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夫迪夫
普羅夫迪夫(保加利亞語:Пловдив、德語:Plowdiw、希臘語:Φιλιππούπολη,羅馬化:Filippoúpoli、土耳其語:Filibe)是保加利亞第二大城市和普羅夫迪夫州的首府,人口376,918人,以古老、多樣的文化和六千年以上的歷史而聞名,也是歐洲已知之最古老的城市。歷史上,普羅夫迪夫還是古代色雷斯地區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
普羅夫迪夫 Пловдив Φιλιππούπολη Plowdiw Filibe | |
---|---|
城市 | |
Град на Пловдив | |
市區(上)和舊城區(下) | |
綽號:Градът на седемте хълма(保加利亞文) (七山之城) | |
格言:Древен и вечен(保加利亞文) (古老而永恆) | |
普羅夫迪夫在保加利亞的位置 | |
坐標:42°9′N 24°45′E / 42.150°N 24.750°E | |
國家 | 保加利亞 |
州 | 普羅夫迪夫州 |
自治市 | 普羅夫迪夫市 |
政府 | |
• 市長 | Иван Тотев (ГЕРБ) |
面積 | |
• 總計 | 101.981 平方公里(39.375 平方英里) |
海拔 | 130 公尺(430 英尺) |
人口(2015年3月15日) | |
• 總計 | 368,983人 |
• 密度 | 3,618人/平方公里(9,371人/平方英里) |
居民稱謂 | Пловдивчанин/Пловдивчанка (拉丁化:Plovdivchanin/Plovdivchanka) |
時區 | EET(UTC+2) |
• 夏時制 | EEST(UTC+3) |
郵政號碼 | 4000 |
電話區號 | +359 32 |
車輛號牌 | РВ |
網站 | www |
地理和交通
編輯普羅夫迪夫位於上色雷斯低地的馬里查河兩岸。保加利亞整個國家大部分地區都非常平坦,但普羅夫迪夫卻以擁有七座山而聞名,其中一座在十九世紀初被毀壞。
有多條重要的道路在普羅夫迪夫交匯,其中一條經過埃迪爾內連接索菲亞與伊斯坦布爾,還有一條經過舊扎戈拉連接索菲亞與布爾加斯。普羅夫迪夫被認為是羅多彼山脈的門戶,大多數前往那裡的人都會選擇這裡作為出發點。
歷史
編輯普羅夫迪夫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超過六千年的歷史,比羅馬、雅典和君士坦丁堡的年代還要久遠。此地最早的人類痕跡可以追溯到邁錫尼文明時代。
公元前342年,普羅夫迪夫被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征服,並按照其個人的喜好改名為「菲利波波利」(Philippopolis)。隨後,它從希臘獨立,直到再次被歸併入羅馬帝國。在羅馬帝國時期,普羅夫迪夫被稱為「Trimontium」並成為色雷斯省的首府。Trimontium是羅馬帝國重要的道路交匯處,巴爾幹半島最大的軍事通道就經過此地。羅馬帝國時期是普羅夫迪夫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刻,修建了大量公共建築、教堂、公共浴室和劇院等。如今,在這裡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羅馬時代建築的遺址。
6世紀中葉,斯拉夫人移民到該地區。815年,普羅夫迪夫第一次成為了保加利亞的一部分。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普羅夫迪夫在保加利亞人與拜占庭人之間幾易其手,直到1364年被奧斯曼帝國占領。15世紀,「普羅夫迪夫」第一次出現,這個叫法來源於該城的古代名稱「Pulpudeva」。
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普羅夫迪夫成為保加利亞人民族運動在東魯米利亞地區的中心。在1878年普羅夫迪夫戰役中,普羅夫迪夫被從奧斯曼統治下解放出來,並成為新成立的保加利亞公國的一部分。作為半獨立的東魯米利亞地區的首府,普羅夫迪夫大約有人口33,500人,其中保加利亞人占45%、希臘人占25%、土耳其人占21%、猶太人占6%、亞美尼亞人占3%。1885年,東魯米利亞在保加利亞統一的潮流中最終加入了保加利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共產黨統治期間,普羅夫迪夫是保加利亞民主運動的中心之一。
普羅夫迪夫曾於1981年、1985年和1991年三次舉辦過世界博覽會。
經濟
編輯普羅夫迪夫是重要的色雷斯農業區的中心,食品加工是當地最重要的工業產業。該城還生產機器、紡織品和化學製品。
普羅夫迪夫國際展覽會始於1892年,是保加利亞和南歐最大的展覽。
名人
編輯- 斯泰芙卡·科斯塔迪諾娃:女子跳高世界紀錄保持者
- 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足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