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Jasonzhuocn/工作区55 百科全书体裁与内容规范制度
维基百科条目体裁
编辑条目体裁的演变
编辑大条目主义
编辑编撰大条目,是保持知识系统性的重要手段。[1]:291大条目对知识交代完整,提及了条目的父领域知识及条目所涵盖的分支知识。大条目可增加百科全书的教育作用,却相对减少百科全书的工具书作用。[1]:291
极端的大条目主义之例为德国的科学与艺术综合百科全书,常被称为艾尔什与格鲁伯百科全书。该部百科全书自1819年编到1889年,历时70馀年仍未完成,仅希腊一条就有数百万字,比专著还要详尽,学术性高,但作为工具书却不合用。[1]:291-292
采用大条目篇幅的百科全书被称为大百科全书,示例见分类:大百科全书。例如大英百科全书的美国条目、中国条目都长达上百页。
大英百科全书的国际中文版,不是单纯的大英百科的条目翻译版,而是缩减版本。要见识真正的纸本百科全书大条目主义,得看大英百科全书原文的详编版。
小条目主义
编辑中小条目是限制文章的篇幅,强调百科全书的工具书作用,尽量把条目打散[1]:292。更短的小条目则接近辞典,以《布罗克豪斯社交词典》为代表。
不列颠百科全书自第九版之后,就存在大条目主义倾向。而日本某些百科全书,则坚持中小条目主义。[1]:291维基百科创设时几乎为中小条目,历经数年发展,逐渐向大条目主义靠拢。
维基百科的作者比起其他偶一为之的读者更习惯阅读大条目。
采用小条目篇幅的百科全书被称为小百科全书,示例见分类:小百科全书
中条目主义
编辑大小条目主义各有千秋,后来出现了介乎两者之间的折衷派作法,中条目主义。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在原本条目之外,另编了百科简编,兼容并包,被视为折衷派作法,但此举增加了检索的步骤,大幅降低便利性。
品质等级成型
编辑特色条目
编辑英文维基百科起步早,内容、制度都影响了后来的其他语言版本。维基百科最早的一批特色条目出现在英文版,其中包含了一些学科总论或各领域重要性极高的知识,例如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民主Democracy。
优良条目
编辑此节待纂
兔尾巴
编辑兔尾巴又称小条目,是早期维基百科对架构未完整的条目的称呼。当一则条目脱离小条目状态,它不再是带有明显缺憾的条目。但随著维基条目的增长,在stub之后,又分出了start、C、B、A等分级,详见下文。小条目的定义来由待考。
小小条目
编辑中文维基百科的小小条目制度,源于2005年社群在skype上的例会定下的决议。
此凭印象撰写,细节待考
之后一位来自台湾的用户希望每天都是星期天,从2006年6月起大量创建撰写劳动不高的条目,题材多半是重要性尚低的台湾日常生活类知识,文字多半是抄录自网路可得的材料,许多是人物履历,部分涉及侵权。中文维基百科社群为此调整了小小条目管理办法,强制规定条目的长度下限为50个中文字。
start、C、B、A
编辑维基百科:条目质量评级标准来自于英文版维基百科出版物1.0版项目评价条目质量的系统,这个系统完善之后被引入中文版,由各个知识专题接手,它的意义已经跟英文版原始宗旨不同。从此之后,维基百科的品质等级架构大致底定。
此评级架构对所有题材一视同仁,和以往“重要性低的条目给予相应较短的篇幅”的观念互相抵触。
基础条目
编辑基础条目或相近概念的编目有多个版本。
基础条目源起于元维基上的每个维基百科都应有的条目列表(m:List of articles every Wikipedia should have)提议,2004年5月的初始版本是由英文写成,试图给予所有语言版本一些撰写方向。6月中文版随即跟进。英文维基社群在同年8月在元维基的基础条目编目之外,独立草拟了英文维基版本。
WP:基础条目称,WMF希望把所有基础条目的质量提升至特色条目水准,具体来源待考
品质加权排名
编辑2007年11月List of Wikipedias by sample of articles,语言权重起于m:Talk:List_of_Wikipedias_by_sample_of_articles/Archives/2007#Proposed_weighting_of_characters_for_formula_.28Option.232_using_Babel_text.29,以旧约圣经创世纪章11巴别塔 1-9为底,比较字数的多寡而定下加权公式,中文加权倍率是3.7,是所有语言权重最高。
基础条目的扩展
编辑2012年,中文维基百科建立了Wikipedia:基础条目/扩展,跟随英文维基百科的编目[来源请求]
收录准则
编辑知名度与重要度
编辑知名度与重要度两指引是关注度指引之前施行的收录准则。关注度指引引入中文版之后,两者皆被关注度指引完全取代。
另立准则
编辑香港维基社群的维基百科讨论:香港住宅屋宇及商业物业专题是另立准则的典型案例。
关注度
编辑分类体系
编辑中文维基百科现行分类系统的最高级是Category:页面分类,建立于2006年3月,而Wikipedia:页面分类是在2004年9月由Shizhao由英文版引进,由Vinama3171接手翻译至年底,大部分翻译完成,隔年用心阁主人、维游、Prattflora等人赓续完成。
9月21日,Shizhao在创建宇宙语言学条目时,在第一版就带有了分类。
但同一日由Prattflora创建的自助旅游却还未放上分类。这是因为当时仍未建立一整个分类体系,而将条目纳为某分类底下仍是相当新颖的概念,中文维基社群还未普遍意识到每个条目都能在创立时就带有一个分类。直到10月,作者才回头为自助旅游加上了旅游分类。
主题首页
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分卷。
新条目推荐
编辑新条目推荐对应首页的你知道吗?英文缩写为DYK。罕有人真正驻守在新条目列表,将优秀的新条目挑选出来推荐。大多为自我推荐,或是由朋友互相推荐。主要由05年以后注册的资深作者参与,吸引且培养了不少品质不错的条目[已有来源 待填入],但在以互相协作为核心精神创立维基百科的当中,包含DYK等以独立创作为前提的奖励制度兴起,而强调多人协作的品质提升计画因缺乏制度性的奖励而失去人气[2]:78,由多人合力完成转而偏向一人投稿,长期参予者多为[wiki荣誉衔]、[2]、[3]等。总数量为NNNN条,占总累积条目的S.SS%。
中文维基百科内部系统架构图
编辑维基百科社群知识建构历程研究─社会建构主义观点 p104
条目篇幅与撰稿演变
编辑- 概要解释一条“常识”。此时参与倾向是“训练简短回答‘常识’的能力”,不盛行研读之后再行撰稿。例外的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