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姆斯國家實驗室
埃姆斯國家實驗室(英語:Ames National Laboratory),舊稱埃姆斯實驗室(英語:Ames Laboratory),是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國家實驗室,位於艾奧瓦州的埃姆斯,附屬於愛荷華州立大學。實驗室致力於新材料的設計、合成與製備;材料的表徵;計算化學;凝聚體物理學理論等方面的研究[3]。實驗室位於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校園內。
箴言 | 創造材料與能源解決方案 "Creating materials and energy solutions" |
---|---|
創建時間 | 1947 |
研究性質 | 應用材料科學與工程 化學與分子科學 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1] |
預算 | $5.4 千萬美元(2016年)[2] |
主任 | 亞當·斯瓦茨(Adam Schwartz) |
員工數目 | 310(2016年)[1] |
學生人數 | 149(2016年)[1] |
位置 | 美國愛荷華州埃姆斯 |
實驗室面積 | 8英畝(3.2公頃)(2016年)[1] |
主管機構 | 愛荷華州立大學 |
網頁 | Ames Laboratory |
2013年1月,美國能源部宣布在埃姆斯實驗室建立關鍵材料研究所(Critical Materials Institute,CMI)以解決美國國內日益短缺的稀土金屬資源問題,以及發展其他與美國能源安全相關的材料[4]。
歷史
編輯1940年代
編輯1942年,弗蘭克·斯佩丁作為愛荷華州立學院(Iowa State College,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前稱)的稀土金屬專家,主持成立了名為「埃姆斯計劃」的科研項目[5]。這個服務於曼哈頓計劃的項目旨在為原子彈的研究提供大量高純度的鈾。項目副總監哈雷·A·威爾亨姆發展了一種新方法(後被稱為「埃姆斯過程」)提純鈾[6]。藉助此提純方法,埃姆斯計劃為芝加哥1號堆提供了約兩噸的鈾[7],占反應堆使用鈾總量的三分之一。直至1945年,埃姆斯計劃總計產出逾兩百萬磅(1000噸)鈾供曼哈頓計劃使用[8]。
二戰結束後,埃姆斯計劃獲得了美國海軍「E」傑出獎的榮譽[9],表彰該計劃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對重要戰爭物資——金屬鈾的工業化生產作出的傑出貢獻。作為教育機構,愛荷華州立大學獲得了這項一般只會頒發給企業的榮譽[10]。埃姆斯計劃中的其他關鍵成果還包括:
由於埃姆斯計劃的成功,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於1947年5月17日[13]正式建立了埃姆斯實驗室。
1950年代
編輯埃姆斯實驗室有關稀土元素的工作[14][15][16],讓實驗室取得了該領域內的一定聲望。實驗室的科學家也對核燃料以及核反應堆的結構材料進行了研究[17]。為了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工業上的應用,實驗室的大部分設備都被用作大型工業化生產的模型,來進行稀土金屬的生產試驗與測試[18]。
同時期的其他關鍵成果:
- 發展了分離鉿[19]、鈮[20]、鉭[20]、鈰[14]和釔[15]的生產流程。
- 發現了一種新的同位素:磷-33[21]。
- 發展了離子交換法用於分離稀土金屬[22]。
- 發展了一種從核燃料中分離出稀土金屬的方法[16]。
1960年代
編輯由於在新材料的探索研究方面的需求,實驗室的雇員數量在1960年代達到了頂峰[23]。為了開展中子衍射實驗,實驗室於1961年開始籌建一個五兆瓦的重水反應堆,並於1966年6月開始運行[24][25]。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在埃姆斯實驗室建立了一個稀土信息中心(Rare-Earth Information Center),為科研團體提供有關稀土金屬與其化合物的各種信息[26]。
同時期的其他關鍵成果:
- 發現了一種新的同位素:銅-69[27]。
- 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連接反應堆運作的同位素分離器——TRISTAN(Terrific Reactor Isotope Separator to Analyze Nuclei)[28]。
- 實驗室的物理學家成功生長了第一塊大體積的固態氦晶體,並藉此測量了固態氦的熱容[29]。
1970年代
編輯由於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在1970年代被併入美國能源部[30],有一些研究項目被關閉,又有一些新的研究項目被開啟。美國聯邦政府重整合併了一些反應堆,導致埃姆斯實驗室的反應堆於1977年被關閉[24]。埃姆斯實驗室開始着重於應用數學,太陽能,化石燃料與污染控制的研究。
同時期的其他關鍵成果:
- 實驗室發展了世界上第一台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設備,可迅速地從樣品中同時檢測出多種不同的稀有元素[31][32]。
