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淦(1876年7月7日—1959年1月25日)[1]乾若潛若仲嘉,一號石公中國湖北武昌府蒲圻縣(今赤壁市)城關人。清末中華民國政治家、歷史學家、方志學家、石經研究家。

張國淦

生平

編輯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張國淦中式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選內閣中書。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入選考察政治館館員,其後任黑龍江將軍程德全的幕僚,在黑龍江歷任調査局總辦、財政局會辦。宣統三年(1911年)2月,被東三省總督錫良任命為交涉局總辦。6月,他返回中央,任統計局副局長。12月,袁世凱與南方革命派南北議和開始,張國淦作爲參議隨唐紹儀前往上海議和。後來唐紹儀被辭職,張國淦便辭官,1912年1月8日,取得批准[2]

中華民國成立後,張國淦任北洋政府銓敘局局長、國務院秘書長。此後歷任總統府秘書長、內務部次長等要職,和同郷、副總統黎元洪交情深厚,與段祺瑞徐世昌也是好友,袁世凱即皇帝即位前後,段祺瑞與之對立,張國淦曾從中調停。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大總統段祺瑞國務總理。張國淦歷任國務院秘書長農商總長司法總長府院之爭時,張國淦曾為維持府院關係而奔走調停。但在西原借款問題上,身為農商總長的張國淦不顧日本公使林權助段祺瑞的威逼利誘,拒絕簽字,從而失去了段祺瑞的信任。後來皖系軍閥失勢,張國淦再度被起用。以後,除了段祺瑞的臨時執政內閣外,張國淦在其他內閣皆歷任農商總長、教育總長、司法總長、內務總長等要職。

中國國民黨北伐成功,北洋政府倒臺,張國淦下野,寓居天津,從事地方志等研究。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移居上海,此後他拒絕了參加親日政府的誘惑,專心在野著述。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出任《文匯報》董事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國淦留在大陸,任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編寫回憶録。1953年,應董必武之邀任中國科學院近現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當選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1959年1月25日,張國淦在北京病逝。享年84嵗(満82歳)。

著作

編輯
  • 《北洋從政實錄》
  • 《潛園文稿》
  • 《中國古方志考》
  • 《歷代石經考》
  • 《河北省志稿》
  • 《張國淦文集》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丁賢俊、杜春和「張國淦」352頁、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増訂版,1842頁記其生年為1876年。Who's Who in China 3rd ed.,p.45記其生年為1873年。
  2. ^ 清廷諭旨. 時事新報 (上海). 1912-01-10. (陰曆)十一月二十日,奉旨:內閣代遞章宗祥等電,稱請將現任差缺開去等語,內閣法制院副使章宗祥、內閣統計局副局長張國淦、軍諮府第二廳廳長馮耿光,均著准其開缺。欽此 

書籍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前任:
張一麐
教育總長
1916年4月 - 6月
繼任:
孫洪伊
前任:
章宗祥
農商總長(署理)
1916年6月 - 7月
繼任:
谷鍾秀
前任:
阮忠樞
(總統府內史監)
總統府秘書長
1916年6月 - 7月
繼任:
丁佛言
前任:
李盛鐸
農商總長
1917年7月 - 11月
繼任:
田文烈
前任:
夏壽康
平政院院長
1920年10月 - 1922年6月
繼任:
汪大燮
前任:
齊耀珊
農商總長(署理)
1922年6月 - 8月
繼任:
盧信
前任:
王寵惠
司法總長
1924年9月 - 10月
繼任:
張耀曾
前任:
王文豹
司法總長
1926年5月 - 6月
繼任:
羅文榦
前任:
田應璜
內務總長(署理)
1926年7月 - 10月
繼任:
湯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