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米德史》(拉丁維文:Tarikh-i Haymidi)是一部由穆薩·賽拉米於1908年在《安寧史》的基礎上補充修改而成的記述關於清末奧斯曼帝國衰落時期發生在新疆同治新疆回變以及阿古柏政權興衰的史書。其作者抄本現存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伊米德史》
中文名《伊米德史》
作者穆薩·賽拉米
語言察合台文撰寫。
後被翻譯成了中文維吾爾文
主題史書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漢語版:1985年、1986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維吾爾語:1988年民族出版社出版,2007年再版。

成書與版本

編輯

哈吉來歷1322年(公元1904年),穆薩·賽拉米[a]的《安寧史》在喀山出版,然而出版後作者便發現該書中有一些不足和錯誤需要補充和更正。於是在對《安寧史》進行較大篇幅的修正及補充後於哈吉來歷1326年10月(公元1908年7月)成書,並將新書命名為《伊米德史》。哈吉來歷1329年7月穆薩·賽拉米開始親手抄寫《伊米德史》,全書由察合台文寫成,共399頁,每頁由15到20行構成,全書約21萬字。《伊米德史》手抄本在1955年的阿克蘇地區和1957年的喀什地區被發現,其中一本現存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標題和內容分別用紅色和藍色墨水抄寫,每頁長21.5厘米,寬16.5厘米[1][2][3]。除此之外,瑞典隆德大學也收藏有一部《伊米德史》,此版本是瑞典突厥語言學家貢納爾·雅林英語Gunnar Jarring在1930年在新疆喀什噶爾搜尋到的手抄本。這個版本共144頁,每頁22行(除了2頁空白及1頁僅有3行),用黑墨抄寫,除序言部分的年號,其他年號、題目及關鍵詞均用紅色筆墨以波斯體抄寫。此版本於哈吉來歷1345年古爾邦節(公元1927年6月)完成。貢納爾·雅林在1982年將此書捐給隆德大學。隆德大學版記述的1904年以前的歷史與原《伊米德史》基本相同,不過這本書續寫了穆薩·賽拉米版本以後1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是由阿吉古拉木·穆罕穆德罕(Hajji Ghulam Muhammad Khan)撰寫完成[4]

1959年到1960年,新疆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將收藏在民族研究所的《伊米德史》翻譯成漢語並刊登於新疆社會科學院內部資料《新疆宗教研究資料》上,後又被收入由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輯中心編撰的《西北少數民族文字文獻》之中[1][2][4][5]。1985年和1986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將新疆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編譯的漢語《伊米德史》分為上下兩冊出版。2013年新疆人民出版社《清代察合台文文獻選譯》中,艾力·吾甫爾的譯本。現代維吾爾語版《伊米德史》則是在1988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此版本於2007年再版[6][7]。另外,日本學者梅村坦主持翻譯了《伊米德史》的日語節譯本[8]

內容

編輯

《伊米德史》是在《安寧史》的基礎上修改、增添的,故其繼承了《安寧史》的結構和體例,保留了緒論、序言(mukaddima)、正文上(awalki dastan)、下(kiyinki dastan)以及結尾(hatime),其中序言部分由三個章節組成,正文上由十五個章節組成,正文下有十八個章節,結尾則類似於附錄。《伊米德史》第一部分是緒論,交代了他著此書的目的,以及做此書的意義;序言介紹了南疆七城的情況及族源傳說;正文上則介紹了以熱西丁和卓為首的庫車政權的興亡,其內容包括熱西丁和卓登上汗位並開始征戰,一路向東先後攻陷阿克蘇烏什莎車吐魯番焉耆以及哈密之戰,庫車統治者內訌後阿古柏最終統治庫車等;正文下則記敘了阿古柏政權的的興盛和清軍收復新疆之戰,其內容從布素魯克登上汗位開始、講述了征討庫車和卓、阿古柏登上汗位,奪取莎車、巴楚和闐,阿古柏統治七城並獲得奧斯曼帝國的聖諭,消滅東干族部隊、攻陷迪化、出征吐魯番,艾克木汗登上汗位以及清帝國戰勝阿古柏統治南疆七城;而最後的結尾是記錄關於喀什噶爾葉爾羌于闐阿克蘇烏什庫車吐魯番等地區的地理信息、人文景觀等[3]

《伊米德史》結合了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的體裁,以時間為線索敘述了從人類起源到1878年清帝國擊敗阿古柏哲德沙爾汗國其間的歷史。《伊米德史》的的引證分為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直接引用使用引號將其標出,間接引用則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史料的大意。而主要來源包括《五部史》、《熱西提史》以及他人口述和他本人的所見所聞[1][2][9][10]。該書與《安寧史》的主要區別在第一,一些題解被改寫,補充了新的內容,第二對數據、歷史事件的時間進行了矯正,第三,標題、內容,尤其是正文中的詩歌、諺語、格言等做了較大改變和補充,第四是書名的改變[11]

