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平之治
概要
編輯891年,關白藤原基經死後,宇多天皇在891年沒有設立「攝關」,反而將源能有作為實質上的首班。除此之外,宇多天皇重用藤原時平、菅原道真、平季長等近臣,入手進行政治改革。[1]
在近幾年的研究中,考古學者發現除了先前發現的894年(寬平6年)遣唐使被廢除、896年(寬平8年)的造籍決定、同年抑制私營田、設置瀧口武者之外,還讓國司承包一部分國內租稅,位田等來源的薪水不再經由民部省,直接分配給各地區。國司的權利通過本次及其後續改革得到不斷強化[2];這個時期天皇仍然攝政,而因沒有設置攝關而引發的阿衡事件讓宇多天皇受到了懲罰。這位天皇是以皇族為母而非親生的天皇,他即位時甚至比朝廷重臣藤原時平還年輕。
897年,宇多天皇將自己的皇位退給皇太子敦仁親王,後者之後也被稱作醍醐天皇。2年之後,宇多天皇在自己建立的仁和寺出家,法號為「法皇」。當然,也有人認為宇多天皇實際上是垂簾聽政,因為醍醐天皇體弱多病,難以執掌實際政務。[2][3]
後續被合譽為「延喜天曆之治」的醍醐天皇(延喜之治)和村上天皇時代(天曆之治)本質上只是寬平之治的政策的卑微延續,甚至連以前被認為是延喜年間的奴婢制度廢止令也早在寬平年間出現端倪。[2]
寬平之治本質上是擁有強烈志向的王親貴族通過限制與諸國富豪的直接聯繫來抑制權錢之人,從而確保小農民的律令制能夠正常被落實。然而,這一系列行為雖然強化了皇權直屬機關,但之後的延喜之治暴露出了一個事實——這一舉措不符合現實社會制度的變革,並不算是真正的成功。[2]
其他鏈接
編輯參考內容
編輯- ^ 森田悌 『平安時代政治史研究』吉川弘文館 1978年 ISBN 4642020888
- ^ 2.0 2.1 2.2 2.3 平田耿二 『消された政治家・菅原道真』文藝春秋 2000年 ISBN 4166601156
- ^ 美川圭 『院政―もうひとつの天皇制』中央公論新社 2006年 ISBN 4121018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