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谷國家公園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2年5月22日) |
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是美國國家公園,位於美國乾旱的大盆地里內華達山脈東部的加利福尼亞州和內華達州。該公園包圍着莫哈韋沙漠(Mojave Desert)的西北角,而且包括鹽灘、沙丘、崎嶇地、山谷、峽谷和群山等多樣化的沙漠環境。該公園是美國本土48個州中最大的國家公園,並已被宣布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死亡谷國家公園是美國最熱和最乾旱的國家公園。惡水盆地是西半球的第二個最低點,低於海平面282英尺(86米)。許多已經適應了這種惡劣的沙漠環境的植物和動物棲息於此,其中包括墨西哥三齒拉瑞阿、短葉絲蘭、大角羊、郊狼(也叫草原狼或北美小狼)和死谷鱂魚。死谷鱂魚是多雨時期的倖存者。該公園占了5270平方英里(13649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5194平方英里(13452平方公里)隸屬聯邦土地。該公園大約95%的地區被指定為莽原區域[2],占地4774平方英里(12360平方公里),使其成了美國本土48個州中最大的國家公園,而且是整個美國第六大國家公園。
死亡谷國家公園 | |
---|---|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 |
位置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與內華達州 |
最近城市 | 隆派恩與比蒂 |
座標 | 36°14′31″N 116°49′33″W / 36.24194°N 116.82583°W |
面積 | 3,373,062.74英畝(13,650平方公里) |
建立 | 1994年10月31日 |
訪客量 | 946,867人次 (2011年)[1] |
管理機構 |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
www |
早至公元前7000年一個又一個居住於此的印第安族群到最近公元1000年左右的蒂姆比瑟(Timbisha,譯意為「Red Rock Face Paint」即紅岩臉彩)人在死谷的冬季營地和高原山脈的夏季基地之間遷徙。首次記載進入死谷的非印第安人是那些在1849年冬季到加州黃金之地並想尋找一條捷徑之人。他們已被阻而呆了幾周。雖然他們這群人在穿越該山谷的過程中,只有一人死於那兒,但該山谷卻以此而得名——死谷。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幾個短期繁榮的城鎮快速發展起來以開採小的當地的黃金富礦脈。然而,唯一一個長期盈利的礦石開採是硼砂。硼砂是用於製造肥皂的一種重要的工業化合物。如今,硼砂是抗高溫的硼硅玻璃產品的一種非常重要組成成分,比如,某些派萊克斯耐熱玻璃產品。二十騾隊曾被用於將礦石運出死谷;而且騾隊也使死谷聲名遠揚並成為書籍、廣播節目、電視劇以及電影的主題。20世紀20年代,旅遊業蓬勃發展。當時,旅遊勝地沿着火爐管井(Stovepipe Wells)和爐溪的水源建了起來。主要的地主——太平洋海岸硼砂公司和其他人,像死谷斯科特(原名為沃爾特·愛德華·佩里·斯科特Walter Edward Perry Scott)促進了該地區的發展。1933年,死谷國家遺址被宣布為美國國家遺址,並將該區域置於聯邦的保護之下。1994年,該遺址被重新定名為國家公園,同時還被大幅擴充至包括鹽谷和尤里卡(Eureka)谷在內的地盤[3]。
死谷國家公園地區的自然環境大部分已經由於其地質而成形。死谷本身其實是一個地塹。最古老的岩石普遍變質而成,而且有至少17億年的歷史。古老而溫暖的淺海沉積了海洋沉積物,直到斷裂(谷)打開了太平洋。直至一個潛沒帶在距離海岸處形成前,額外的沉積作用一直存在。這個潛沒帶的形成過程將海洋隆出了此區域並產生了一條火山線路。後來,地殼開始拉開,產生了目前的盆嶺地貌。各個山谷不僅充滿了沉積物,還在各個冰川期的雨季期間產生了各種湖泊,例如曼利湖。
