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禪三昧經》,又稱《禪經》、《菩薩禪法經》、《禪法要》,鳩摩羅什弘始四年(402)譯出,內容彙集西北印佛教各家禪師的禪要,兼有說一切有部與大乘佛教的禪法。

與《修行方便禪經》齊名,坐禪三昧經稱為「關中禪經」,修行方便禪經(誤題作「達摩多羅禪經」)則稱為「廬山禪經」。

題名

編輯

《坐禪三昧經》譯出時原名《禪經》,弘始九年校正後稱為《禪法要》[1] 。至僧祐著錄時,《菩薩禪法經》、《坐禪三昧經》二名並行,當時還有名為《阿練若習禪法經》(阿蘭若習禪法)的別生經,即是抄自本經第一卷[2][3]

禪是禪那的省稱,六波羅蜜之一,指能達到四種色界定的精神狀態。坐禪是在靜室內以坐姿修三昧是心專注於所緣境,進入一境性、不散亂的狀態。菩薩禪法是大乘佛教菩薩道修行的禪法。阿練若,意譯叢林,指森林中的空地,為修行者清靜修道的場所。

歷史

編輯

鳩摩羅什弘始三年冬(401年)抵達長安僧叡向鳩摩羅什學習禪法,抄撰《禪經》[4],於弘始四年(402年)出經,弘始九年(407年)重校[5]

《坐禪三昧經》是眾家禪要抄錄本,上卷言五門禪法,以問答方式敘述不淨觀、慈悲心、十二因緣、數息、念佛三昧,彙集了婆須蜜英語Vasumitra (Buddhism)僧伽羅叉漚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馬鳴鳩摩羅陀七家禪法[6][2]

下卷敘述四禪、四無色定、五通、四念止、四法緣十六行相、四善根位、見道十六心、聲聞四果、三種辟支佛及菩薩五門禪法、三法忍,最後以馬鳴所造二十偈作結[2]

鳩摩羅什後依《持世經》出《十二因緣》一卷,又傳出解釋《禪法要》的《禪法要解》二卷。《禪法要解》不逐句註解,而是對部分禪法或名相加以說明[2]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高僧傳:「什後至關,因請出《禪法要》三卷,始是鳩摩羅陀所製,末是馬鳴所說,中間是外國諸聖共造,亦稱菩薩禪」。
  2. ^ 2.0 2.1 2.2 2.3 廖乙璇. 《坐禪三昧經》禪法簡介 (PDF). 福嚴佛學研究. 2015, 10 [2022-10-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0-03). 
  3. ^ 《出三藏記集》:「阿練若習禪法經一卷(即是抄菩薩禪法第一卷)」
  4. ^ 僧叡〈關中出禪經序〉:「究摩羅法師,以辛丑之年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至常安。予即以其月二十六日,從受禪法。既蒙啟授,乃知學有成准,法有成條。首楞嚴經云:人在山中學道。無師道終不成。是其事也。尋蒙抄撰眾家禪要。得此三卷。」收入《出三藏記集》卷9
  5. ^ 《開元釋教錄》卷4:「坐禪三昧經,三卷。一名菩薩禪法經。初出或直云禪經,或云禪法要,或云阿蘭若習禪法,三名同是一本。弘始四年正月五日出,至九年閏五月重校正。」
  6. ^ 僧叡〈關中出禪經序〉:「初四十三偈,是究摩羅羅陀法師所造。後二十偈,是馬鳴菩薩之所造也。其中五門,是婆須蜜、僧伽羅叉、漚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馬鳴、羅陀禪要之中,抄集之所出也。六覺中偈,是馬鳴菩薩修習之,以釋六覺也。初觀婬恚癡相及其三門,皆僧伽羅叉之所撰也。息門六事,諸論師說也。」收入《出三藏記集》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