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五大氏族

新界五大氏族,又稱新界五大族新界五大家族新界五大望族新界五大宗族。是指新界原居民錦田鄧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粉嶺彭氏[1]

他們都是在期間,即清朝遷界令以前移居至現時香港新界這個地方的漢族氏族[2],至今發展至新界多個地方定居,並以圍頭話為主要溝通語言。五族數百年間各自在根據地內建築圍村祠堂書室廟宇等,並在交通要道成立墟市,逐漸發展成大族。其後香港政府在新界登記地權,發現五大家族名下之土地甚多,故此稱他們為「五大族」(英語:The Five Great Clans)。

錦田鄧氏

編輯
 
屏山鄧氏宗祠為香港最大的祠堂

新界鄧氏祖籍江西吉水,在五族中最早居住新界,人口土地最多,為新界五大家族之首。先祖鄧漢黻四世孫鄧符協北宋初年元朗錦田[3],至今新界鄧氏子孫後代人數多達十萬人。鄧氏五大房中有兩房仍居今日新界,其餘各房已遷返內地。其中元禎房聚居元朗屏山[4],而元亮房則繼續聚居錦田。其後,元亮一房更分支到元朗廈村、輞井、屯門紫田村粉嶺龍躍頭沙頭角萊洞大埔大埔頭一帶[5],為新界鄧氏主要一支,更為南宋皇姑趙氏之後[6]。鄧氏自北宋遷入新界後,人口日增,建有宗祠、書室,並於鄰近地域建立墟市。當中屏山市、錦田市廈村市元朗墟大埔舊墟等墟市,皆鄧氏於清代時建立。鄧氏對新界地區的發展,貢獻最大[7]

新界鄧氏世系圖

與鄧氏有關香港法定古蹟

鄧漢黻
入粵始祖)
鄧冠鄧纓
鄧旭
鄧符
鄧陽鄧布
鄧珪鄧瑞
鄧元英
(居溫塘)
鄧元禧
(居福隆)
鄧元禎
(居屏山)
鄧元亮
(居錦田)
鄧元和
(居懷德)
鄧從光
(屏山系)
鄧惟汲
鄧林鄧杞鄧槐鄧梓
鄧炎龍鄧炎叟鄧榮叟
鄧肖巖鄧文莆鄧辛翁
鄧季琇
(龍躍頭系)
鄧仲昌鄧壽祖
鄧觀孟鄧處安鄧敬安
鄧金鄧玉
(萊洞系)
鄧滿鄧堂
(萊洞系)
鄧康仁鄧德荷
鄧宣護鄧洪惠
(廈村系)
鄧洪儀
(錦田系)
鄧洪贄
(廈村系)
鄧敬章
(大埔頭系)
鄧敬羅
(大埔頭系)

新田文氏

編輯

新田文氏祖籍江西吉安,先祖文天瑞為南宋英雄文天祥堂弟,於南宋末年逃避元兵移居東莞。七世孫文世歌明朝永樂年間遷入元朗新田立村,人數超過5000人,分佈於仁壽圍東鎮圍石湖圍蕃田村永平村安龍村新龍村青龍村洲頭村等九條村落。其他文氏族人分遷至新田區內米埔村壆圍屏山欖口村。新田文氏全盛時期曾坐擁落馬洲一帶四千萬呎土地[8],在新界西北甚有影響力。

與文氏有關香港法定古蹟:

 
新田文天祥紀念公園為粵港文氏共同興建

上水廖氏

編輯

廖氏原籍福建永定。先祖廖仲傑元末初居屯門,再遷福田,至元代末年三遷雙魚境內[9]。廖仲傑之子自玉為上水鄉開基祖,上水鄉一帶原有簡氏村民,相傳廖氏看中該地後,通過假扮鬼怪嚇走簡氏族人[10],使簡氏遷居松柏塱,而廖氏則落居梧桐河畔現址,故廖氏至今仍會在村祭儀式中感謝簡氏讓地之恩[11]。現時上水廖氏分三大房,於上水鄉建有圍內村門口村莆上村大元村中心村上北村下北村興仁村文閣村等九條村落,人數5000餘人[12],亦有分支到鄰近華山村,也有分支到沙田牛皮沙村烏溪沙一帶例如樟木頭村屯門一帶例如子田圍等。上水一帶原爲更早建村的侯氏所領導,侯氏亦曾建立墟市,但至清代廖氏已取代侯氏成爲上水的領導村族,並於上水鄉南方建立石湖墟[13],因石湖墟爲香港境內最靠近新安縣城深圳墟的墟市,成爲重要的貨物流散地,也是新界北部主要的農產市場,使廖氏賺取巨額財富,廖氏極盛時所擁土地遠至香港島的掃桿埔。上水廖氏對教育的投入在新界五大族中尤爲突出,近100年來在北區先後出資建立了三所中學、三所小學和一所幼稚園,其中還包括全香港校園面積第二大的鳳溪第一中學