- 對從廢棄汽車中提取銅,錫和鉻進行研究,使得剩餘的鋼的純度足以用於回收再利用[33]。
- 發明了一種圖像增幅器,顯著地降低了X射線醫療中人體接受的輻射劑量[34]。
1980年代
編輯在1980年代,埃姆斯實驗室以滿足當地和國內的能源需求為目標開展了各項研究。化石燃料研究着眼於如何更為清潔地燃煤;新技術被用於清理放射性廢料;高性能計算被加入到應用數學和固體物理學的研究項目中[18]。此外,美國能源部在埃姆斯實驗室建立了材料製備中心(Materials Preparation Center)[35],向公眾提供新材料發展的相關信息。
同時期的其他關鍵成果:
- 發展了一種液體接界(liquid-junction)太陽能電池,此電池具有效率高,耐久且無毒等優點[36]。
- 獲得了美國國防部的一筆資金援助,之後建立了無損檢測中心(Center for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NDE)用於發展航空器的無損檢測技術[37]。
- 發展了一種製造釹鐵合金的新方法,為廣泛使用的釹磁鐵提供原料[38]。
- 協助開發磁致伸縮材料Terfenol-D,這種材料在聲納與換能器中有實際應用[39]。
1990年代
編輯在新材料的開發研究中,埃姆斯實驗室延續着自己將基礎科研成果轉化為工業應用的努力。實驗室建立了可擴展計算實驗室[40],不但發展了並行計算,也為其他的科學家提供了廉價的計算資源。另外,研究者發現了第一個由非碳原子組成的富勒烯[41];發展了一種DNA序列分析儀,比其他的同類儀器快24倍[42]。
同時期的其他關鍵成果:
- 發展了 HINT 基準(benchmarking)技術,用於對不同量級的電腦的性能進行客觀比較。源程序現存於楊百翰大學的網站[43]。
- 改進了高壓氣體霧化(high pressure gas atomization)的工藝,可將熔融金屬轉化為細顆粒的金屬粉末[44]。
- 發現了一種可應用於磁致冷的新材料[45]。
- 發展了一種高強度的無鉛焊料[46][47]。
- 發明了一種毛細管電泳技術,可同時分析多種化學樣品,在藥品學、遺傳學、醫學以及司法科學中有實際應用。這項研究衍生產業(Research spin-off)催生的Combisep公司已經成功地商業化了該技術[47]。
2000年代
編輯- 發現了一種超高硬度的硼-鋁-鎂合金(boron-aluminum-magnesium alloy,BAM)。在泵的葉片上加鍍一層 BAM 可減少摩擦,且提升耐磨性,大大提高了泵的工作效率[48]。
- 實驗室的材料製備中心(Materials Preparation Center)製備的材料被用於歐洲空間局發射的普朗克衛星上,其中的鑭-鎳-錫合金被用於普朗克衛星的超低溫冷卻系統中[49]。
- 參與開發osgBullet。此軟件通過實現三維實時模擬,可以幫助工程師設計各種複雜的系統,包括下一代發電廠和高性能汽車。osgBullet於2010年榮獲當年R&D 100大獎[50]。
- 實驗室的研究者們在光子晶體的微波波段觀測到負折射現象,使得實現可見光波段的負折射材料和超透鏡的夢想更近了一步[51]。
2011年至今
編輯- 發展了一種可將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新合金,轉換效率比現有技術高出25%。此項新研究可在未來用於提高熱傳導發電機的工作效率[52]。
- 與韓國工業技術研究所簽訂諒解備忘錄,增進稀土元素研究的國際合作[53]。
- 埃姆斯實驗室的科學家丹·謝赫特曼因准晶的發現榮獲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54]。
- 實驗室的科學家使用氣體霧化(Gas atomization)技術,將鈦粉的產率提高到傳統方式的十倍有餘。此項研究在美國下一代尖端能源創新者挑戰(America’s Next Top Energy Innovator Challenge)中獲獎[55]。藉助此技術成立的艾奧瓦州粉霧技術公司(Iowa Powder Atomization Technologies)於2014年被普萊克斯公司接管[56]。
- 對下一代鋁-鈣化合物供電傳輸線的研究。這種電線將會更輕,強度更強,且它的電導率至少比現有的直流電輸電線要高百分之十[57]。
- 美國能源部於2013年下撥實驗室資金1.2億美元啟動一個新的能源創新樞紐(Energy Innovation Hub)——關鍵材料研究所(Critical Materials Institute)的建設。研究所將集中精力尋找替代方案以減少美國對關鍵材料的依賴,從而引導美國工業向潔淨高效的方向發展[58]。
- 2014年,靈敏儀器研究設施(Sensitive Instrument Facility,SIF)開始動土。SIF將成為實驗室現有的透射電子顯微鏡以及其他的高精尖靈敏儀器的放置點,可以為設備提供隔絕振動、電磁以及其他類型擾動的環境[59]。SIF 已於2016年5月6日正式落成[60]。
- 添置了一台動態核偏振(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DNP)固態核磁共振波譜儀。DNP-核磁共振可以幫助科學家理解單個原子是如何在材料中排列的。這是全美第一台被用於研究材料科學和化學的DNP-核磁共振儀[61]。
- 2022年7月,於慶祝實驗室建立75周年之際,實驗室名稱由先前的「埃姆斯實驗室」改名為「埃姆斯國家實驗室」。[62]
歷屆主任
