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塔又稱文筆塔文昌塔,位於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西路逢源涌畔,是一座六角形金字尖頂瓦木建築的古

雲津閣文塔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西路龍津橋頭附近(荔枝灣涌邊)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8-15
登錄2015年8月

建築 編輯

 
1869年的雲津閣,位於西關涌邊。

文塔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是廣州市區內唯一的功名塔。

塔高13.03[1],底座為石腳。塔身為東莞大青磚所砌,每面寬2.5米,塔圍共15米,直徑5米。二樓腰淺處有小檐,全塔檐口均設素色瓦當和須瓦。頂尖的陶塑葫蘆高達2米。塔身窗花裝飾樸實小巧,用白鱔土製成。塔首層門頭和二樓窗頂各嵌有「南軸」和「雲津閣」字樣的楷書石刻,隱含振興文氣、平步青雲之意。

其整體風格與琶洲塔相似,也與香港新界聚星樓相似。塔內原供奉有魁星,即文曲星,一手捧斗、一手執筆。相傳誰人被此筆點中,便可中科舉功名,故建築外觀酷似一支向上筆尖的形狀。

過往曾在塔附近發現有「古之花塢」石匾一塊,還有半副刻有「祀崇花塢樂平康」字樣的石聯,證明文塔所在之地為南漢國王花塢故地,而這兩副石刻在文化大革命之後便下落不明。

歷史 編輯

文塔建築年代未見文字記錄,經有關建築專家考證,推測為明代中期至清代建築[2]。修建初時依林傍水,周圍花木繁多。初建時依林傍水,世稱文塔花園[3]

1962年時任廣東省省長陳郁到此視察,要求將文塔及周圍環境加以治理,之後在塔東側修建一座亭,西側建造水池,及對周邊環境進行綠化。

文化大革命期間,文塔及其附近被用作生產工場[4]

1985至1988年間,政府徵用文塔及附近土地,投資60萬元,將文塔按照原樣加以修復,在塔西側建一座仿古樓閣,塔東側改建一座兩層園林庭院。因為文塔上有「雲津閣」石刻,1988年6月此景點定名為雲津苑,為荔枝灣園林學會駐地,學會會員製作的園藝盆景各置其中[3]

2001年塔身被白蟻蛀蝕,二層地板、樓梯、大門毀爛,需進行修葺,同時修補塔頂葫蘆。

2002年9月被公布為廣州市登記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6月再對其進行修葺,以文塔為中心,建造一個文化休閒廣場,文塔花園被清拆,完全改變為開放休憩場地。

公共交通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根據《廣州市荔灣區志》記錄「塔高13.03米」,而《廣州市文物普查匯編·荔灣區卷》則記錄「高約13.6米」
  2. ^ 根據廣州文化信息網的廣州市登記保護的文物單位名單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8.,則為清代建築
  3. ^ 3.0 3.1 荔灣風采. 廣州: 廣東省人民出版社. 1998: 426. ISBN 7-218-01905-6. 
  4. ^ 荔灣區志·文化·文物古蹟

參考資料 編輯

  • 《廣州市荔灣區志》,廣州市荔灣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省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版,ISBN 7-218-02585-4
  • 《廣州市文物普查匯編·荔灣區卷》,廣州出版社,2006年11月版,ISBN 7-80731-287-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