地理環境
編輯死谷國家公園有兩個主要的山谷:死谷和帕納明特谷。這兩個山谷都在過去幾百萬年內形成,並都與南北走向的山脈交界。[4] 這兩個山谷和毗連的山谷因一個變型的盆嶺地形的總體趨勢所致:平行走向滑移斷層與死谷的中央外延垂直相連。這種切變作用的結果是死谷中心部分額外延伸而導致了輕微擴張,而且那裡更為下沉。
周圍山脈的隆起和死谷谷底的下沉都在發生。黑山山脈的隆起是如此之快,以致於那兒的各個沖積扇(沖積扇是各個峽谷口的扇形沉積)小而陡,而相比較來說,帕納明特山脈形成的各個沖積扇巨大無比。乾旱環境下,一座山脈的快速隆起通常不會允許其峽谷擁有足夠的時間來一直切割向下到河床而形成一個典型的V形峽谷。相反,一個V形峽谷在槽形峽谷的半路上就結束了,從而形成了一個玻璃酒杯形。峽谷沉積物在小而陡的沖積扇上沉積了下來。
死谷谷底的惡水(或巴德沃特)盆地在海平面以下279英尺(85米)[5],是西半球第二低點(在阿根廷的德爾炭麗盆地(Laguna del Carbon)之後),而西部只有85英里(137公里)的惠特尼山隆起到了14505英尺(4421米)[4]。這種地形的起伏是美國本土最大的海拔坡度和大盆地的西南流域的終端點。雖然大盆地極度缺水使得目前的這種特徵很少有實際用處,這意味着在雨季曾經充滿死谷的湖泊是該地區的水流經的最後一站,意味着那兒的水在溶解物質方面應是飽和的。因此,死谷的淺鹽湖是世界上最大並富含礦物質,如硼砂和各種鹽類以及水合物[6]。死谷國家公園裡最大的淺鹽湖從阿什福德密爾(Ashford Mill)遺址延伸40英里到達鹽溪丘陵,大約占了谷底的200平方英里(520平方公里)[note 1]。死谷國家公園裡最著名的干湖是跑道干湖,以其移動的岩石而聞名。
-
Map of the park showing old Monument land (light green) and the expanded Park land (dark green)
-
Racetrack Playa, view from south edge of the playa towards The Grandstand
-
Sea Level sign seen on cliff (circled in red) at Badwater Basin,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
Badwater Basin elevation sign and scenery.
-
Desert and abandoned radiator water tank near Grapevine
氣候
編輯因為缺乏地表水和低凹不平,死谷國家公園是北美最熱和最乾燥之地。死谷如此頻繁地成為美國最熱之處,作為必然的結果,以致於全國許多最高日常溫度的統計表格都將死谷忽略了[7][8]。1913年7月10日,格陵蘭牧場(現在是爐溪客棧的位置)的國家天氣局觀察站測出了創紀錄的134華氏度(56.7攝氏度)[9]。截至2007年,這是北美大陸記載的最高溫度。夏季日溫120華氏度(49攝氏度)或更高的溫度,還有冬季低於零點的夜溫甚為常見[10]。7月是最熱的月份,平均最高溫為115華氏度(46攝氏度)和平均最低溫為88華氏度(31攝氏度)[11]。12月是最冷的月份,平均最高溫為65華氏度(18攝氏度)和平均最低溫為39華氏度(4攝氏度)。記載的最低氣溫為15華氏度(零下9.4攝氏度)。
幾個較大的死谷溪泉因當地的一個地下蓄水層而獲得水源。此蓄水層一直向東延伸到內華達州的東部和猶他州。自更新世冰川期以來,那時氣候要清涼及多雨的多,該蓄水層的大部分水已經在那兒好幾千年了。如今更乾燥的氣候並沒有提供足夠的降水來再以水被提取的比率補給該蓄水層[12]。
死谷國家公園內最高的山脈為帕納明特山脈。望遠鏡峰(或音譯為特利斯科普峰)是帕納明特山脈的最高點,達11049英尺(3368米)[10] 。死谷地區是莫哈韋沙漠北部的一個過渡性區域,還包括從太平洋分離出來的五座山脈。其中三座山脈是極其重要的屏障:內華達山脈、阿古斯山脈和帕納明特山脈。當被迫跨越這些山脈時,各種氣團往往失去水分,氣象學家稱之為雨影效應。