編輯# | 主任 | 開始年份 | 結束年份 |
---|---|---|---|
1 | 弗蘭克·斯佩丁(Frank Spedding) | 1947 | 1968 |
2 | 羅伯特·漢森(Robert Hansen) | 1968 | 1988 |
3 | 托馬斯·巴頓(Thomas Barton) | 1988 | 2007 |
4 | 亞歷山大·金(Alexander King ) | 2008 | 2013 |
5 | 亞當·施瓦茨(Adam Schwartz ) | 2014 | 現任 |
相關著名科學家
編輯- 弗蘭克·斯佩丁,主持了二戰曼哈頓計劃化學方面的工作,是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第二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同時是埃姆斯實驗室的第一屆主任,曾獲1933年的歐文·朗繆爾獎,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第一位科學與人文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他所獲的其他獎項包括:威廉·H·尼克爾斯獎、詹姆斯·道格拉斯金獎章以及弗蘭西斯·克拉梅獎(Francis J. Clamer Award)[5]。
- 哈雷·A·威爾亨姆,參與曼哈頓計劃,發展了用於生產鈾金屬的埃姆斯過程[6]。此生產方法沿用至今。
- 韋爾默·A·法塞爾,因為發展被稱為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ICP-AES)的化學分析手段而在國際上聞名[63]。
- 艾倫·麥金托什,稀土金屬方面的傑出專家,曾經擔任歐洲物理學會主席[64]。
- 約翰·科貝特,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發現了第一個由非碳原子組成的富勒烯[41]。
- 何愷明(Kai-Ming Ho)、陳子亭(Che-Ting Chan)和科斯塔斯·索科利斯(Costas Soukoulis),設計並演示了光子帶隙晶體(photonic band gap crystal)的存在。此發現被列為美國能源部能源100大獎(DOE Energy 100 Awards)的第24位,促進了光子晶體領域的發展[65]。光子晶體被認為在現代光通訊以及其他光學領域具有革命性應用的潛力。
- 丹·謝赫特曼,埃姆斯實驗室的材料科學家、工程師,因為發現准晶而成為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54]。
- 帕特里夏·蒂爾,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2014年因「對理解准晶體表面以及薄膜成核和生長的開創性貢獻」獲得Medard W. Welch獎。
- 愛德華·楊,首位對單一人類紅血球化學成分作出定量分析的科學家。這項研究可對艾滋病,癌症和其他遺傳性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症,肌肉萎縮症和唐氏綜合徵的檢測作出改善。愛德華·楊曾獲得過四次R&D 100大獎以及R&D雜誌的一次主編選薦獎(Editor's Choice award)。對化學物質分離過程的研究讓他在2002年獲得美國化學學會授予的色譜學獎[66]。
- 克勞斯·魯登伯格(Klaus Ruedenberg),因在理論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而被授予2002年的美國化學學會的理論化學獎[67]。
- 科斯塔斯·索科利斯,2005年笛卡爾獎[68](歐盟於科學領域所頒發的最高獎項)和2014年馬克斯·玻恩獎得主[69]。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Labs at-a-Glance: Ames Laboratory. 美國能源部. [2017-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1) (英語).
- ^ Department of Energy FY 2018 Congressional Budget Request Laboratory Tables Preliminary (PDF). 美國能源部. [2017-05-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5-23) (英語).
- ^ About Ames Lab. Ames Laboratory.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5) (英語).
- ^ Ames Laboratory to Lead New Research Effort to Address Shortages in Rare Earth and Other Critical Materials. 美國能源部.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英語).
