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蟻獸
小食蟻獸(學名:Tamandua tetradactyla)是一種食蟻獸,分佈於南美洲的南部,與分佈在較北地區的中美小食蟻獸(Tamandua mexicana)共兩種構成這一個小食蟻獸屬。 獨居動物,分佈在多樣的生境上,從古舊的森林到次生林、及不毛的熱帶稀樹大草原等均有分佈。主食為蟻、白蟻及蜜蜂等。與同科物種一樣,強而有力的前肢使牠們能搗毀蟻丘覓食。
小食蟻獸 | |
---|---|
採取防禦姿勢的野生小食蟻獸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披毛目 Pilosa |
科: | 食蟻獸科 Myrmecophagidae |
屬: | 小食蟻獸屬 Tamandua |
種: | 小食蟻獸 T. tetradactyla
|
二名法 | |
Tamandua tetradactyla Linnaeus, 1758
| |
小食蟻獸各個亞種的分布範圍 |
描述
編輯頭身長由53.5公分至88公分,尾長40公分至59公分不等。由於在不同分佈地區的個體差異大,致使在分類描述上變得困難。如在南美洲東南部的亞種像穿上了一件黑色背心般,結果兩肩、側腹及臀部均為黑色一直環繞至前臂,從背部看上去則呈現一個V型,而其餘部分則呈現出亞麻色、黃褐色已至褐色;位於巴西北部至委內瑞拉及安第斯西部的種群則全身披沉實亞麻色、褐色甚至黑色,背心痕跡不明顯。
前肢有四隻趾爪,後肢則為五指。為避免鋒利的趾爪刺傷掌心,牠們行走時會用手背而不是掌心著地。腹部及卷尾的尾部均沒有毛髮。口鼻部修長及弧形向下彎,張開幅度則剛好與其直徑相近,長長的舌頭則從此伸出。眼睛細小,視力並不突出;相反,垂直及大的耳朵表示此種更依賴聽覺去判斷環境。
亞種
編輯此種共有四個亞種,包括:
地理分佈及生境
編輯小食蟻獸分佈於南美洲由委內瑞拉至千里達到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及烏拉圭等海拔2000米以下地區。能棲息於不同類型的乾燥及濕潤森林內,包括熱帶雨林、熱帶稀樹草原及多刺高灌叢等地。靠近溪流及河邊的地方較常見到其蹤影,特別是攀緣植物及著生植物濃密深厚的地方,這與這些地區可供獵食的食物特別多不無關係。
繁殖
編輯雌小食蟻獸有多次動情週期,但一般交配在秋天進行。懷孕期可長達130至150天,並於翌年春天誕下一隻幼獸。初生幼獸與雙親相差甚大,毛色由白至黑極多變化。常騎在母親背上一段長時間,僅在母親出外覓食時偶爾會被留在安全的枝幹上。豢養的個體有紀錄的最長壽命為6年3個月。
行為
編輯小食蟻獸一般為夜行性,偶爾也會白天出沒。日間多在大樹幹的樹洞或其他動物留下的洞穴內棲身。獨行性,僅在被激怒時發出嘶嘶聲及從肛門腺體中放出難聞的氣味。一天中花長時間在樹上覓食,有研究指委內瑞拉種群會花13至64%的時間在樹上生活。事實上,小食蟻獸在地上的活動不算靈敏,不能像其近親大食蟻獸般高速奔馳。
強而有力的前肢除了用作搗毀蟻丘覓食外,也是重要的自我保護工具。如在樹上受到威脅,小食蟻獸會用其後肢及卷尾抓緊樹枝,騰空兩臂以作戰鬥之用;如在地上受襲,小食蟻獸會背靠岩石及大樹,並用前肢與敵人周旋。在雨林這種潮濕及雲霧繚繞的環境下,常見小食蟻獸擦拭附在眼睛上的蒼蠅及蚊等昆蟲。
飲食習慣
編輯小食蟻獸以蟻及白蟻(主要為樹棲的品種)為食,並以氣味定位。牠們多避免獵食一些武裝較好或會放出化學物質的品種,如行軍蟻及食葉的蟻類。牠們也吃蜂類及蜂蜜,豢養的個體也吃水果及肉。與同科物種一樣,牠們會用強而有力的前肢去搗毀蟻丘,然後從口鼻部伸出可達40厘米長的舌頭舔食當中的昆蟲。有指部分亞馬遜的印第安人會利用牠們來清理家中的蟻及白蟻。
保護現狀
編輯在巴西南部的小食蟻獸列在CITES附錄II上。雖然分佈廣泛,但這物種並不普遍。偶爾有獵人會打其主意,並聲稱牠們會襲擊犬隻。在IUCN紅色名錄上列為無危物種。
參考資料
編輯-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Tamandua tetradacty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4. [5 November 2013]. 數據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參考書目
編輯- Louise H. Emmons and Francois Feer, 1997 - Neotropical Rainforest Mammals, A Field Guide.
- Gorog, A. 1999. "Tamandua tetradactyla" from Animal Diversity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