死谷地區誇大的雨影效應使其成為北美最乾旱之處,惡水(或巴德沃特)盆地每年只有1.5英寸(38毫米)的降水量(有些年未能獲得任何可以測量到的降雨)[13]。年平均降水量從整體低於海平面的1.92英寸(49毫米)到圍繞死谷較高山脈上的多於15英寸(380毫米)的降水量不等。當下雨時,往往是強烈的風暴雨造成突發的洪水,從而重新改造地形,而且有時形成很淺的短暫性湖泊。
炎熱而乾燥的氣候使得死谷國家公園很難形成土壤。岩石鬆動而且不斷滑下斜坡造成大規模的浪費。此種浪費是這片山區主要的侵蝕力,還產生了「殘骸」山脈(那些很少有土壤的群山)。死谷國家公園內的各個沙丘,雖然著名,但幾乎並不如它們的名氣或該地區可能建議的乾旱那麼眾多。主要沙丘地之一就是死谷中北部的火爐管井(Stovepipe Wells)附近,主要由石英砂組成。另外一個沙丘地就在北面10英里(16公里)處,但大部分由石灰華(或鈣華)沙組成[14]。然而,另一塊沙丘地位於死谷國家公園最南端的很少有人去的Ibex艾貝克斯丘陵,就在薩拉托加溫泉(Saratoga Springs)沼澤地的南部。冬季,盛行風來自北方;而夏季,盛行風則來自南方。因此,沙丘地的總體位置或多或少保持固定不動的。
此塊地區的乾旱性質還是有幾個罕見的例外。2005年,一個不同尋常的雨冬在惡水(或巴德沃特)盆地產生了一個「湖」,從而導致了死谷國家公園歷史上最偉大的野花季節[15]。
人類的歷史
編輯早期居民和流動人口
編輯過去一萬年左右期間,四種著名的印第安人文化曾在此地繁衍過。第一個著名的族群就是納瓦里斯泉族人(Nevares Spring People)。他們大約是九千年前(公元前七千年)到達該地區的獵人們和採集者們。當時,死谷和附近的帕納明特谷里還有些小湖泊[16]。那時,一種溫和的多的氣候繼續存在,而且大型獵物仍然富足。截至五千年前(公元前三千年),牧豆樹平原族人替代了納瓦里斯泉族人(Nevares Spring People)。大約二千年前,薩拉托格泉族人(Saratoga Spring People)遷到了此地。到了那時,此地可能已經是一個炎熱而乾燥的沙漠了[note 2]。在狩獵和採集食物方面,薩拉托格春族人的文化更加先進,而且善於加工手工藝品。他們還在死谷里留下了神秘的石頭圖案。
一千年前,游牧民族蒂姆比瑟(意譯為「紅岩臉彩」)人(原來稱為肖肖尼人,也被稱為帕納明特人或苦蘇(Koso)人)遷入此地,並在此狩獵和收集牧豆,還有矮松果。[10][16] 由於死谷谷底和各個山脊之間緯度差距之大,特別在西部,蒂姆比瑟族人實行一種垂直的遷移模式。[10] 他們的冬季營地位於死谷谷底的水源附近。而當春季和夏季來臨,天氣回暖,各種草和其它植物食物來源逐漸在更高的緯度上成熟。11月份,在遷移到死谷谷底過冬之前,他們在各個山脊的峰頂收穫松子。
加利福尼亞淘金熱引來第一批歐裔人來到了這片接鄰地區。1849年12月,在認為是一條距離西班牙古道的捷徑的路上迷失了方向之後,兩組準備去加州黃金縣的白人旅行者以及總共或許有100輛四輪運貨馬車跌跌撞撞地進入了死谷[17]。被稱為貝內特秘密黨(Bennett-Arcane Party), 他們幾個星期也無法找到一條出山谷的通道;但他們卻能在這個地區找到各種泉水裡的淡水,然而,為了生存,他們被迫殺了幾頭牛作為食物。他們使用四輪運貨馬車的木頭來煮肉和製造牛肉乾。他們煮肉和和制牛肉乾的那個地方如今指的是位於沙丘附近的「燒了四輪貨運馬車的營地」。
丟棄了四輪貨運馬車之後,他們最終走出了死谷。就在離開死谷之後,那群人中的一個婦女轉身說,「再見了,死谷,」就這樣給這個他們忍耐了痛苦的山谷起了名字[note 3]。這群人包括威廉·劉易斯·曼利,其自傳《49年的死谷》詳細介紹了這次旅行,並宣傳了此地(後來,地理學家們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個曾經充滿死谷的史前湖泊)。
繁榮與蕭條
