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埃米爾國
克里特埃米爾國(阿拉伯語:إقريطش,羅馬化:Iqrīṭish或إقريطية, Iqrīṭiya[1];希臘語:Κρήτη,羅馬化:Krētē)是一些穆斯林流亡者攻下拜占庭帝國的克里特島後建立的國家,建立於9世紀20年代後期,961年被拜占庭帝國征服而滅亡。這個埃米爾國承認阿拔斯哈里發為其宗主,但事實上是獨立的。
克里特埃米爾國 | |||||||||
---|---|---|---|---|---|---|---|---|---|
824年/827年—961年 | |||||||||
地位 | 事實獨立,名義上從屬於阿拔斯哈里發國 | ||||||||
首都 | 漢達克斯 | ||||||||
常用語言 | 阿拉伯語、希臘語 | ||||||||
宗教 | 伊斯蘭教遜尼派、迦克墩基督教 | ||||||||
政府 | 君主國 | ||||||||
埃米爾 | |||||||||
• 9世紀20年代-約855年 | 阿布·哈夫斯·歐麥爾·伊格里蒂希(第一位) | ||||||||
• 949年-961年 | 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舒阿卜(最後一位) |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 安達盧西亞流放者在島上登陸 | 824年/827年 | ||||||||
• 拜占庭征服 | 961年 | ||||||||
貨幣 | 金第納爾、迪拉姆 | ||||||||
| |||||||||
今屬於 | 希臘 |
該國的建立者是阿布·哈夫斯·歐麥爾·伊格里蒂希,他率領的一批來自安達盧斯(穆斯林西班牙)的流亡者於827-828年或842年征服了克里特島,獨立建國。拜占庭將領狄奧克提斯托斯於842或843年在島上登陸,奪回了大部分地區,但很快被打敗,之後拜占庭收復該島的努力也失敗了。在埃米爾國存在的135年中,它一直是拜占庭帝國的主要威脅之一,克里特島控制着東地中海的海上交通,在穆斯林的統治下,它成為了肆虐愛琴海沿岸地區的伊斯蘭海盜們的基地和避風港。埃米爾國的內部歷史記載不多,但有限的史料表明,除了海盜活動之外,其農業和貿易也相當發達。最終,拜占庭將領尼基弗魯斯·福卡斯(後來的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於960-961年指揮大規模遠征,奪回克里特島,消滅了埃米爾國。
歷史
編輯自7世紀中葉的穆斯林征服以來,克里特島就常被穆斯林勢力攻擊。第一次襲擊發生於654年,674-675年再次發生[2],倭馬亞哈里發瓦利德一世(705-715年在位)時,穆斯林短暫占領島上部分地區[1]。儘管襲擊不少,但在8世紀,拜占庭帝國基本還能掌控該島[3],因為克里特島距阿拉伯人在黎凡特的海軍基地過遠,他們無力發起足以攻陷該島的遠征[4]。
征服克里特
編輯在拜占庭皇帝米海爾二世(820-829年在位)統治的後半期,一夥來自安達盧斯的流亡者在某一時刻登上克里特島,開始了他們的征服[5]。這群流亡者已流亡了很長時間,傳統上,他們被認為是818年反抗科爾多瓦埃米爾哈克木一世(796-822年在位)起義的倖存者。在這場起義被鎮壓後,科爾多瓦郊區拉巴德(al-Rabad)的市民被集體流放,一些人定居摩洛哥非斯,剩下1萬多人成為海盜,又吸收了另外一些安達盧斯人,在埃及亞歷山大登陸,控制了城市,直到827年才被阿拔斯王朝將領阿卜杜拉·本·塔希爾·胡拉薩尼趕走[6][7][8]。但現代史家W·庫比亞克(W.Kubiak)指出,這種說法與其他歷史記載相矛盾,另一些記載指出,安達盧斯海盜早在798-799年就到達了亞歷山大,814年就占領了城市;而且進攻克里特島的領袖阿布·哈夫斯·歐麥爾·伊格里蒂希出身法赫斯·巴勒盧特(Fahs al-Ballut)地方,距科爾多瓦很遠[9]。
安達盧斯在克里特島登陸的具體時間難以確定,穆斯林記載通常定時於827或828年,即他們被趕出亞歷山大之後[10]。拜占庭方面的記載與之矛盾,將這件事定於平定斯拉夫人托馬斯叛亂(821-823年)之後。瓦西里歐斯·克里斯提德斯(Vassilios Christides)和克里斯托斯·馬克里普利阿斯(Christos Makrypoulias)等學者考慮了拜占庭反擊侵略的部隊數量、行動時間,對其指揮官進行群體傳記學研究,提出了一個估計的時間:842年[11]。
