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乩
進行方式
編輯鸞鳥是中國古代傳說的神鳥,是西王母的使者,負責帶來神明的訊息。因此扶鸞有傳達神諭的意思。
扶鸞時必須有正鸞、副鸞各一人,另需唱生二人及記錄二人;合稱為六部(三才)人員。運用一Y字型桃木和柳木合成的木筆,而在預設的沙盤上,由鸞生執筆揮動成字,並經唱生依字跡唱出來,經記錄生抄錄成為文章詩詞,最後對該訊息作出解釋。
通常扶鸞得到結果,都是極為古典的詩詞或文章,那些訊息是由神明發出。一般來說,道經的撰寫,或與神仙的問答都常採取此法,現在流行的善書如《地獄遊記》、《天堂遊記》、《阿鼻地獄遊記》和《新阿鼻地獄遊記》等都是扶乩的各例。
歷史
編輯扶乩起於中國古代,最早見於劉宋劉敬叔《異苑》,時人通常在正月十五,在廁所或豬欄邊迎紫姑神,憑偶像的跳動,卜未來蠶桑[1]。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亦有提及扶箕[2],當時迎廁神紫姑已是風尚,降神日期亦不只限於正月十五晚。
到了宋代降筆的不限於神仙、道士,也可是古代名人,洪邁《夷堅三志》‧壬卷三《沈承務紫姑》寫召迎紫姑之法:「以箕插筆,使兩人扶之,或書字於沙中。」扶箕漸成文人閒暇之事。
明清時紫姑卜信仰仍普遍[3],盛行於士大夫之間,崇禎八年六月葉紹袁曾為亡女葉小鸞招魂,當時文學大家錢謙益亦在現場[4],後來錢謙益曾記錄小鸞「矢口而答,皆六朝駢儷之語」[5]。明末清初詩人方文的《嵞山集・續集・徐杭游草》附有潘江《和方文降乩詩》。清初的金聖歎,除了文藝活動外,扶乩更是其所擅長,一樣被錢謙益認証。
清朝《閱微草堂筆記》記載扶乩之事不下百次,作者紀昀本人則表示了一定的思考與懷疑:「惟扶乩一事,則確有所憑附,然皆靈鬼之能文者耳。所稱某神某仙,大屬假託;即自稱某代某人者,叩以本集中詩文,亦多云年遠忘記,不能答也。其扶乩之人,遇能書者則書工,遇能詩者即詩工,遇全不能詩能書者,則雖成篇而遲鈍。」[6]與紀昀同時的江南才子袁枚,其書《子不語》中亦不乏扶乩事,如其中名篇「關神下乩」,記敘了關帝君藉由乩筆,以幽默的口吻,責備士人不夠盡忠的故事。[7]
地點
編輯扶箕的地點可以是廟宇,也可以是家中,清中葉名臣葉名琛之父葉志詵愛好扶乩,葉名琛特建長春仙館(今廣州市應元路市二中附近),供奉著呂純陽、李太白二仙,事無大小都要問於乩手。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葉名琛親自扶乩,得呂洞賓語「十五日後便無事」,因此既不與聯軍交涉,也不防守,最後戰敗被俘,時人譏之「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六不總督」。箕仙不單預告事情,更能與文人對唱[8]。近代文學家巴金在《家》《春》《秋》中寫道:「覺新由於思念亡妻作扶乩,所思之事得以慰籍。如今扶乩已近失傳。」
扶箕形式分為兩種,分別是單人箕及雙人箕。扶乩盛行於現代某些民間道教與一貫道團體。扶乩目前主要在台灣、香港等地的道觀中仍舊存在和活動。
試驗
編輯歷代以來,也有觀眾以言語試探扶乩真偽之記載。清朝紀曉嵐《槐西雜志》裏曾有記載,汪旭去看扶乩,乩童自稱張紫陽,有人以張紫陽所作之《悟真篇》問道,乩仙只答:「金丹大道,不敢輕傳」[9]。
參考文獻
編輯- ^ 《異苑》:「世有紫姑女,古來相傳是人妾,為大家(曹夫人)所嫉,每以穢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氣憤而死)。」
- ^ 《夢溪筆談》中說:「舊俗,正月望夜迎廁姑,謂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召。予少時見小兒輩等閒則召之以為嬉笑……」「近歲迎紫姑仙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有極工者,予屢見之。」
- ^ 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望前後夜,婦女束草人,紙粉面,首帕衫裙,號稱姑娘。兩童女掖之,祀以馬糞,打鼓,歌馬糞鄉歌。三祝,神則躍躍,拜不已者,休;倒不起,乃咎也。男子沖而仆。」
- ^ 葉紹袁《續窈聞》
- ^ 《列朝詩集小傳·葉小鸞》
- ^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
- ^ 《子不語·關神下乩》:明季,關神下乩壇,批某士人終身云:「官至都堂,壽止六十。」後士人登第,官果至中丞。國朝定鼎後,某人乞降,官不加遷,而壽已八十矣。偶至壇所,適關帝復降,某人自以為必有陰德,故能延壽,跪而請曰:「弟子官爵驗矣,今壽乃過之,豈修壽在人,雖神明亦有所不知耶﹖」關公大書曰:「某平生以忠孝待人,甲申之變,汝自不死,與我何與﹖」屈指計之,崇禎殉難時,正公之六十時也。
- ^ 宋劉斧《青瑣高議》載:杭州知府遇一對「雪消獅子瘦」對不出,遍請飽學之士也無對,於是請教扶乩大師沈延年,須臾,沈延年對出下聯「月滿兔兒肥」,對仗工整,令人嘆服。
- ^ 馮睎乾. 拆李天命的神壇. 《蘋果日報 (香港)》. 2015-10-11 [2015-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
研究書目
編輯- 許地山:《扶箕迷信底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 David K. Jordan(焦大衛)、Daniel L. Overmyer(歐大年)著,周育民譯:《飛鸞:中國民間教派面面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
- 黎志添:〈明清道教呂祖降乩信仰的發展及相關文人乩壇研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黎志添:〈清代四種《呂祖全書》與呂祖扶乩道壇的關係〉。
- 賀登崧:〈1948年於北京舉行的一次秘密宗教扶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丁仁傑:〈由「奧法堂」到「天仙金龍堂」:漢人民間社區中的扶鸞與宗教實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志賀市子:〈一八九四年穗港地區的鼠疫流行與扶鸞的乩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