数
21岁以下 20
21–30 77
31–40 73
超过 40 28
未知 4

最终死亡人数为202人,主要包括在Paddy's Pub或Sari Club内或附近的西方游客和度假者,但也包括许多在附近工作或生活或只是路过的人。还有数百人烧伤和其他伤害。遇难者中最大的一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有 88 人死亡。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 1438 号决议,谴责这次袭击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庭审

编辑

2008年10月24日,巴厘官员宣布将于2008年11月枪决3名被定罪的犯人。[9][10][11]2008年10月25日,印尼通讯及信息部长呼吁印尼传媒停止称呼该3人为“英雄”。[12]

2008年11月9日,3名犯人在午夜过后被枪决。[13]但事实上这三人并不在乎死刑判决,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殉教的行为,他们甚至多次在法庭上大喊“真主至大”。[14]

各方反应

编辑

大洋洲

编辑

使部分澳洲国民疑虑是否参与美国的反恐行动。

纪念

编辑

在巴厘岛爆炸发生所在地建有爆炸纪念馆,现已成为游客们必到的地方,此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悉尼堪培拉等以及英国伦敦等地也有相关的纪念碑。

国家地理频道旗下的节目-历史零时差重返危机现场均有替该起恐怖攻击制作过一档节目。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2. ^ 'Al-Qaeda financed Bali' claims Hambali report - www.smh.com.au. [2014-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4). 
  3. ^ 3.0 3.1 West, Brad. Collective memory and crisis: The 2002 Bali bombing, national heroic archetypes and the counter-narrative of cosmopolitan nationalism. Journal of Sociology. December 2008, 44 (4): 337–353 [29 June 2015]. doi:10.1177/1440783308097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4. ^ Bali bombings 2002.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Australian Federal Police. [18 March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June 2006). 
  5. ^ terror layout 2 (PDF). [1 July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6 March 2009). 
  6. ^ Park, Andrew. Bali bombings: Full list of victims' names. SBS Australia. 10 October 2012 [28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7. ^ 存档副本. [2021-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8. ^ Bachelard, Michael; Andrew Forbes; Rodolfo Pazos. The first Bali bombing: ten years on.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9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3). 
  9. ^ Bali bombers' executions set for Novemb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October 2008 – CNN.com
  10. ^ Michelle Cazzulino. Relieved Bali bombing victims want chapter closed. The Daily Telegraph (UK). 2008-10-30 [2008-11-08]. 
  11. ^ AAP. Bali bombers already brought to justice, Kevin Rudd says. The Daily Telegraph (UK). 2008-10-30 [2008-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7). 
  12. ^ Minister Asks Media not to Call Amrozi Et Al: "Heroes". Antara News. 2008-10-25. 
  13. ^ Irwan Firdaus. Indonesia executes Bali bombers. The Jakarta Post. 2008-11-09 [200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12). 
  14. ^ "No repentance from Bali bomb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VNZ.

外部链接

编辑

Dunn and Lewis Foundataion http://www.dunnlewisfoundation.org.a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