根據他們與本·塔希爾的協定,安達盧斯海盜與他們的家人乘40艘船離開亞歷山大,現代史家沃倫·崔德戈德估計他們總共有1.2萬人,其中3千人是可戰鬥的男子[12]。根據拜占庭史家的記載,他們之前劫掠過克里特島,已很熟悉島上情況。他們還稱,海盜們本來只想再劫掠一番,但領袖阿布·哈夫斯燒毀了船隻,使他們只能留下來征服全島,鑑於他們已把家人帶來,這種記載可能是後來的編造[10]。他們登陸的地點同樣未知,一些學者認為是在島北岸,靠近蘇達灣或靠近他們後來建立的據點漢達克斯(希臘語:Χάνδαξ,阿拉伯語:ربض الخندق,rabḍ al-kḫandaq,意為「護城河城堡」,今伊拉克利翁)[10][13],另一些學者認為他們更可能在島的南岸登陸,然後遷移到人口更稠密的內陸和北海岸[14][15]。
在安達盧斯人還沒有占領全島之前,米海爾二世皇帝就收到了阿拉伯人登陸的消息,他數次派出遠征軍試圖收復克里特島[16]。但斯拉夫人托馬斯的叛亂造成的巨大損失削弱了帝國反擊的能力。如果這次入侵確實是發生在827-828年的話,突尼斯的阿格拉布王朝同一時期也在進攻西西里島,這也會分散帝國的軍力[17]。拜占庭的第一次進攻由安納托利亞軍區將軍福特伊諾斯 、「馬廄伯爵」達米安(Damian)率領,很快在野戰中戰敗,達米安戰死[5][16][18]。一年之後,拜占庭組織了由70艘戰艦組成的遠征軍,由基比拉奧特軍區將軍科拉特羅斯指揮,他們最初獲勝,但因此而疏於防備,被夜襲擊敗。科拉特羅斯逃到科斯島,但還是被阿拉伯人俘虜,釘死在十字架上[19][20]。學者馬克里普利阿斯(Makrypoulias)認為,這三次戰役發生在安達盧斯人完成漢達克斯的修建之前,此時他們的首都還在內陸的戈爾廷[21]。
海盜埃米爾國
編輯阿布·哈夫斯率安達盧斯人擊退了拜占庭帝國的早期進攻,逐漸鞏固了自己對全島的控制[20]。他承認阿拔斯哈里發的宗主權,但實際上獨立統治[10]。克里特島落入穆斯林之手意義重大,打破了東地中海的勢力均衡,並使之前十分安全的愛琴海沿岸地區遭受到頻繁且破壞巨大的襲擊[22]。
之後這些安達盧斯人又占領了基克拉澤斯群島中的幾個島嶼,但米海爾二世再次組織了一次大規模遠征,招募一支海軍陸戰隊——特薩拉孔塔里奧伊(Tessarakontarioi)與新的艦船。將領奧里法斯( Ὠορυφᾶς)率這支部隊成功將阿拉伯人驅逐出愛琴海諸島,但沒能收復克里特[23][24]。米海爾二世的繼承者狄奧菲洛斯(829-842年在位)遣使後倭馬亞王朝的阿卜杜-拉赫曼二世,提議聯合對付克里特島上的安達盧斯流亡者,但後者只是表示同意拜占庭帝國任意處置克里特島,聯合無果而終[10]。829年10月,克里特軍在薩索斯島外海殲滅一支帝國海軍,使歐里法斯的努力付之流水,愛琴海的大門又向他們打開[25][26][27]。之後他們攻擊了優卑亞島(約835-840年)、萊斯博斯島(837年)、色雷斯西亞軍區的海岸,摧毀了拉特羅斯山的修道中心;又被色雷斯西亞軍區的將軍(總督)君士坦丁·孔多米忒打敗,遭受重大損失[10][28][29]。
842年狄奧菲洛斯死後,拜占庭帝國的新政府採取一系列新措施來對抗克里特:843年設立新的海軍軍區——愛琴海軍區,以更好地應對阿拉伯人的襲擊;同時極有權勢的「書記」、攝政大臣狄奧克提斯托斯親自領兵進攻克里特島,他成功占領了島嶼的大部分,但君士坦丁堡的政治陰謀迫使他拋下軍隊趕回國內,留在島上的軍隊被阿拉伯人殲滅[30][31]。853年,為了削弱阿拉伯人的實力,幾支拜占庭艦隊在東地中海協同作戰,攻擊了埃及的海軍基地杜姆亞特,繳獲了原本將送往克里特島的武器[10][26]。但儘管此後拜占庭軍又取得了幾次勝利,克里特人的劫掠在60年代初仍然繼續,攻擊了伯羅奔尼撒半島、基克拉澤斯群島、阿索斯山[10][32]。866年,拜占庭的「凱撒」巴爾達斯再次組織大軍遠征克里特,但艦隊自首都出發兩周後,巴爾達斯就被馬其頓人巴西爾(後來的巴西爾一世)暗殺,計劃隨即取消[33][34]。