編輯與該地區相關的最著名的礦石也是最容易收集和最有利可圖的礦石:各種脫水的沉澱物,諸如鹽、硼酸鹽和滑石。1881年,羅琦•溫特爾茲和艾倫•溫特爾茲在爐溪牧場(那時叫做格陵蘭牧場)附近發現了硼砂[18]。同年晚些時候,鷹硼砂工廠(the Eagle Borax Works)成了死谷第一家商業硼砂企業。威廉•退爾•科爾曼(William Tell Coleman)建起了和諧硼砂工廠,並於1883年年底或1884年年初開始處理礦石,一直到1888年為止[19]。這種採礦和熔煉公司生產的硼砂用來製造肥皂以及工業用途[20]。最終產品由二十騾隊所拉的10噸容量的四輪運貨騾(或馬)車運輸165英里(266公里)而出了死谷,到達莫哈韋鐵路線盡頭站。實際上,二十騾隊由十八隻騾子和兩匹馬的車隊組成。該騾隊平均每小時兩英里(三公里),而且大約需要三十天才能完成一個往返。1890年,弗朗西斯•馬里恩•史密斯(Francis Marion Smith)獲得了科爾曼的硼砂股份後,「二十騾隊硼砂」的商標名是由其太平洋海岸硼砂公司所確立。一個令人難忘的廣告運動利用四輪馬車的形象來提升博拉克索(Boraxo)牌顆粒結構的手洗肥皂和死谷時代電台以及各種電視節目。科爾曼帝國崩潰後,採礦還是繼續着。截至20世紀20年代後期,該地區是世界上硼砂的第一大來源。爐溪的形成大約四到六百萬年,不過,爐溪成了收集死谷干湖硼酸鹽礦物的主要來源。
其他來客們留下來勘察銅、金、鉛和銀礦沉澱物。[10] 這些偶然發生的採礦冒險行動受其偏遠的位置和惡劣的沙漠環境的束縛。1903年12月,柏拉瑞特(Ballarat)的兩名男子就在那兒勘察銀礦。[21] 一名就是丟了工作的愛爾蘭礦工,名叫傑克•基恩(Jack Keane);另一名是獨眼的巴斯克屠夫,名叫多明戈•伊查林(Domingo Etcharren)。令人十分意外的是,基恩在兩人工作的地方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不用研磨的含金礦岩,並命名申請該項採礦產權為基恩奇蹟礦。此次事件使得小而短暫的黃金熱進入該地區。基恩奇蹟礦與流紋岩礦、斯吉杜礦以及哈里斯堡礦是唯一的幾個能提取足夠的礦石而使它們值得做下去的礦廠。完全虛假的狀況諸如含鉛礦場也時有發生,但大多數冒險行動在一系列短期勘察礦產後未能獲得重要礦石的證據(現在這些礦石不僅遍布整個地區,而且對任何進入此地之人非常危險)。沿着這些礦產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城鎮快速出現。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期間,這些城鎮蓬勃發展起來了,但1907年恐慌之後不久就衰落了。[19]
早期旅遊業
編輯首次記載的死谷旅遊設施是一套建於20世紀20年代的帳篷房,現位於火爐管井。人們成群結對地去那些建在天然泉水周圍的勝地,並認為泉水有治療和恢復健康的特性。1927年,太平洋海岸硼砂公司把其爐溪牧場的員工宿舍變成了一個勝地,從而創建了爐溪客棧和該旅遊勝地[22]。爐溪泉水被用來開發該旅遊勝地,而且由於泉水被改道,周圍的各個沼澤和濕地開始逐漸縮小。[12]
不久,死谷成了一個廣受歡迎的冬季游地。其他的設施開始時作為私人度假地而建造,但後來向公眾開放。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死谷牧場,更以斯科特巨宅而聞名。這座以西班牙復興風格建造的大型牧場房子在20世紀30年代末成了一家酒店,主要是因為一個吸引旅遊之人——死谷斯科特的名聲。死谷斯科特的真名為沃爾特•愛德華•佩里•斯科特。他是位假裝是「其巨宅」主人的金礦工人,還宣稱用金礦利潤建成了這座巨宅。他宣稱任何一件事情都並不是真實的情況,而真正的主人——芝加哥百萬富翁阿爾伯特•穆西•約翰遜(Albert Mussey Johnson)卻鼓勵該神話的發生。當記者們問及約翰遜與沃爾特•斯科特巨宅的關係時,他回答說,他是斯科特先生的銀行家[23]。
保護和後來的歷史
編輯1933年2月11日,赫伯特•胡佛總統宣告死谷及其周圍地區 為一個國家歷史遺蹟,並徵用了加州東南部和內華達西南端大約兩百萬英畝(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24]。經濟大蕭條期間到20世紀40年代初,十二個公司用公民保護隊的工人們在死谷進行工作。他們不僅建造了棚屋,按照級別分類了500英里(800公里)的公路、安裝了水管和電話線,還總共豎起了76幢大樓[25]。他們還在帕納明特山脈上開闢出了通往風景點的小徑,以及一座為肖肖尼印第安人建造的用土磚建成的村莊、洗衣處和貿易站。他們還建成了五個露營地、廁所、飛機停機坪以及野餐設施。
