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素民(1885年—1924年8月3日),原名學干,字自珍江西省清江縣(今樟樹市)人。中國民主革命家。[1]

生平

編輯

彭素民14歲成為生員,後來入江西省立經訓書院。1904年,彭素民19歲時入南京兩江師範學堂,率先剪去辮子並參加華興會。1905年春,彭素民赴日本。同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彭素民成為首批中國同盟會會員。1907年8月,彭素民同焦達峰張百祥鄧文翬等人在東京成立共進會,彭素民任文牘部部長。[1]

1908年,彭素民奉派歸國,主持江西省的黨務及軍事工作,策動駐南昌的新軍五十四標參加革命,約10個月後事泄,五十四標遭到清洗,彭素民遭追捕,逃往峽江。1909年,江西陸軍測繪學校招生,彭素民化名「彭健」應試入學,在校學習一年多,發展校內革命力量。[1]

辛亥革命爆發後,南昌城內的測繪學校和陸軍小學堂的學生配合攻城的起義部隊打開城門,光復南昌。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彭素民任總統府秘書。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後,彭素民轉任江西同盟會機關報《晨鐘報》主筆。1914年,彭素民幫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同年,他回到上海,秘密從事討伐袁世凱的活動。1923年1月,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總務部部長,幫助孫中山改組中國國民黨。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廣州召開,彭素民當選中央候補執行委員。中國國民黨一屆一中全會上,彭素民當選中央常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委兼農民部長期間,彭素民任命彭湃為農民部秘書。他還創辦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並任命彭湃為該所首任主任。[1]1924年,彭素民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的身份代理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創辦了中央通訊社;他還是黃埔軍校入學試驗委員會9名委員。[2]

1924年8月3日,彭素民在廣州博愛醫院病逝,享年40歲。 [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