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The dude named godzilla/基辅条约
本用户页因幽默而保留,请不要当真。 |
乌克兰与参战各国对俄和约 | |
---|---|
类型 | 停战协定;和平条约 |
签署日 |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失败后 |
签署地点 | 基辅 |
签署者 |
|
保存处 | 美国、法国、乌克兰、俄罗斯(民主化后)、土耳其政府(可能;第三方国家) |
语言 | 英语、俄语、乌克兰语、 法语、土耳其语(可能) |
背景
编辑无论俄罗斯将会被什么方式战败,最终定会与乌克兰以及主要北约成员国进行。根据俄乌战争继续直接参战或间接参战的国家,白俄罗斯、卢干斯克人民共和国、顿内次克人民共和国、聂斯特河沿岸都将会被要求前来参加和平会议/条约的签署(无论他主权是不是被广泛承认)。同样地,乌克兰本身以及一些北约成员国代表也将参与该会议/条约签署,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波兰、立陶宛将会加入(如果可以的话,土耳其也会尝试的进入这个会议)。
由于芬兰是未来的北约成员国,还有一些曾经被俄罗斯的前任国家苏联夺走一些领土,也许北约方面会一并将芬兰拉入并默许其领土要求。作为同样与俄罗斯有领土争议的日本,再加上与西方国家有著密切关系,是以日方将可加入会议/条约签署。由于摩尔多瓦境内存在亲俄势力,所以他也被准许加入会议/条约签署。(其实乔治亚、叙利亚境内也有,但是西方国家没有允许之加入)
此外,考量到2022年俄占乌克兰吞并公投,卢干斯克与顿内次克的代表会被用某种形式再次被挖出来,作为战败国之一的代表。
条约细节
编辑考量到一些现实政治与俄罗斯经济考量因素,以及参考1945年审判轴心国的经验,估计对俄罗斯的赔款不会太大,以避免出现反效果。并且,本次谈判极有可能顺带参杂许多现实政治因素,比如法国时刻对德国的警戒、西方对于加里宁格勒归属的争论、土耳其借由充分封锁伊斯坦堡海峡的小功,意图取得“应该归属于自己”的利益等等。
目前大概一定会出现的条款大致如下:(最理想状态下)
-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将赔偿约莫两百亿以下卢布。(当然大多是要求俄罗斯寡头支付,或者每年支付一定数量左右卢布;
请恕我的经济学是相当的差劲...) - 俄罗斯必须割让、放弃克里米亚、乌东四州、与加里宁格勒,及北方四岛的主权。
- 俄罗斯必须解散俄白联盟国,并解散/退出其他“具危险性质”的军事同盟。(如RSII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等)
- 俄罗斯必须取消对卢甘斯克、顿内次克与聂斯特河的主权承认。
- 俄罗斯必须承认乌克兰领土的完整性,并放弃任何对之的领土主张。
- 俄罗斯必须撤回在叙利亚与其他国家的所有驻军。
- 俄罗斯60年之内不得主动对任何国家宣战。
-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政府需确保国内局势的自由化与公开化。
如若是悲观状态的话,其领土估计会被暂时军管一波。(以下为预测)
- 芬兰将占领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以西北与科拉半岛的俄罗斯领土。日后也许将直接成为芬兰领土。
- 英国将占领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岛屿部分、摩尔曼斯克州、部分卡累利阿共和国、部分列宁格勒州、加里宁格勒州以外的西北部联邦管区及乌拉联邦管区之北侧。(以汉特-曼西自治区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秋明州为边界)
- 法国将占领白俄罗斯与中央联邦管区、伏尔加联邦管区、北高加索联邦管区及乌拉联邦管区南侧。
- 乌克兰将占取回卢甘斯克、顿内次克两地、克里米亚,占领南部联邦管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可能是例外)。
- 摩尔多瓦将取回聂斯特河。
- 波兰与立陶宛将占领加里宁格勒州(加里宁格勒可能会被德国领走)
- 日本将占领滨海边疆区、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萨哈林州等地。(北方四岛则直接成为日本领土)