死谷歷史遺蹟的創建導致了該地區勘察和採礦工作的暫時關閉。然而,同年六月,國會的決定很快重新開放了死谷的採礦業。隨着採礦技術的改進允許了更低級別的礦石進行加工,而新的重型設備使移動更大塊的岩石成為可能,死谷的採礦業因此而得到了改革。「單塊地毯和傻瓜勘探者」長期與浪漫的西部相關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當國際礦業公司購買了國家歷史遺蹟內高度可見地區的申請了採礦產權的土地時,露天採礦和露天礦使得此地的景觀傷痕累累。隨後,公眾的強烈抗議導致了對美國所有國家公園和歷史遺蹟地區的更大保護。
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公園採礦條例。該條例關閉了死谷國家歷史遺蹟向新採礦申請權的提交、禁止露天採礦並要求國家公園管理局審查1976年前數萬個採礦權的有效性。[19] 1980年,在更嚴格的環境標準下,採礦業在有限的基礎上得以繼續。[19] 死谷國家公園的資源管理部監測該公園邊界內的採礦業,並繼續審核125個非專利採礦申請權和19個專利申請權群體的狀況,同時確保遵循聯邦指導方針並保護該公園的資源。2005年,位於通往但丁景點的公路沿線的地下硼砂礦——比利礦關閉了,從而結束了在死谷國家公園的開採。
1984年,死谷國家歷史遺蹟被指定為生物圈保護區。[3] 1994年10月31日,該遺蹟被擴充到130萬英畝(5300平方公里),而且因沙漠保護條例的通過而被重新定名為國家公園。[3] 這使其成了美國本土最大的國家公園。
死谷國家公園及其植物和動物依賴此地地下水流系統。該水流系統邊界內許多更大城鎮正在經歷着美國任何地方最快的增長速率。最值得注意的例子就是死谷國家公園100英里(160公里)半徑內,包括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州的帕朗(Pahrump)在內。就拉斯維加斯來說,當地商會估計,每月有6000人搬到該城。1985年至1995年間,拉斯維加斯谷的人口從55.07萬人上升到113.88萬人。[12]
In 1977, parts of Death Valley were used by director George Lucas as a filming location for Star Wars, providing the setting for the fictional planet Tatooine.[26][27]
地質歷史
編輯死谷國家公園有着多樣而複雜的地質歷史。自其形成以來,組成死谷國家公園的地區已經經歷了至少四次重要而數量眾多的火山活動階段、三次或四次主要的沉澱階段和幾次重要的地殼重新形成的地殼構造上變形間隔。雖然沒有冰川曾在死谷國家公園的山脈上存在過,但兩次冰川時期(一系列冰河期)也對該地區造成了影響。
基底雜岩和帕朗石群沉積岩
編輯由於該地區普遍的變質(由於熱和壓力而引起的岩石變樣),最早暴露的岩石歷史鮮為人知。放射測年法測出了變質岩十七億萬年的歷史(元古代期間:見地質年表的底部)。大約十四億年前,如今在帕納明特山脈的一次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了這種基底雜岩[28]。後期的隆起使得這些岩石遭受了近五億年的侵蝕。
帕朗石群沉積岩在這些基底雜岩上沉積而形成。這種沉積是在與隆起相關的侵蝕移除了任何覆蓋在元古時代的岩石後發生的。帕朗石群由長石砂岩礫岩(像混泥土似的基質內的石英碎屑岩)以及下層的泥岩、接下來為白雲石(來自頂上為疊層石的水藻團的碳酸鹽庫)和以來自上述所敘而布滿盆地的沉積物為終結,包括可能從假說的雪球地球冰川而來的冰磧[29]。帕朗石群中最年輕的岩石來自玄武岩的熔岩流。
斷裂和沉積作用
編輯當新元古代(截至大約七億五千五百年前)超大陸羅迪尼亞的部分分裂以及太平洋產生時,一個斷裂谷打開了,接踵而來就是海水淹沒了這片地區。一條類似於目前美國大西洋邊緣的海岸線位於其東部。一層海藻團覆蓋的碳酸鹽庫被沉澱了下來,形成了正午白雲石[30]。當大陸地殼變薄而且新近形成的太平洋擴大了時,同時形成了北山羊岩組,此地區的下陷產生了。一個成角度的不整合表面(地質記載的凹凸不平的峽谷)緊隨其後。
沿着一個陡峭的前部而撕裂了所有更早的岩組,一個真正的大洋盆地從而發展到了西部。之後,一個楔形碎屑沉積物開始在兩個水下峭壁基地上積聚,產生了與大陸架相反方向的岩組。積聚的楔形碎屑沉積物發展形成了三個岩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埃迪卡拉動物群和三葉蟲。它們都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一部分。
