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 (北京)

民国时期北京报纸(1916—1928)

晨報》初名《晨鐘報》,1916年8月15日創刊,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北京的一份報紙,是當時以梁啓超林長民為主導的政治派系「研究系」的機關報。

晨報
類型政治報刊
版式日刊
持有者研究系
創辦者梁啓超林長民
編輯李大釗
創刊日1916年8月15日
停刊日1928年6月5日
政治立場共和主義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
總部 中華民國北平

歷史

編輯

創刊

編輯

1916年8月15日,《晨鐘報》在北京創刊,李大釗任第一任總編,並寫作代發刊詞《晨鐘之使命》。《晨鐘之使命》副標題為「青春中華之創造」,原文寫到:「青年不死,即中華不亡,《晨鐘》之聲,即青年之舌,國家不可一日無青年,青年不可一日無覺醒,青春中華之克創造與否,當於青年之覺醒與否卜之,青年之克覺醒與否,當於《晨鐘》之壯快與否卜之矣」,體現了《晨鐘報》的辦報理念,申明辦《晨鐘報》的使命在於喚起民族的覺醒,並激勵青年「急起直追,勇往奮進,……索我理想之中華,青春之中華」。由於政見不合,李大釗在任《晨鐘報》總編兩個月後被迫辭職[1]

1925年年底乙丑政變期間,《晨報》因發表反對蘇聯的言論而被示威的學生火燒報館。

內容及思想

編輯

宣傳馬克思主義

編輯

1919年2月7日,改版後的《晨報》於第七版正式設立副刊,此後,李大釗頻頻在該副刊上發表文章,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從而使這一版變成了參加新文化運動和宣傳社會主義的園地。李大釗還協助《晨報》開闢「馬克思研究專欄」,專門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相關信息,先後發表了近百篇與之相關的文章。《晨報》在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中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是除了《新青年》外先進分子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第二陣地。且由於《晨報》逐日出版,這就與按月出版的《新青年》不同,它可以更短的周期、更高的時效性,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覆蓋面,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信息傳播到全國。[2]

《爭自由的宣言》

編輯

1920年,胡適蔣夢麟、李大釗等七人在《晨報》上聯名發表《爭自由的宣言》:「我們不願意談政治,但實際的政治卻來妨害我們。」因而,我們便產生一種徹底覺悟,首先要依靠人民的覺悟。如果沒有養成「思想自由評判的真精神,就不會有肯為自由而戰的人民;沒有肯為自由而流血流汗的人民,就絕不會有真正的自由。」 《爭自由的宣言》明確提出如下六條:

  1. 民國三年三月二日所公布的治安警察條例應即廢止。
  2. 民國三年十二月四日所公布的出版法應即廢止。
  3. 民國三年四月二日所公布的報紙條例應即廢止。
  4. 民國八年所公布的管理印刷業條例應即廢止。
  5. 民國三年三月三日所公布的預戒條例應即廢止。
  6. 以後如果不遇外患或戰爭開始的時候,不得國會、省議會議決,或市民請求,不得濫行宣布戒嚴。

同時還指出:「下列四種自由,不得在憲法外更設立限制的法律:(1)言論自由;(2)出版自由;(3)集會結社自由;(4)書信秘密自由。

這是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第一封具有現代自由和憲政意義上的「自由主義宣言書」,是本世紀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一次自覺的自由追求和意識覺醒,至今仍有重要意義。[來源請求]

副刊:新詩文藝

編輯

1921年10月12日起晨報副鎸從晨報副刊版分出,獨立出版。

影響

編輯

從1917年5晨鐘報6開始專門在第7版上刊登文藝類作品算起,到1928年6月5日《晨報》副刊正式停刊止的10年間,《晨報》副刊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起了作用。從《晨報》副刊10 年間的創辦情況看來,大量國外文學作品的翻譯既是其份量很重的版面內容構成,更成為其為五四文學革命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比如像莫泊桑高爾基托爾斯泰等西方大家的作品在《晨報副刊》上都作了大量的介紹引進[3]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晨钟之使命》. 中國共產黨新聞,《李大釗文集》(上). [2013-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2. ^ 《五四时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意义》. 王憲明,楊琥. [2013-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2). 
  3. ^ 《<晨报>副刊与中国现代文学》. 崔銀河. [2013-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