70年代初,克里特人的劫掠強度到達新高度:他們的通常由拜占庭叛變者指揮的艦隊活動於愛琴海乃至更遠的海域,最遠到達達爾馬提亞海岸[10]。約873年,拜占庭叛徒佛提歐斯率領的艦隊甚至進入馬爾馬拉海,攻擊普羅孔內索斯島(馬爾馬拉島)不克,這是自717-718年阿拉伯人第二次圍攻君士坦丁堡以來,第一次有穆斯林艦隊接近拜占庭帝國的首都。作為回擊,拜占庭將領尼基塔斯·奧里法斯在卡爾迪亞海戰中大敗其艦隊,不久之後,尼基塔斯又在科林斯灣大敗克里特海軍,抓走許多俘虜,對其施加酷刑以示報復[10][35]。同一時間,亞扎曼·哈迪姆率領的塔爾蘇斯穆斯林艦隊又在襲擊尤里波斯(今哈爾基斯)時被殲滅[36]。拜占庭的數次勝利導致雙方休戰,克里特埃米爾塞佩斯(Σαΐπης,即舒艾卜·本·歐麥爾)很可能向拜占庭帝國進貢十年左右[37]。
襲擊不久之後便恢復,這次克里特人又得到了來自易弗里基葉(北非)與沙姆(敘利亞)的艦隊的支援[38]。伯羅奔尼撒半島在這一波劫掠中損失尤其慘重。此外優卑亞、基克拉澤斯群島也受襲擊;帕特莫斯島、卡爾帕索斯島及附近的索卡斯特羅島(Sokastro)被克里特人控制,其統治範圍最北到達薩龍灣的埃伊納島、伯羅奔尼撒南海岸的埃拉福尼索斯島、基西拉島;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主島納克索斯島(可能還有臨近的帕羅斯島、伊奧斯島)被迫向其繳納人頭稅(吉茲亞),且因為穆斯林方面的文字、實物留存很少,被他們控制的島嶼數目實際可能更多[39][40]。這一波劫掠在整個愛琴海地區都產生了影響,一些島嶼被完全拋棄,另一些則放棄沿海地帶以集中保護內陸地區[41]。約806-902年,他們可能占領了雅典[3],904年,的黎波里的利奧率領的敘利亞艦隊又劫掠了帝國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克里特人與敘利亞海軍緊密合作,後者經常以克里特島為基地或中間基地;的黎波里的利奧自塞薩洛尼基返航時,其所攜帶了2萬多名俘虜多被賣給或送給克里特島充當奴隸[39][42]。同樣的,克里特埃米爾也得到了埃及的突倫王朝(868-906年)的大力支持,但此後的伊赫什德王朝忽略了對克里特的援助[43]。911年,拜占庭帝國又集中100多艘船艦遠征克里特,由將領伊梅里歐斯指揮,但攻擊數月後被迫撤走,在返回的路上,這支艦隊在希俄斯島被敘利亞艦隊消滅[39][44][45][46]。
拜占庭的再征服
編輯克里特的海盜行為在10世紀三四十年代達到又一個高峰,摧毀了南希臘、阿索斯山、小亞細亞海岸。因此,皇帝君士坦丁七世(913-959年在位)於949年再度發起遠征,然而大軍被一次奇襲擊敗,拜占庭史家們將其歸罪於此次遠征的主帥,既無能力又無經驗的宮廷宦官君士坦丁·貢吉勒斯[39][47][48]。君士坦丁七世並沒有放棄,在他統治的最後幾年中籌劃另一次遠征,但未來得及實施便去世了。他的繼承人羅曼努斯二世(959-963年在位)完成了準備,委派極有能力的將領尼基弗魯斯·福卡斯(後來成為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指揮。960年6月7月,尼基弗魯斯率艦隊與陸軍起航,在島上登陸,擊敗了穆斯林軍,隨後展開了對漢達克斯的長期圍攻,度過冬季後,拜占庭軍發起猛攻,3月6日攻入該城[39][49]。
整個漢達克斯城遭到掠奪。清真寺和城牆被拆毀,穆斯林居民要麼被殺,要麼被賣為奴隸,克里特的最後一任埃米爾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舒艾卜(希臘語稱Κουρουπᾶς)與他的兒子努曼(al-Numan,希臘語稱Ἀνεμᾶς)被俘,將他們送回君士坦丁堡後,尼基弗魯斯舉辦了凱旋式[39][50]。拜占庭帝國辟克里特島為克里特軍區,剩餘的穆斯林居民在悔過者尼孔等傳教士的工作下皈依基督教,其中就包括前埃米爾之子阿內馬斯,他進入拜占庭軍隊,參加了970-971年對抗羅斯人的戰爭,並在多羅斯托隆戰死[50][51][52]。
餘論
編輯由於缺乏穆斯林統治的內部資料,克里特埃米爾國的前期歷史仍處於迷霧之中。而且目前也沒有發現穆斯林時期的重要考古遺蹟(可能是961年拜占庭收復後故意破壞),只有一些地名體現阿拉伯人的影響[53]。這影響了學者看待穆斯林治下的克里特島的方式,他們只能主要依據拜占庭史料,站在拜占庭的角度,視克里特埃米爾國為「海盜巢穴」,靠海盜行為和奴隸貿易生存[54][55]。