- 其馀的广大地区将由美国占领,或者允许独立。
- 如果土耳其可以分一杯羹,他将占领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 黑海海域可能将由欧盟军队进驻,或者由英美两国直接进驻。
除此之外,他们可能之间还有一些秘密协议,比如:
- 土耳其可以加入这个羹,前提是不侵犯亚美尼亚的主权。(如果土耳其够奸诈的话,他可以利用为期半个世纪的不侵犯亚美尼亚协定及6000万土耳其里拉换取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主权;相反地,西方可以以放弃任何对俄罗斯领土的“索要”及对亚美尼亚和平保证,换取美国解除对土军事交易禁令及对西伯利亚境内突厥国家的独立保证)
- 将俄罗斯原料相关企业“西方化”。
- 美国、日本方面的占领将是为了进一步提防中共的“非法入侵与占领”。
- 独立出一些突厥、蒙古族国家(可能也包含车臣),换取中亚五国与蒙古的好感。
- 牺牲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提亚,只要乔治亚加入北约,并协助“监视”土耳其。
- 德国可能需要签属“和平保证条约”,换取日后可能可以换到的加里宁格勒洲。届时公民投票时将可选择波兰、立陶宛、德国三国。
国际影响
编辑战败国方面
编辑俄罗斯
编辑虽然俄罗斯主要是影响国(日后可能成为被占领国),然而俄罗斯民间普遍仍会对欧美国家的到来持明朗态度,可能会有40%左右的人认为欧美国家的到来可以挽救俄国国内经济衰退之势,并且同时消除俄国馀留的“苏联遗产”,另可能会有30%左右的人觉得欧美国家的到来不会对俄国造成太大的坏处。对欧美国家持中立态度(或不表态者)会占据将近35%左右。其中,可能有50%以上的人会担心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优势可能会因欧美国家的到来而弱化。
如若俄罗斯爱国阵线得以成立,那么反对西方进入俄国、干涉俄国,或对俄国的未来感到迷茫的人可能多会聚集到那里的领土内,并唯普丁马首是瞻。
此外,大概会有70%以上的民众对于俄国国内分离主义感到担忧。
经济方面,由于俄罗斯已经在欧美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理论上所有的对俄制裁将会在短时间内解除,一些国际企业有望再次回到俄国进行服务。金援的到来将会助长俄罗斯的爆炸反弹,并有一定可能出现经济奇迹。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原料供应如果没有被内战阻饶的话,也许有望恢复战前水准,甚至再高一些。
对外影响方面,俄白联盟国、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涉及俄罗斯的部分将会被强制解散,或者转交给其他国家。专制世界组织的影响力至此转移至上海合作组织上。
白俄罗斯
编辑作为战败国之一的主权国家,可想而知的,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将无可避免的下台,整个白俄罗斯亲俄政治人员,可能会被“清洗”一波[注 1]。白俄罗斯可能会成为“重点驻军地区”。[注 2]
卢甘斯克与顿内次克
编辑作为事实上的导火线之一,再加上这两个国家原本就隶属于乌克兰。是以,乌克兰有权收复这两个地方。这两个国家的流亡政府预计可能会往中共或者塞尔维亚落脚。原先俄罗斯所进行的并吞公投则直接原地作废。
聂斯特河
编辑虽然与该战争没有直接关系,但因为该国是亲俄政权,所以西方可能会先入为主,在该会议上给予摩尔多瓦收复该地区领土的权力。该国流亡政府预计会在中共落脚。
战胜国方面
编辑美国
编辑美国在该战争介入的成功,将有望挽回先前阿富汗劣势的名声,并且有机会可以缴获大量俄罗斯核武器,增加对专制国家的威摄力。对俄制裁的结束,会进一步让美国经济重新回血。美军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占领将让中共受到前所未有的庞大压力,并进一步将对中亚五国的影响力大幅加大。
由于欧盟势力的扩张,法国可能会开始领导欧洲并开始试图脱离美国控制,日后美国将会为了抵制法国的影响力,转而联合英、德两国。美国将卷入法德竞争。
欧盟
编辑俄罗斯的削弱将让欧盟可以在最低阻力继续东扩,并有望扩至民主化后的俄罗斯。欧盟对邻国的影响力将大幅度增加,并挤压到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政治野心。欧洲与中东地区的冲突机率会逐步但稳定地上升,但对于欧洲本土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