與廖氏有關香港法定古蹟︰

上水侯氏

編輯

侯氏原籍廣東番禺,其先祖侯五郎為北宋進士,而六世孫侯卓峰則為河上鄉侯族始祖[14]。侯卓峰生六子,其中前四房世居河上鄉。第五房後人遷居金錢燕崗。第六房後人遷至丙崗。侯族在上水一帶人數近2000人,聚居地集中在上水古洞。侯氏爲上水最早發跡的大族,曾於上水建立隔圳墟和天岡墟兩個墟市,但其勢於清代衰落,爲較晚遷居到梧桐河畔的廖氏取代其於上水的領導地位。1899年,英軍接收新界時,丙崗侯氏聯合鄰近姓族反抗。到1908年,港英政府香港哥爾夫球會開始與侯氏爲首的村民進行談判,最終得到村民同意於金錢村與丙崗村之間的侯氏祖墳山地一帶興建粉嶺哥爾夫球場,故侯族在新界境內地位甚高[7]

上水侯氏世系表[15]

世袓 名稱
先祖 侯霸
一世袓 侯五郎
二世祖 侯十六郎
三世祖 侯汝忠
四世祖 長子(不詳)

次子(不詳)

三子(不詳)

侯敦舉(四子)
五世祖 侯仲傑(元配陳氏所生之長子) 侯仲機(元配陳氏所生之次子) 劉氏所生(不詳)

謝氏所生(不詳)

侯仲猷(巫氏所生之長子) 侯仲宴(巫氏所生之次子)
侯仲猷分系
六世袓 侯宗顯
七世祖 侯光遠
八世祖 侯啟光
九世祖 侯卓名
十世祖 侯迪禧
十一世祖 侯任佑(號卓峰)
十二世祖 長子侯本初(鄧氏生) 次子侯本周(元配黃氏生) 三子侯本春(元配黃氏生) 四子侯本祿(鄧氏生) 五子侯本立(鄧氏生) 六子侯本清(側室施氏生)
侯仲宴分系
六世袓 侯兆一郎
七世祖 侯萬鍾
八世祖 侯彥光
九世祖 侯阿吳
十世祖 侯迪吉
十一世祖 侯竹溪
十二世祖 侯谷溪
十三世祖 侯雲溪
十四世祖 侯月齋 侯煥齋 侯壼山

與侯氏有關香港法定古蹟︰

 
上水圍為廖族核心聚居地

粉嶺彭氏

編輯
 
粉嶺圍是香港少數古色古香的圍村,保留了別緻的風水魚塘和戰前古炮

彭氏原籍江西宜春,先祖彭延年為北宋進士。至彭桂時攜子遷居粉嶺龍躍頭,彭氏至元朝末年因人丁單薄,受外地遷來的鄧季琇一族欺壓[16],移居粉嶺樓一帶,而龍躍頭則變成龍躍頭鄧氏的聚居地。由於人口繁衍,部份族人遷居鄰近的粉嶺圍立村,建立正圍北邊村南邊村三條村落。此外,部份族人亦定居蕉徑彭屋上水掃管埔村及大埔汀角村等地[17],人數約4600人[18],亦有記載其族人曾於清朝年間於香港島掃桿埔一帶建立箒管莆村。[19]自英國租借新界後,由於彭氏定居地位處九廣鐵路旁邊,而港英政府更於當地先後修築粉嶺站沙頭角支線沙頭角公路,使彭氏迅速崛起。1940年代末,爲了抗衡由上水廖氏控制的石湖墟定價不公的現象,彭氏聯合沙頭角、打鼓嶺和大埔一帶的村落於粉嶺樓東北面建立現代墟市聯和墟[20]。至1970年代港英政府發展粉嶺/上水新市鎮,彭氏定居地位處新市鎮的中心點,使彭氏得以出售大量土地而迅速致富。

其他氏族

編輯

其實除了這五大族以外,新界各地亦有多個清朝建立或以前到達的氏族。[21]

參考資料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David Faure, "The Lineage as a Cultural Invention:the cas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Modern China vol.15, no. 1 (1989), 2-36
  2. ^ 葉子林《新界·舊事—遺跡、建築與風俗》2007:130
  3.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錦田鄧氏).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7). 
  4.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屏山鄧氏).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6). 
  5.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龍躍頭鄧氏).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4). 
  6. ^ 【港古佬】粉嶺人娶宋代皇姑勁威 屋企仲有護城河包圍. [202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1). 
  7. ^ 7.0 7.1 香港的先民宗族.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7). 
  8. ^ 新田文氏擁地2000萬呎 打游擊密集搜購發展商化零為整. [2020-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9.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上水廖氏)[永久失效連結]
  10. ^ 周樹佳:《香港傳說》
  11. ^ 鄭澄、梁浩宜、蔡俊傑:《香港新界上水廖氏春祭考察報告》 (PDF). [2017-08-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8-18). 
  12. ^ 廖萬石堂.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9). 
  13. ^ 追溯香港人的根.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14.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河上鄉侯氏).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 
  15. ^ 侯氏祖墳重修開光. www.hkhikers.com. [2024-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5). 
  16. ^ 《香港地區史研究之三:粉嶺》,陳國成主編,三聯書店(香港)出版,2006年
  17.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粉嶺彭氏).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 
  18. ^ 粉嶺圍村彭氏 潮州祭先祖. [2020-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7). 
  19. ^ 《新安縣志》卷二十三<藝文>中所收錄由新安知縣段巘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所寫的〈創建文岡書院社學社田記〉中有記載此事。
  20. ^ 聯和墟市說粉嶺.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2). 
  21. ^ 《百載鑪峰》1982年第二集〈早期居民: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