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吾
生平
編輯生於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其兄劉耕孫、劉燾孫都在元朝為官,後遭寇亂殺死。劉三吾逃往廣西,任廣西行省承制授靜江路儒學副提舉。後明朝部隊進入廣西,劉三吾在茶陵歸順。洪武十八年(1386年),授左春坊贊善,累遷翰林學士,深受朱元璋信任[1]。其為《明大誥》及《御製洪範註》作序,並修訂《省躬錄》、《書傳會選》、《寰宇通誌》、《禮制集要》諸書,與汪睿、朱善稱「三老」。洪武二十三年,任晉世子經,二十四年(1391年),吏部侍郎侯庸彈劾79歲的劉三吾年老怠職,遂俸祿被減半,降為國子博士。此後辭職還鄉[2]。
劉三吾為人坦蕩,沒有城府。當時懿文太子去世,其進言應當立皇孫為嫡系,此為建文帝確立之始。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外孫單慶以府軍前衛千戶牽連藍玉案被殺,女兒良玉被刺面後發配漿糨房為奴,戶部尚書趙勉為劉三吾女婿,因事連坐而死,劉三吾免職隱退。次年九月又被命為大學士。洪武三十年(1398年),主持丁丑科會試,後發榜,宋琮為第一,上榜者沒有一個出自北方。於是諸位考生認為劉三吾為南方人,照顧其鄉親。朱元璋得知後大怒,命張信等人閱卷。後張信說劉三吾判卷無錯屬實。朱元璋更怒,殺張信等諸閱卷官,並將劉三吾發配戍邊。後明太祖親自主持殿試,再選六十一名進士,都為北方人。當時所謂「南北榜」或「春夏榜」。建文初年,87歲的劉三吾被召還,後死於任上[3]。葬茶陵腰坡鎮石坡村,陵墓今存。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劉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孫,以字行。兄耕孫、燾孫皆仕元。耕孫,寧國路推官,死長槍賊難。燾孫,常寧州學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廣西,行省承制授靜江路儒學副提舉。明兵下廣西,乃歸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常薦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對稱旨,授左贊善,累遷翰林學士。時天下初平,典章闕略。帝銳意製作,宿儒雕謝,得三吾晚,悅之。一切禮制及三場取士法多所刊定。」
- ^ 《明史》(卷137):「三吾博學,善屬文。帝制《大誥》及《洪範註》成,皆命為序。敕修《省躬錄》、《書傳會選》、《寰宇通誌》、《禮制集要》諸書,皆總其事,賜賚甚厚。帝嘗曰:「朕觀奎壁間嘗有黑氣,今消矣,文運其興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稱朕意。」帝制詩,時令屬和。嘗賜以朝鮮玳瑁筆。朝參,命列侍衛前;燕享,賜坐殿中。與汪睿、朱善稱「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減,往往忤意,禮遇亦漸輕。二十三年,授晉世子經,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職。降國子博士,尋還職。」
- ^ 《明史》(卷137):「三吾為人慷慨,不設城府,自號「坦坦翁」。至臨大節,屹乎不可奪。懿文太子薨,帝禦東閣門,召對群臣,慟哭。三吾進曰:「皇孫世嫡承統,禮也。」太孫之立由此。戶部尚書趙勉者,三吾婿也,坐贓死。三吾引退。許之。未幾,復為學士。三十年偕紀善白信蹈等主考會試。榜發,泰和宋琮第一,北士無預者。於是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鄉。帝怒,命侍講張信等覆閱,不稱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實屬之。帝益怒,信蹈等論死,三吾以老戍邊,琮亦遣戍。帝親賜策問,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時謂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雲。建文初,三吾召還,久之,卒。」
官銜 | ||
---|---|---|
前任: 宋訥 |
明朝翰林學士 1385年-1397年 |
繼任: 黃子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