大約五億五千萬年前,沙質的淤泥灘被一種碳酸鹽地台(類似於如今巴哈馬群島周圍的地台)所代替。該地台延續了古生代接下來的三億年(參考時代(標)圖的中間段)。然而,死谷的位置在古生代赤道十度或二十度之內,死谷的谷底積聚了厚厚一層豐富的碳酸鹽沉積物。該沉積物被各個層創進化紀定期打破。雖然地貌的細節在巨大的時間間隔期間不斷變化,但一條北-東北走向的海岸線逐漸地從亞利桑那州向上延伸而穿越猶他州。因此而產生了二萬英尺(六千米)厚的八個岩組和一個岩群,而且這些岩組和岩群向棉木、葬禮、葡萄藤和帕納明特山脈下延伸很多。[31]
壓縮和隆起作用
編輯中生代的早期至中期,北美大陸西部邊緣緊靠着太平洋下的大洋板塊,從而產生了一個潛沒帶(或稱隱沒帶)。[31] 潛沒帶是不同地殼板塊之間的岩石接觸類型,是由較重地殼滑向較輕地殼下面而形成。因此而產生了爆發的火山和隆起的群山,而且海岸線被推向了西部。由於潛沒帶產生的熱和壓力,塞拉陸弧開始向西北方向形成,而且各種壓縮力導致了沖斷層(或逆斷層)的形成。
長期的隆起和侵蝕與上述事件同時並伴隨發生,同時還產生了一個巨大的不整合表面。該表面是地質記載上一個巨大的峽谷。逐漸消磨掉死谷地區的沉積物被風和水向東西方向運送。[32] 該地區除了一些可能是侏羅紀時代的火山岩(參考時代(標)圖的頂部)外並沒有侏羅紀至始新紀時代的沉積岩組存在。[32]
上百萬年的侵蝕產生了一個相對沒有特色的平原。三千五萬年前,各條緩慢地溪流從側面流過該平原的表面。幾個其他相似的岩組也留存在那裡。
地殼延伸和各個湖泊
編輯大約一千六百萬年前,美國西南和墨西哥西北地下面大部分地殼開始了與盆嶺相關的延伸,該地區目前還在擴展。[10] 截至三百萬年前,這種地殼延伸開始影響死谷和帕納明特谷地區。[33] 在此之前,現在在帕納明特山脈的各種岩石就在形成布萊克群山和棉木群山的各種岩石頂部。這些大塊的岩石通過正常的斷層而實現橫向和縱向的運輸。這些巨岩沿着走向滑距的斷層,與各個山脈平行並在山脈底部的右側運動也有助於該地區的發展。[34] 另外,可能與沿着聖安德烈斯斷層(該地區西部)的太平洋板塊的西北運動相關的扭轉力有助於這些巨大岩石的橫向運動。[33]
從一千兩百萬年前到四百萬年前,與這種岩石延伸相關的火成活動發生[34]。沉積作用就是鄰近的各個山脈上侵蝕下來的物質集中在各個山谷(盆地)。隨着時間的推移,沉積下來的沉積物的量大致保持這種下陷,從而導致了該山谷谷底緯度或多或少保留在同一水平。
更新世冰河時期開始於兩百萬年前,附近的內華達山脈上的高山冰川融化而注入布滿了死谷和帕納明特谷以及周圍盆地(參考時代(標)圖的頂部)的一系列湖泊。苦河(或音譯為阿瑪戈薩河)和莫哈韋河流,可能還有歐文斯河注入了一系列湖泊,而布滿死谷的湖泊是這一系列湖泊中的最後一個。地理學家稱覆蓋了死谷谷底大部分的大湖為曼利湖,於一萬零五百年前開始變干[35]。當冰河時代的冰川退縮時產生了淺鹽湖和干湖,因此極度地削減了各個湖泊的水源。只有模糊不清的湖岸線留了下來。
生物
編輯從低於海平面兩百八十二英尺(八十六米)的淺鹽湖到一萬一千零四十九英尺(三千三百六十八米)高的特利斯科普山頂,人們發現的亞高山環境的動植物棲息地變化很大。植被區包括較低緯度的墨西哥三齒拉瑞阿(一種蒺藜科常青灌木)、沙漠冬青和牧豆樹和蒿屬植物(尤指三齒蒿),向上穿過密葉濱藜、黑灌木(blackbrush)、約書亞樹、矮松-刺柏到各個林地的柔枝松(或稱西南白松或洛基山脈白松)和刺果松[36]。淺鹽湖毫無植被可言,而且死谷谷底的其餘部分和較低的山坡雖然有水,一般情況下存在着大量的植被,但看上去卻稀稀疏疏的。這些地帶和鄰近的沙漠生活着各種野生動植物,包括五十一種本地野生哺乳類動物、三百零七種鳥類、三十六種爬行動物,三種兩棲類動物和兩種本地魚類[37]。
在死谷國家公園,小型哺乳動物比大型哺乳動物要多得多,諸如大角羊、郊狼(或稱草原狼、北美小狼)(見圖片)、短尾貓、軟毛狐狸、美洲獅和黑尾鹿。[37] 黑尾鹿在葡萄藤、棉木和帕納明特山脈的矮松/刺柏群叢里出現。[37] 大角羊則是內華達山脈和死谷的隔離帶存在的山羊稀有物種。這些都是適應力強的動物,而且幾乎能吃各種植物。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捕食者,但人類和驢(burros)卻與它們競爭棲息地。