英国
编辑英国将进一步增加在欧洲乃至近东的影响力。英国经济有望恢复往日水平。
法国
编辑法国在欧洲的野心在该次介入后,将利大于弊。法国的逐步强大,可能会引来德国以及英国(可能)的忌惮。欧洲内部的一场新的竞争将要开始。法国对德国重获加里宁格勒的可能感到担忧,因此他势必会反对德国正么做,同时让结果逐渐偏向波兰或者立陶宛。同时,作为欧盟的领导者,法国可能会尽其所能的提倡欧洲应该脱离美国的控制(当然这是美国相当不乐见的)。
德国
编辑德国实质上最主要目标为,提升自我国防能力、让经济尽快复苏、尽可能补充原物料不足问题。加里宁格勒只会是一些议员所希望的一点祈愿,对于德国是否可以收回加里宁格勒这个城市,甚至整个洲,德国内部是比较没有太大的需求的。然而当法国谋求欧洲霸主,加上美国可能试图透过德国来反制法国提倡的欧洲脱美,是以,德国最后还是难以避免新一轮的法德竞争。
波兰
编辑作为乌克兰支持者,日后或可借由与乌克兰与美国的合作,使得国防能力提升,有望成为新一代强权。波兰在未来法德竞争中可能投向法国。加里宁格勒或将是波兰主要的获得者,如若立陶宛愿意放弃,德国不打算介入的话。
在失去俄罗斯这个危险国家后,波罗的海三国将可暂时无后顾之忧。意识形态上会继续保持多边外交模式,谋取互利互惠。
乌克兰
编辑作为俄乌战争的主要受灾户,该次胜利必然会使乌克兰成为自由世界比抗专制国家的新生代代表。然而,因是主战场的关系,所以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元气。当乌克兰百废待兴而后生后,乌克兰有望成为新兴强权。短期内,乌克兰会以多边外交为主,期在短期内成为“标准的”自由民主国家。关于克里米亚的主权问题可能多多少少还是会有点紧绷性,尤其是土耳其可能的趁机经由该事件“合法占领”克里米亚内的一些城市。乌克兰可能会成为欧洲-土耳其边境冲突的主要战场。
北约
编辑作为维护乌克兰主权的跨国组织,该次胜利或可进一步让北约进续东扩,就跟欧盟一样。北约的继续深入可能会导致中东、伊朗与中共国的强烈反弹,继而增加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机率。
虽然土耳其并没有参加该战役,然而坐拥伊斯坦堡海峡的他仍可“气高趾昂”的向西方国家谈判,藉以得到他想得到的利益。由于欧盟、北约的势力得以持续向东扩张,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野心多少还是受到影响──这已经决定了日后土耳其和欧洲的竞争的发生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这不代表对土耳其只有坏处,俄罗斯的衰弱或将让该国有机会将影响力跨越黑海至高加索地区与克里米亚,继而让车臣之类的穆斯林独立国得到依靠,或者借由与亚塞拜然的紧密联盟,依著良好时机并吞亚美尼亚。(当然这会影响土耳其在国际的声誉)
该事件对于伊朗的影响只能说是雪上加霜。原本伊朗已经被意想不到会爆发的示威搞得喘不过气,而其与俄罗斯的紧密联盟将随俄罗斯的削弱与民主化而破裂,至此以后该联盟将仅剩下伊朗、叙利亚、伊拉克与真主党而已。再加上西方势力的强势东扩,伊朗将成为对抗西方势力的前线之一,是以除非找到新的盟友(潜在盟友如亚塞拜然、土耳其、胡塞运动等等),否则伊朗的处境只会愈加不利。
俄罗斯有对叙利亚内战进行干涉,同时的,叙利亚政府军一直得到俄罗斯、伊朗等国的支持。俄罗斯政府的倒台和RSII联盟的松动,将让叙利亚的局势逐渐向叙利亚反对派靠拢。俄罗斯被迫结束干涉行动的现实也将让叙利亚政府派雪上加霜。
也许这次事件后,叙利亚内战的尾声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如若叙利亚反对派当政后,将进一步打垮根基已然松动的RSII联盟,让伊朗称霸中东的野心随之烟消云散。
也许,中国是俄罗斯之后的第二大受灾户,也是排在西方世界后面的第二大受益户:坏的方面来讲,西方世界的强势东扩将进一步增加美国、北约为首的西方集团在亚洲的势力,同时步步进逼中国领土,再者,强烈的历史仇恨,再结合美、日或可获得的“军管地”,而加深三国矛盾与忌惮。西方或可有望对中国形成直接性包围网──这对中国来讲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好的方面来讲,西方的强势入侵,或可将内部已然松散的民心再次团聚起来,形成一股对外的仇恨心理,增加中国抵抗能力,以及或可重新收复的北方失土(前提他要抢先美国一步)。