- ^ 5.0 5.1 5.2 Corbett, John D. Frank Harold Spedding 1902–1982. Biographical Memoir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1, 80 [2017-05-19]. ISBN 978-0-309-082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0) (英語).
- ^ 6.0 6.1 Frank H. Spedding, Harley A. Wilhelm, and Wayne H. Keller, "Production of uranium," U.S. Patent no. 2,830,89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iled: 7 Nov. 1947; issued: 15 April 1958).
- ^ Payne, Carolyn Stilts. The Ames Project: Administering Classified Research as a Part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 at Iowa State College, 1942–1945 (PhD論文). 愛荷華州立大學: 70-74. 1992 [29 May 2016]. Paper 103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6) (英語).
- ^ 1972-1973 Ames Laboratory Highlights, Ames Laboratory,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ERDA 0575
- ^ 70 Years On: Significance of the Army-Navy “E” Award.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University Archives of Iow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英語).
- ^ Our History. Ames Laboratory.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5) (英語).
- ^ Payne, Carolyn Stilts. The Ames Project: Administering Classified Research as a Part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 at Iowa State College, 1942–1945 (PhD論文). 愛荷華州立大學: 85-86. 1992 [29 May 2016]. Paper 103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6) (英語).
- ^ Manhattan District. Manhattan District History, Book I, Volume 4, Chapter 11 – Ames Project (PDF). Washington, D.C. 1947: 11.16–11.19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4) (英語).
- ^ The Ames Project (1942-1946). Ames Laboratory.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03) (英語).
- ^ 14.0 14.1 Johnson, Russell W.; Olson, Edwin H. Separation of cerium from other rare earths by ignition of the nitrates. Ames Laboratory ISC Technical Reports. 1958-9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6) (英語).
- ^ 15.0 15.1 Foos, Raymond A.; Wilhelm, H. A. Separations of yttrium and some rare earths by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Ames Laboratory ISC Technical Reports. 1954-7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2) (英語).
- ^ 16.0 16.1 Hettel, Henry John; Fassel, V. A. Quantitative separa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rare earths from thorium, uranium, and zirconium by ion exchange. Ames Laboratory ISC Technical Reports. 1956-12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英語).