通過一長期乾涸的河流和湖泊系,死谷鱂魚的祖先從科羅拉多河游到了該死谷地區。現如今,死谷地區生活兩個分散的鱂魚種群:一個種群在鹽溪,另一個則在棉木沼澤。
死谷是北美最熱和最乾燥的地方之一。然而,它卻也是一千多種植物的棲息地,其中二十三種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發現過[36] 。這些植物適應乾旱的環境是關鍵因素。比如,墨西哥三齒拉瑞阿和牧豆樹有着主根系統。為了利用全年供應的地下水,這些主根可以向下延伸五十英尺(十五米)。在一定程度上,死谷植物群落的多樣性是由於該地區的位置,即莫哈韋沙漠、大盆地沙漠和索諾蘭沙漠之間的過渡地帶的位置。
結合死谷國家公園內發現的大起伏,這個位置維持着三種典型的相互依賴的生物帶:較低的索諾蘭帶、加拿大帶和帕納明特山脈部分的北極/高山帶。以蒙茨和凱克(1968年)分類為基礎,這些生物帶可以分為七個植物群落,每個生物帶以其主要的植被和三種植被類型的代表為特徵:低矮叢林、沙漠林地和針葉林。特別在死谷谷底,動植物的微小環境進一步把幾個群落劃分成幾個分布帶。
不像橫跨莫哈韋沙漠那些更獨特的地方一樣,死谷內許多依水而傍的棲息地擁有世界上其它地方沒有發現的多樣性植物和動物物種 [12] 。自更新世時代以來,在很大程度上,這些物種的存是由於獨特的地質歷史和已經相互隔離的棲息地的逐步發展過程。
娛樂活動
編輯人們可以通過個人汽車、四輪驅動車輛、自行車、山地自行車(僅限於建好的公路上)和徒步旅行進行觀光。騎摩托車穿過死谷國家公園也是一項頗受歡迎的消遣[38]。州道190、惡水(或巴德沃特)路、斯科特巨宅路以及通往但丁景點和野薔薇山而鋪設的道路為主要的景點和歷史名勝提供了入口。350多英里(560多公里)未鋪設的而是四輪驅動車輛所開的道路為莽原徒步旅行、露營和歷史遺蹟提供了入口[39]。所有的車輛必須要有牌照,而且還要複合在道路上行駛的要求。死谷國家公園內有不同長度和困難程度的徒步小徑,但大部分車輛無法到達的偏遠地區只能通過越野的徒步旅行到達。死谷國家公園內確實有幾千種徒步旅行的可能性。由於夏季的極端氣溫,遊覽死谷公園的正常季節是從10月15日至5月15日。死谷斯科特巨宅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但在巨宅內進行化裝和逼真的歷史觀光需要收費。
死谷國家公園裡有九個指定的露營地,而且遊客中心向遊客們提供汽車無法到達的偏遠地區露營的過夜許可證。[40] 地球公園和度假勝地(Xanterra Parks & Resorts)擁有並經營一個私人度假勝地——爐溪客棧和牧場度假勝地[24] ——由兩個獨立而性質不同的酒店:爐溪客棧是一家四星級而且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酒店,而爐溪牧場則是一家三星級牧場風格的地產,讓人聯想起那些採礦和勘察礦產的日子。地球公園和度假村還經營着管井村汽車旅館。爐溪客棧和牧場以及管井村是位於死谷區域內僅有的客棧。死谷國家公園各個入口——肖肖尼、死谷交界處、內華達的貝迪(Beatty)和帕納明特泉附近有幾個汽車旅館。
死谷遊客中心位於州道190上的爐溪度假區域內。一個介紹死谷的12分鐘的幻燈片節目每30分鐘播放一次[41]。冬季期間——十一月至四月——護林員們向遊客們提供關於死谷文化和自然歷史的各種解釋性旅遊和各種各樣的散步、交談以及放映介紹性的幻燈片。該遊客中心有與死谷國家公園的地質、氣候、野生動物和自然歷史相關的各種各樣的展覽,還有與人類歷史和開拓者經驗相關的幾個特定部分。死谷自然歷史協會保持着一個特別配備死谷國家公園的自然和文化歷史方面書籍的書店。
死谷國家公園擁有美國最暗的夜空之一,所以受天文愛好者歡迎。儘管死谷位置偏遠,但其空氣質量和夜間能見度還是受到了文明世界的威脅,尤其是附近的拉斯維加斯產生的光污染[42]。總的來說,最暗的夜空位於死谷國家公園西北[43]。
參見
編輯注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注釋
編輯- ^ Badwater, the Devils Golf Course, and Salt Creek are all part of the Death Valley Saltpan.