命名原因

編輯

此書將《安寧史》更名為《伊米德史》的原因共有三個,其一是為了紀念蒙兀兒斯坦臣服於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創作書作的時候正是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之子阿卜杜勒-伊米德在位,為了不讓子孫忘記這件事,便由阿卜杜勒-伊米德的名字作為史書的書名。第二是因為米爾咱·馬黑麻·海答兒曾撰寫的《拉失德史》是獻給拉失德汗的,穆薩·賽拉米效仿古人將此書獻給阿卜杜勒-伊米德。第三,《聖訓》中有關於如果一個人向他求學他所知道的事情,如果他不想給求學者教便會受到懲罰的內容,穆薩·賽拉米則是為了擺脫這種恐懼,便對此書進行編寫及反覆修改,《聖訓》中也提及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或者不認識當時的統治者,他也會受到懲罰,為此穆薩·賽拉米將此書命名為《伊米德史》[1][12]

學術研究

編輯

因為側重點不同,各國史料對1864年到1878年庫車回變(或稱為起義)及阿古柏政權記錄雖多但都並不完整,清政府方面主要資料僅限於哈密、巴里坤塔城地區,對同治新疆回變資料並不翔實,戰後雖重新記錄這些事件,但因為語言隔閡、階級、民族矛盾等問題記錄依然不完整。英國俄羅斯帝國雖然也有關於這期間的記載但因為僅是情報收集而非學術調查,並沒有有深度的對這些事件進行記錄或分析。《伊米德史》作為這一段時期比較完善詳細的史料彌補了這期間歷史記載的一些空白[3][13]。在歷史方面,有學者就《伊米德史》提到的同治新疆回變、熱西丁和卓、阿古柏的征戰及統治,當時新疆與奧斯曼帝國、英國的關係進行過研究[5][14]。除此之外,通過《伊米德史》,穆薩·賽拉米的史學思想、《伊米德史》的語言風格、當時的邊疆民族政策、阿古柏死亡之謎都有學者進行過研究[3][12][15][16]。另外,因為穆薩·賽拉米是虔誠的穆斯林,使得該書充滿泛伊斯蘭主義聖戰、對穆斯林殺害異教徒的肯定等宗教色彩濃厚的觀點[2][3][12]。2013年,苗普生撰寫的《清代察合台文文獻譯註》對該書進行了詳細的譯註[17]。2016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布展的《民族遺珍 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上,該書原件作為中國少數民族古籍保護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之一被展出[18]

注釋

編輯
  1. ^ 一些來源將他翻譯為毛拉木沙·賽拉米[1]、毛拉穆莎·莎依然米[2]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吾斯曼江·亞庫甫. 察合台文史学名著《伊米德史》《安宁史》及其史料来源. 蘭州學刊. 2009, (06): 1–6. 
  2. ^ 2.0 2.1 2.2 2.3 2.4 安瓦爾·巴依圖爾. 毛拉穆莎·莎依然米和《伊米德史》. 民族研究. 1984, (03): 26–33. 
  3. ^ 3.0 3.1 3.2 3.3 3.4 邢劍鴻. 《伊米德史》研究. 新疆大學. 2006. 
  4. ^ 4.0 4.1 吾斯曼江·亞庫甫. 隆德大学所藏察合台文手抄本《伊米德史续编》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2014, (03): 62–71. doi:10.16486/j.cnki.62-1035/d.2014.03.007. 
  5. ^ 5.0 5.1 瑾嵩. 《伊米德史》的史料价值.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1993, (03-04): 134–143. 
  6. ^ 王東平. 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研究:1759-1884年. 愛思想. [2019-09-07]. 
  7. ^ 伊米德史(维吾尔文版)(精). 亞馬遜圖書. [2019-09-07]. 
  8. ^ [拓和提]日本对我国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的研究. 中國民俗學網. [2019-09-07]. 
  9. ^ 吳光超. 维吾尔族的一本重要的近代史著作——评《伊米德史》. 新疆社科論壇. 1999, (02): 34–37,43. 
  10. ^ 邢劍鴻. 略论《伊米德史》史学体裁体例兼其史料. 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04): 57–60. 
  11. ^ 吾斯曼江·亞庫甫. 《安宁史》和《伊米德史》比勘.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 2013, (00): 179–197,372. doi:10.16682/b.cnki.scfrn.2013.00.007. 
  12. ^ 12.0 12.1 12.2 王旭送. 从《伊米德史》看毛拉·木萨的史学思想. 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32 (01): 53–57. 
  13. ^ 毛拉木沙和他的《伊米德史》. 中國新疆. [2019-09-07]. 
  14. ^ 瑾嵩. 《伊米德史》的史料价值(续完).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1994, (01-02): 83–89. 
  15. ^ 吾斯曼江·亞庫甫. 清代边疆历史学家视野中的清代边疆民族政策——以沙依然米的《伊米德史》为例.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2011, 14. 
  16. ^ 白海提. 关于阿古柏的死因——与《清代新疆和卓叛乱研究》作者商榷.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51 (03): 80–87. doi:10.16783/j.cnki.nwnus.2014.03.015. 
  17. ^ 档案图书中心新书书讯(2014-9-4).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中華文史網. [2019-09-07]. 
  18. ^ 《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开幕.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20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