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峇里島爆炸案

2002年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2002年峇里島爆炸案是指2002年10月12日發生在印尼的旅遊勝地峇里島庫塔地區所發生恐怖攻擊事件。該襲擊是印尼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恐怖襲擊,共造成202人死亡(包括88名澳洲人和38名印尼人),另有209人受傷。此恐怖襲擊是由印尼回教祈禱團所為,該恐怖組織亦造成了2005年峇里島爆炸案

2002年峇里島爆炸案
在爆炸發生的夜店原址建立的罹難者紀念碑
位置印尼峇里島
座標8°43′02″S 115°10′27″E / 8.71722°S 115.17417°E / -8.71722; 115.17417座標8°43′02″S 115°10′27″E / 8.71722°S 115.17417°E / -8.71722; 115.17417
日期2002年10月12日
23:05 CITUTC+08:00
目標西方遊客光顧的兩家夜店、美國領事館
類型自殺炸彈汽車炸彈
武器氯酸鉀
死亡202
受傷209
主謀回教祈禱團
基地組織[1][2]

事件背景 編輯

 
一輛在汽車炸彈襲擊中使用的同款三菱L300麵包車

2002年10月12日晚上11點05分,夜總會Paddy's Pub(有時稱為Paddy's 愛爾蘭式酒吧)內的一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在他的背包中引爆了一枚炸彈,導致許多顧客立即逃到街上。[3] 20 秒後,隱藏在一輛白色三菱L300麵包車內的第二枚威力更大的汽車炸彈被另一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引爆,該炸彈在紗麗俱樂部外引爆,這是一家位於帕迪酒吧對面的著名露天茅草屋頂酒吧。

爆炸發生在庫塔海灘一年中最繁忙的旅遊時期之一。[3]

人口稠密的住宅和商業區遭到巨大破壞,摧毀了鄰近的建築物,並震碎了幾個街區外的窗戶。汽車炸彈爆炸留下了一個一米深的彈坑。

當地的桑格拉醫院設備不足,無法應對如此規模的災難,而且受傷人數眾多,尤其是燒傷患者,不堪重負。爆炸造成多人受傷,一些傷員不得不被安置在爆炸現場附近的酒店游泳池中,以減輕燒傷的痛苦。許多傷者被迫飛到極遠的達爾文(1,800 公里或 1,100 英里)和珀斯(2,600 公里或 1,600 英里)接受專科燒傷治療。

較小的炸彈在美國丹帕沙領事部外被引爆,致人輕傷一人,財產損失是最小的。據報導,裏面裝滿了排泄物。[4]

美國-印度尼西亞協會(USINDO)於 2005 年 8 月發佈的一份報告將這些事件描述如下:[5]

3名犯人走進經銷商購買了新的Yamaha摩托車。另一名犯人用摩托車在美國領事館外安放了小炸彈。一名犯人駕駛着三菱L300麵包車載着兩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前往庫塔的夜總會區。他在紗麗俱樂部附近停了下來,指示一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穿上他的炸藥背心,另一名犯人開着裝有炸彈的汽車。犯人將小型貨車開到紗麗俱樂部附近。兩人返回丹帕沙。一名犯人撥通了電話號碼引爆了在領事館的炸彈。兩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引爆了他們的裝置。

總死亡人數 202
不同國籍的死亡人數
(來源:特別廣播服務公司)[6]
國籍 死亡[7]
  澳洲 88
  印度尼西亞 38
  英國 英國 23
  美國 7
  德國 6
  瑞典 6
  荷蘭 4
  法國 4
  丹麥 3
   瑞士 3
  新西蘭 2
  巴西 2
  加拿大 2
  日本 2
  南非 2
  南韓 2
  厄瓜多爾 1
  希臘 1
  愛爾蘭 1
  意大利 1
  波蘭 1
  葡萄牙 1
  中華民國 1
未知 2
按年齡劃分的死亡人數
(來源: 雪梨晨鋒報)[8]
年齡 死亡人數
21歲以下 20
21–30 77
31–40 73
超過 40 28
未知 4

最終死亡人數為202人,主要包括在Paddy's Pub或Sari Club內或附近的西方遊客和度假者,但也包括許多在附近工作或生活或只是路過的人。還有數百人燒傷和其他傷害。遇難者中最大的一組是來自澳大利亞的遊客,有 88 人死亡。10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 1438 號決議,譴責這次襲擊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威脅。

庭審 編輯

2008年10月24日,峇里官員宣佈將於2008年11月槍決3名被定罪的犯人。[9][10][11]2008年10月25日,印尼通訊及信息部長呼籲印尼傳媒停止稱呼該3人為「英雄」。[12]

2008年11月9日,3名犯人在午夜過後被槍決。[13]但事實上這三人並不在乎死刑判決,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殉教的行為,他們甚至多次在法庭上大喊「真主至大」。[14]

各方反應 編輯

大洋洲 編輯

使部分澳洲國民疑慮是否參與美國的反恐行動。

紀念 編輯

在峇里島爆炸發生所在地建有爆炸紀念館,現已成為遊客們必到的地方,此外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悉尼坎培拉等以及英國倫敦等地也有相關的紀念碑。

國家地理頻道旗下的節目-歷史零時差重返危機現場均有替該起恐怖攻擊製作過一檔節目。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4-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8). 
  2. ^ 'Al-Qaeda financed Bali' claims Hambali report - www.smh.com.au.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4). 
  3. ^ 3.0 3.1 West, Brad. Collective memory and crisis: The 2002 Bali bombing, national heroic archetypes and the counter-narrative of cosmopolitan nationalism. Journal of Sociology. December 2008, 44 (4): 337–353 [29 June 2015]. doi:10.1177/1440783308097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1). 
  4. ^ Bali bombings 2002.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Australian Federal Police. [18 March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8 June 2006). 
  5. ^ terror layout 2 (PDF). [1 July 20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6 March 2009). 
  6. ^ Park, Andrew. Bali bombings: Full list of victims' names. SBS Australia. 10 October 2012 [28 June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7. ^ 存档副本. [202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8. ^ Bachelard, Michael; Andrew Forbes; Rodolfo Pazos. The first Bali bombing: ten years on.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9 June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3). 
  9. ^ Bali bombers' executions set for Novemb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4 October 2008 – CNN.com
  10. ^ Michelle Cazzulino. Relieved Bali bombing victims want chapter closed. The Daily Telegraph (UK). 2008-10-30 [2008-11-08]. 
  11. ^ AAP. Bali bombers already brought to justice, Kevin Rudd says. The Daily Telegraph (UK). 2008-10-30 [2008-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7). 
  12. ^ Minister Asks Media not to Call Amrozi Et Al: "Heroes". Antara News. 2008-10-25. 
  13. ^ Irwan Firdaus. Indonesia executes Bali bombers. The Jakarta Post. 2008-11-09 [2008-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12). 
  14. ^ "No repentance from Bali bomb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VNZ.

外部連結 編輯

Dunn and Lewis Foundataion http://www.dunnlewisfoundation.org.au/(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