另一方面,穆斯林史料中關於克里特埃米爾國的史料較少且十分零散,但卻將其描繪成一個井然有序的國家,擁有正常的貨幣經濟,廣泛開展貿易,其首都漢達克斯(今赫拉克利翁)甚至算得上是個文化中心[56][57]。埃米爾國鑄造的金幣、銀幣、銅幣有許多留存至今,重量和純度幾乎保持恆定,證明其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較高[58]。在穆斯林治下,克里特島與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地區,尤其是埃及開展了廣泛的貿易,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維持一個獨立國家的需要以及進入穆斯林世界市場的機會促使農業變得更加集約,甘蔗可能就是在這個時期被引入克里特島[59]。
目前還不清楚穆斯林入侵後島上基督教徒的命運,傳統觀點認為,他們中的大部分不是轉信伊斯蘭教,就是被驅逐[20]。但穆斯林史料提供了另一種說法,克里特島上的基督徒作為從屬階級繼續生存,和穆斯林征服其他地區後的做法相同那樣,但這份史料也提到,安達盧斯人、新近的移民、改信者或他們的混合後代構成島上人口的大多數[60]。另外,拜占庭史家執事狄奧多西記載,鄉下的克里特人沒有土地,居住在岩壁和洞穴之中,在首領卡拉蒙特斯(Karamountes)的帶領下離開山區,前來支援被尼基弗魯斯圍攻的漢達克斯[61]。情況似乎是,穆斯林和改信者在城市中占有主導地位,但鄉下的基督教居民似乎並沒有受什麼影響[57]。
埃米爾列表
編輯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的記載中有埃米爾們的名字與繼承順序,而各個埃米爾發行的硬幣是確定他們的身份、統治時間的主要依據,部分統治者的統治時間只能大概估計[62][63]:
阿拉伯語名 | 希臘語文獻稱呼 | 統治時期 |
---|---|---|
阿布·哈夫斯·歐麥爾·伊格里蒂希(أبو حفص عمر إقريطش,Abu Hafs Umar al-Iqritishi) | 阿波哈普斯(Ἀπόχαψ)或阿波哈普西斯(Ἀπόχαψις) | 827/828年–約855年 |
舒艾卜·本·歐麥爾(شعيب بن عمر,Shu'ayb ibn Umar) | 塞佩斯(Σαΐπης)或塞特(Σαῆτ) | 約855年–880年 |
阿布·阿卜杜拉·歐麥爾·本·舒艾卜(أبو عبد الله عمر بن شعيب,Abu Abdallah Umar ibn Shu'ayb) | 巴布德爾(Βαβδέλ) | 約880年–895年 |
穆罕默德·本·舒艾卜·扎爾昆(محمد بن شعيب الزرقون,Muhammad ibn Shu'ayb al-Zarkun) | 澤爾庫內斯(Ζερκουνῆς) | 約895年–910年 |
優素福·本·歐麥爾·本·舒艾卜(يوسف بن عمر بن شعيب,Yusuf ibn Umar ibn Shu'ayb) | 約910年–915年 | |
阿里·本·優素福·本·歐麥爾(علي بن يوسف بن عمر,Ali ibn Yusuf ibn Umar) | 約915年–925年 | |
艾哈邁德·本·歐麥爾(أحمد بن عمر بن شعيب,Ahmad ibn Umar) | 約925年–940年 | |
舒艾卜·本·艾哈邁德(شعيب بن أحمد,Shu'ayb ibn Ahmad) | 940年–943年 | |
阿里·本·艾哈邁德(علي بن أحمد,Ali ibn Ahmad) | 943年–949年 | |
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舒艾卜(عبد العزيز بن شعيب,Abd al-Aziz ibn Shu'ayb) | 庫魯帕斯(Κουρουπᾶς) | 949年–961年 |
引用
編輯- ^ 1.0 1.1 Canard 1971,第1082頁
- ^ Treadgold 1997,第313,325頁
- ^ 3.0 3.1 Miles 1964,第10頁
- ^ Treadgold 1997,第378頁
- ^ 5.0 5.1 Makrypoulias 2000,第347-348頁