- ^ Ames, IA. Atomic Heritage Foundation.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1) (英語).
- ^ 18.0 18.1 Behling, Noriko Hikosaka. Fuel Cells: Current Technology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Needs. Elsevier B.V. 2013: 638. ISBN 978-0-444-56325-5 (英語).
- ^ Cox, R. P.; Beyer, G. H. Separation of hafnium from zirconium using tributyl phosphate. Ames Laboratory ISC Technical Reports. 1955-12-23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英語).
- ^ 20.0 20.1 Koerner, Ernest L. Jr.; Smutz, Morton; Wilhelm, H. A. Separation of niobium and tantalum by liquid extraction. Ames Laboratory ISC Technical Reports. 1956-12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0) (英語).
- ^ Jensen, Erling; Nichols, R.; Clement, J.; Pohm, A. The beta-spectra of P-32 and P-33. Ames Laboratory ISC Technical Reports. 1951-08-13 [2017-05-17] (英語).
- ^ Oliver, Richard T.; Fritz, J. S. Ion-exchange separation of metals by a single-pass method. Ames Laboratory ISC Technical Reports. 1958-6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英語).
- ^ Ames Laboratory. Stephens & Stephens. [2017-05-19] (英語).
- ^ 24.0 24.1 D. E. Patterson. Final Radi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Ames Laboratory Research Reactor Facility (PDF) (報告). Ames, Iowa: Office of Operational Safety, Department of Energy. 1985-03-29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4) (英語).
- ^ Ames Laboratory Research Reactor Facility. 華爾街日報.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 (英語).
- ^ Rare Earth Information Center News. Ames Laboratory.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1) (英語).
- ^ Klinken, J. Van; Bureau, A. J.; Eakins, A. J.; Hanson, R. J. Decay of a New Isotope:Cu69.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66-10-21, 150 (3): 886–893 [2017-05-17]. doi:10.1103/PhysRev.150.8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英語).
- ^ Thoennessen, Michael. The Discovery of Isotopes: A Complete Compilatio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pringer. 2016. ISBN 978-3-319-31763-2 (英語).
- ^ Heltemes, E. C.; Swenson, C. A. Heat Capacity of Solid He3.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62-11-15, 128 (4): 1512–1519 [2017-05-17]. doi:10.1103/PhysRev.128.1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英語).
- ^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6).
- ^ Barnes, R. ICP Hyphenated Techniques for Elemental Detection. Anal. Chem. 1983-05, 55 (6) [2017-05-19]. doi:10.1021/ac00257a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6) (英語).
- ^ Houk, Robert S.; Fassel, Velmer A.; Flesch, Gerald D.; Svec, Harry J.; Gray, Alan L.; Taylor, Charles E. Inductively coupled argon plasma as an ion source for mass spect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Anal. Chem. 1980-12, 52 (14) [2017-05-19]. doi:10.1021/ac50064a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英語).
- ^ Owen, C. V.; Schmidt, F. A.; Carlson, O. N. Effect of copper, tin, nickel, and chromium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carbon steel. Metals Technology. 1976-10, 3 (1)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6) (英語).
- ^ US3925674,Silva, Arthur P.,D & Velmer A. Fassel,「X-ray image intensifier phosphor」,發表於1975-12-09
- ^ Materials Preparation Center. Ames Lab. [2013-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8) (英語).
- ^ Furtak, T. E.; Canfield, D. C.; Parkinson, B. A. Scanning light‐spot analysis of the carrier collection in liquid‐junction solar energy conver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80, 51 (11): 6018–6021 [2107-05-17]. doi:10.1063/1.327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5) (英語).
- ^ CNDE: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Facility (PDF). American Welding Society.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4) (英語).
- ^ Developing greener, cheaper magnets. Ames lab.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7) (英語).
- ^ Wheeler, Scott L. PRC Espionage Leads to `Terf' War: Investigators Say China Placed Student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to Gain Secret Information about an Exotic Material with Valuable Industrial and Military Uses. (Nation: Military Technology). questia. 2002-10-29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英語).