中国的上海合作组织将会替代集安组织,成为专制世界的另一个大型组织。
作为支持俄乌战争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的削弱与倒台,并定让北韩局势更加遭到局限,也许日后北韩核试验会变成常态了,如果北韩想日后能确保自己得以存活的话。该国在经济与政治上都将逐渐再次回到中共身上,或者跟南斯拉夫联邦一样来个不结盟运动。
该事件对于纽澳地区的影响不高,然而无疑地,这次事件后的任何事件,纽澳两国大致不会再缺席。
作为与俄罗斯有领土争议的国家,日本或可得到一些军管区。然而,这也意谓著将会与中共发生冲突的机率大幅提高。日美两国将开始更进一步的与中共之竞争、冲突。同时,对于对日本有些偏见的韩国大致也不会坐视不管。美国预计又要好好的调解一下日韩两国的关系。
对于韩国来说,能够不让日本坐大也是个很重要的事情。韩国多半会加大对日本的施压,并尽可能把日本赶出那些地方(当然这个机率一点也不高)。不过根据美国仲裁的本事,大概给出几个贸易优惠什么的,或许就可缓解一些些韩国的不安了。
由于印度之前一直购买俄罗斯的原物料,而让西方降低了与之合作的意愿。日后民主化俄罗斯的建立,或进行军管后,他们对印度的合作会降低许多。然而碍于地缘战略考量,西方国家最好还是不要对印度做什么“加码报复”什么的。
作为长期支持俄罗斯的国家,此次事件将会使得委内瑞拉,以及相当靠近美国的古巴都可能会出现外交危机[注 14]。然而,委内瑞拉不算是什么区域强国,并且其经济一直都处于下等,是以委内瑞拉想做什么反应⋯⋯可能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反应。
作为美国的跟班,虽然加拿大对于俄乌战争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然而在日后的局势,加拿大多少都会发挥点作用,比如作为法德竞争的调解国之类的。
该次事件虽然是自由世界的好事,但对于台湾来说,唯一的好事大概是可以重新回温的经济(前提没有被疫情再次打断)。并且,来自中共的施压会因为西方的直驱直入而大幅提高。预计日后台湾本岛成为战场的机率会大幅提高。中美冷战的力道也可能会让台湾更加喘不过气。
作为最靠近俄罗斯的国家之一,及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的倒台势必会让这个联盟实质上陷入破裂的危机,并让哈萨克可能被迫改与中共结盟,或者爆发自由革命。哈萨克的立场可能会是西方世界最为关键的几个地区之一,西方将会尽可能将影响力快速透入哈萨克内部。
注释
编辑- ^ 意思相当于换人。
- ^ 原因如下:[1][2]
- ^ 即未参与俄乌战争的其他国家(含有明确/暗中支持某阵营的国家)
- ^ 该国实质上是完全没有参加俄乌战争,仅仅做封锁海峡的对策而已。
- ^ 该国为亲俄国但没有参战
- ^ 该国为亲俄国但没有参战
- ^ 该国为亲俄国但没有参战
- ^ 该国为亲俄国但没有参战
- ^ 该国为亲美国但没有参战
- ^ 该国为亲美国但没有参战
- ^ 该国为亲美国但没有参战
- ^ 该国疑似为亲俄国但没有参战
- ^ 该国为亲俄国但没有参战
- ^ 然而古巴方面,由于在2015年重新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3]所以严格上古巴反应讲会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反应较弱的那个,并且有一定机率不会有什么后续报复。
- ^ 该国为亲美国但没有参战
- ^ 该国为亲美国但没有参战
- ^ 该国为亲俄国但没有参战
注脚
编辑- ^ Essential Background – Belarus. Human Rights Watch. 2005 [2006-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 ^ Human rights by country – Belarus. Amnesty International Report 2007. Amnesty International. 2007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2).
- ^ What is behind the US-Cuba thaw?. BBC News. 14 August 2015 [2021-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