- ^ Canard 1971,第1082-1083頁
- ^ Miles 1964,第10-11頁
- ^ Christides 1981,第89-90頁
- ^ Kubiak 1970,第51-52,esp.note3頁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Canard 1971,第1083頁
- ^ 參見Makrypoulias 2000,第348-351頁
- ^ Treadgold 1988,第251,253頁
- ^ Treadgold 1988,第253頁
- ^ Makrypoulias 2000,第349頁
- ^ Miles 1964,第11頁
- ^ 16.0 16.1 Christides 1981,第89頁
- ^ 參見Treadgold 1988,第250-253,259-260頁
- ^ Treadgold 1988,第253-254頁
- ^ Makrypoulias 2000,第348,351頁
- ^ 20.0 20.1 20.2 Treadgold 1988,第254頁
- ^ Makrypoulias 2000,第349-350頁
- ^ Makrypoulias 2000,第347,357ff頁
- ^ Makrypoulias 2000,第348-349,357頁
- ^ Treadgold 1988,第255,257頁
- ^ Miles 1964,第9頁
- ^ 26.0 26.1 Christides 1981,第92頁
- ^ Treadgold 1988,第268頁
- ^ Christides 1981,第92,93頁
- ^ Treadgold 1988,第324-325頁
- ^ Makrypoulias 2000,第351頁
- ^ Treadgold 1997,第447頁
- ^ Treadgold 1997,第451頁
- ^ Makrypoulias 2000,第351-352頁
- ^ Treadgold 1997,第453頁
- ^ Wortley 2010,第147-148頁
- ^ Christides 1981,第93頁
- ^ Canard 1971,第1083–1084頁
- ^ Miles 1964,第6-8頁
- ^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Canard 1971,第1084頁
- ^ Christides 1981,第95-97頁
- ^ Christides 1981,第82頁
- ^ Treadgold 1997,第467頁
- ^ Christides 1981,第83頁
- ^ Makrypoulias 2000,第352-353頁
- ^ Christides 1981,第94頁
- ^ Treadgold 1997,第470頁
- ^ Makrypoulias 2000,第353–356頁
- ^ Treadgold 1997,第489頁
- ^ Treadgold 1997,第493–495頁
- ^ 50.0 50.1 Treadgold 1997,第495頁
- ^ Canard 1971,第1084-1085頁
- ^ Kazhdan 1991,第96頁
- ^ Miles 1964,第11,16-17頁
- ^ 參見Canard 1971,第1083頁
- ^ Christides 1981,第78-79頁
- ^ Miles 1964,第15-16頁
- ^ 57.0 57.1 Christides 1981,第98頁
- ^ Christides 1984,第33,116-122頁
- ^ Christides 1984,第116-118頁
- ^ Christides 1984,第104-109頁
- ^ Miles 1964,第15頁
- ^ Miles 1964,第11-15頁
- ^ Canard 1971,第1085頁
來源
編輯- Canard, M. Iḳrīṭis̲h̲. Lewis, B.; Ménage, V. L.; Pellat, Ch.; Schacht, J. (編).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III: H–Iram. Leiden: E. J. Brill: 1082–1086. 1971. OCLC 495469525.