- ^ Main Page. Scalable Computing Laboratory. [2013-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2) (英語).
- ^ 41.0 41.1 Bhushan, Bharat.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Tribology. Ohio State University: John Wiley & Sons. 1999-03-25. ISBN 978-0-08-017902-5 (英語).
- ^ IOWA STATE WINS THREE NATIONAL AWARDS FOR NEW TECHNOLOGI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2017-05-19] (英語).[永久失效連結]
- ^ HINT.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4) (英語).
- ^ Anderson, I.E. Flow mechanisms in high pressure gas atomizati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1991-11-30, 148 (1): 101–114 [2017-05-17]. doi:10.1016/0921-5093(91)90870-S (英語).
- ^ Room-Temperature Magnetic Refrigeration (PDF). Ames Laboratory. [2017-05-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5-25) (英語).
- ^ Miller, Chad M. Development of a new Pb-free solder: Sn-Ag-Cu (學位論文). Iowa State University. 1995-02-10 [2017-05-17]. OSTI 208383. doi:10.2172/2083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8) (英語).
- ^ 47.0 47.1 Success Stories. Ames Laboratory.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8) (英語).
- ^ TOUGH NANOCOATINGS BOOST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Ames Laboratory.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5) (英語).
- ^ Ames Lab-aided Planck Mission sends back first images. Ames Laboratory.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6) (英語).
- ^ Ames Laboratory wins R & D 100 award for 3-D virtual simulation software. Scientific Computing. [2017-05-17] (英語).
- ^ Foteinopoulou, S.; Economou, E. N.; Soukoulis, C. M. Refraction in Media with a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3-03-13, 90 (10) [2017-05-19]. doi:10.1103/PhysRevLett.90.107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 (英語).
- ^ Breakthrough Reveals Another Example Of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Rare-Earth Elements. Ideas, Inventions And Innovations.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英語).
- ^ Ames Laboratory and Kore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artner on rare-earth research. Ames Laboratory.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1) (英語).
- ^ 54.0 54.1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1. Nobelprize.org.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7) (英語).
- ^ Iowa Powder Atomization Technologies, Inc.. 美國能源部.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6) (英語).
- ^ Praxair使用美国埃姆斯国家实验室技术生产高质低价钛粉. 天工社. [2017-05-17].[永久失效連結]
- ^ Reinventing the power cable with aluminum-calcium composite. Ames Laboratory.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7) (英語).
- ^ Rebecca Matulka. Increasing Access to Materials Critical to the Clean Energy Economy. 美國能源部.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英語).
- ^ Ames Lab breaks ground on sensitive instrument facility. The Ames Tribune.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英語).
- ^ Building Dedication. Ames Laboratory.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英語).
- ^ Ames Laboratory home to first-in-nation DNP-NMR instrument to study materials at atomic level. Ames Laboratory.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3) (英語).
- ^ Ames Laboratory is now Ames National Laboratory | Ames Laboratory. www.ameslab.gov. [2022-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4) (英語).
- ^ Dickinson, George W.; Velmer A. Fassel. Emission-spectrometric detection of the elements at the nanogram per milliliter level using induction-coupled plasma excit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1969, 41 (8): 1021–1024. doi:10.1021/ac60277a028.
- ^ Bleaney, B. Allan Roy Mackintosh. 22 January 1936--20 December 1995: Elected F.R.S. 1991.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1997, 43: 323. doi:10.1098/rsbm.1997.0018.
- ^ Ames Lab scientists win Energy 100 Awards. 美國能源部.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英語).
- ^ ACS Award in Chromatography.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4) (英語).
- ^ ACS Award in Theoretical Chemistry.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6) (英語).
- ^ 2005 EU Descartes Prize for Research Laureates (PDF). 歐洲聯盟委員會.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4) (英語).
- ^ Max Born Award. The Optical Society. [2017-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