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方國部落是指中國之際時的諸侯部落與國家。現今學者對這些方國的認識主要來源於商朝晚期的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卜辭,卜文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稱呼這些部落國家,所以稱作「方國」。

「方國」一詞最初由孫詒讓在《契文舉例》中提出。《周易·既濟》篇載,「方,國也」。「方」便是「所有的國」,甲骨文中稱為「多方」。在甲骨卜辭中,有稱為「某方」的國,又有不稱「某方」的國。狹義的方國僅包含那些稱為「某方」的國,而廣義包括所有的與商王朝對稱的國[參1]:270。多數方國規模較小,僅僅是一些原始的氏族部落,但還有少數方國規模較大,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國家機構。如土方羌方周方等大的方國甚至達到了能與當時中原共主王朝商朝平等抗衡的規模。目前可辨別的方國有150餘個。使用的名稱是商部落給這些方國附上的他稱,其中與商部落敵對的方國的名稱多為貶稱,而與商部落友好的方國的名稱多為中性名稱[參2]

判斷甲骨卜辭中的國名是否屬於廣義的方國主要根據以下8種標準:[參1]:270—271

  1. 甲骨文中稱方的,「某方」、「方某」;
  2. 甲骨文中稱爵的,「某侯」、「侯某」、「某白[註1]」、「白某[註2]」、「某子」、「子某」;
  3. 甲骨文中稱子的[註3],「某子」、「子某」;
  4. 甲骨文中記載與殷商發生過大規模戰爭的;
  5. 甲骨文中稱王的,「某王」;
  6. 甲骨文中記載的國名與考古材料對證的;
  7. 甲骨文中記載的國名與西周金文等早期傳世文獻對證的;
  8. 另外增加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容成氏》中記載叛商後被周文王平服的九國。

圖庫 編輯

方國列表 編輯

方國名稱 大概興亡時代 大概地理位置 與殷商的敵友關係
商方 夏朝商朝 殷墟「大邑商」(今河南安陽
子方 夏朝、商朝 殷之近郊(今河南商丘 時敵時友
土方 商朝早中期,被武丁征服 殷之西北,𢀛方之東(今山西汾河流域)
𢀛方 商朝,至祖庚時期 殷之西北,土方之西(今陝西北部,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鬼方 商朝 殷之西北(今山西中部、陝西北部,晉陝高原)
羌方 商朝 殷之西北(今陝西、甘肅一帶,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北羌 商朝 殷之西北,羌方之北 時敵時友
人方 商朝 殷之東南,東海之濱(今淮河流域以及山東半島黃海之濱,安徽北部、山東南部) 時敵時友
周方1(姬周) 商朝中晚期,帝辛時滅商朝,成立周朝 殷之西,周原(今陝西寶雞岐山 時敵時友
周方2(妘周) 商朝 時敵時友
唐方 商朝 殷之西北
井方 商朝 殷之西北(今河北省邢臺市,周時為邢國
林方 商朝 殷之東(淮河以南) 時敵時友
興方 商朝 不詳 時敵時友
馬方 商朝 殷之西(今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
豕方 商朝
危方 商朝 時敵時友
盂方1 商朝 殷之東
東盂方 商朝 時敵時友
西盂方 商朝 時敵時友
沚方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旁方 商朝 殷之東(今山東省曲阜市) 時敵時友
戈方 商朝 殷之西(今山西省南部)
木方 商朝
巴方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亘方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龍方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基方 商朝 殷之西(今山西省臨汾市蒲縣
湔方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亞方 商朝 殷之西(今河南省濟源市
祭方 商朝 殷之西,位於商周之間 時敵時友
示方 商朝
髳方 商朝
召方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印方 商朝
虎方 商朝
微方 商朝
息方 商朝 殷之南(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
眣方 商朝
止方 商朝
尹方 商朝
步方 商朝
歸方 商朝 殷之南(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
曾方 商朝
祝方 商朝
弄方 商朝
吹方 商朝
屮方(艸方?) 商朝
(月丮)方 商朝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商朝
㠱方 商朝 殷之北(今北京市、河北省東北部至遼寧省西部一帶)
  商朝
  商朝
 方(古方?) 商朝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商朝
下危 商朝 殷之北
商朝 殷之南(今河南省原陽縣西南、原武鎮西北)
商朝 殷之南(今河南省原陽縣)
商朝 殷之南(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與陝西省安康市之間)
雀方 商朝 殷之南(今江西省鄱陽湖地區)
矢方 商朝 不詳
商朝 不詳
商朝 不詳
竹方 商朝 殷之北(以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為中心地區,今河北省東北部、遼寧省西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角)
商朝 殷之東(今河南省永城市南部、安徽省宿州市西北)
商朝 殷之東(今河南省永城市)
商朝 殷之東(今河南省永城市)
侁(姺) 商朝 殷之東(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
商朝 殷之東(今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
商朝 殷之東
商朝 殷之東
商朝 殷之東(今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
商朝 殷之東(今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
商朝 殷之東(今山東省滕州市
商朝 殷之東(今山東省滕州市) 時敵時友
1 商朝 殷之東 時敵時友
商朝 殷之東
薄姑 商朝 殷之東
鬱方 商朝 不詳
宣方 商朝 不詳
羞方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商朝 殷之東(今河南省開封市杞縣
商朝 殷之北(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
商朝 殷之南
商朝 殷之西(今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
商朝 殷之西 時敵時友
商朝 殷之西(今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商朝 殷之西(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
商朝 殷之西
上絲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商朝 殷之西(晉陝高原) 時敵時友
商朝 殷之西
商朝 殷之西(今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
商朝 殷之西(今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
商朝 殷之西
2 商朝 殷之西(今陝西省灃河以西)
商朝 殷之西(今陝西省灃河以東) 時敵時友
商朝 殷之西(今河南省新鄭市)
盂方2 商朝 殷之西(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西北)
鹿 商朝 殷之西(今河南省洛陽市嵩縣 時敵時友
商朝 殷之西(今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 時敵時友
商朝 殷之西(今陝西省西安市 時敵時友
密須 商朝 殷之西(今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 時敵時友
商朝 不詳

注釋 編輯

    註:

  1. ^ 即「某伯」。
  2. ^ 即「伯某」。
  3. ^ 可指「王子」、「族長」或「子爵」。

參考資料 編輯

    參:

  1. ^ 1.0 1.1 《商代史》課題組、宋鎮豪. 《商代史论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年7月: 第270—276頁. ISBN 978-7-5004-8928-3 (中文(中國大陸)). 
  2. ^ 趙誠. 《甲骨文与商代文化》.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0年1月: 第1—17頁. ISBN 7-205-04151-1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