- Christides, Vassilios. The Raids of the Moslems of Crete in the Aegean Sea: Piracy and Conquest. Byzantion. 1981, 51: 76–111 (英語).
- Christides, Vassilios. The Conquest of Crete by the Arabs (ca. 824): A Turning Point in the Struggle between Byzantium and Islam. Academy of Athens. 1984. OCLC 14344967 (英語).
- Gardiner, Robert (編). Age of the Galley: Mediterranean Oared Vessels since pre-Classical Times. Conway Maritime Press. 2004. ISBN 978-0-85177-955-3 (英語).
- Kazhdan, Alexander. Anemas. 亞歷山大·卡日丹 (編). 牛津拜占庭辭典. 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96. 1991. ISBN 0-19-504652-8.
- Kubiak, Władyslaw B. The Byzantine Attack on Damietta in 853 and the Egyptian Navy in the 9th Century. Byzantion. 1970, 40: 45–66. ISSN 0378-2506 (英語).
- Lilie, Ralph-Johannes; Ludwig, Claudia; Pratsch, Thomas; Zielke, Beate. Prosopographie der mittelbyzantinischen Zeit Online. Berlin-Brandenburg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Nach Vorarbeiten F. Winkelmanns erstellt. Berlin and Boston: De Gruyter. 2013 (德語).
- Makrypoulias, Christos G. Byzantine Expeditions against the Emirate of Crete c. 825–949. Graeco-Arabica. 2000, 7–8: 347–362 (英語).
- Miles, George C. Byzantium and the Arabs: Relations in Crete and the Aegean Area. Dumbarton Oaks Papers. 1964, 18: 1–32. JSTOR 1291204. doi:10.2307/1291204 (英語).
- Treadgold, Warren. The Byzantine Revival, 780–842.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978-0-8047-1462-4 (英語).
- Treadgold, Warren. 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and Society.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0-8047-2630-2 (英語).
- Wortley, John (編). John Skylitzes: A Synopsis of Byzantine History, 811–105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521-76705-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