- ^ The last known lake to exist in Death Valley likely dried up 3,000 years ago.
- ^ In fact only one member of the Death Valley '49ers died in Death Valley, an elderly man named Culverwell, who was half dead already when he entered it.
引用
編輯- ^ NPS 5 Year Annual Recreation Visits Report. National Park Service Public Use Statistics Office.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4).
- ^ NPS website, "Backcountry Roads"
- ^ 3.0 3.1 3.2 National Park Index (2001–2003), p. 26
- ^ 4.0 4.1 Sharp 1997, p. 1
- ^ "USGS National Elevation Dataset (NED) 1 meter Downloadable Data Collection from The National Map 3D Elevation Program (3DEP) - National Geospatial Data Asset (NGDA) National Elevation Data Set (N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Wright and Miller 1997, p. 625
- ^ Hickcox, David H., "Temperature extremes.
- ^ Hickcox, David, "Temperature extremes.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in the US)", Weatherwise, March 1, 1999.
- ^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orld Weather / Climate Extremes Archiv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1-04..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Wright and Miller 1997, p. 611
- ^ USGS weather
- ^ 12.0 12.1 12.2 12.3 USGS 2004, p.
- ^ Wright and Miller 1997, pp. 610–611
- ^ Kiver 1999, p. 283
- ^ MSN.com. [2015-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4).
- ^ 16.0 16.1 Wallace 1978
- ^ Kiver 1999, p. 277
- ^ USGS 2004, p.
- ^ 19.0 19.1 19.2 19.3 NPS website, "Mining"
- ^ NPS website, "Twenty Mule Teams"
- ^ NPS website, "People"
- ^ NPS website, "Furnace Creek Inn"
- ^ NPS website, "Johnson and Scotty Build a Cast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4.0 24.1 NPS Visitor Guide
- ^ NPS website, "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 ^ Howard, Marcus Hearn ; foreword by Ron (2005).
- ^ "Star Wars trek: Death Valley - April 20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Wright and Miller 1997, p. 631
- ^ Wright and Miller 1997, pp. 631–632
- ^ Wright and Miller 1997, p. 632
- ^ 31.0 31.1 Wright and Miller 1997, p. 634
- ^ 32.0 32.1 Wright and Miller 1997, p. 635
- ^ 33.0 33.1 Kiver 1999, p. 278
- ^ 34.0 34.1 Wright and Miller 1997, p. 616
- ^ Sharp 1997, p. 41
- ^ 36.0 36.1 NPS website, "Plants"
- ^ 37.0 37.1 37.2 NPS website, "Animals"
- ^ Joe Berk (September–October 2008).
- ^ NPS 2002, p. 55
- ^ NPS website, "Campgrounds"
- ^ NPS website, "Ranger Programs"
- ^ NPS website, "Lightscape / Night Sky"
- ^ "Death Valle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glow.com.
參考文獻
編輯 本條目引用的公有領域材料來自National Park Service的網站或文檔。
本條目引用的公有領域材料來自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的網站或文檔。
- Kiver, Eugene P.; David V. Harris. Geology of U.S. Parklands Fifth.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9. ISBN 978-0-471-33218-3.
- NPS contributors. The National Parks Index (PDF). Washington, D.C.: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01–2003 [2008-10-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7-13).
- NPS contributors. Death Valley General Management Plan (PDF). Washington, D.C.: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April 2002 [2008-09-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1-05).
- NPS contributors.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Visitor Guide 2008/2009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08-09-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03).
- NPS contributors.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website.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08-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adapted public domain text)
- Rothman, Hal K., and Char Miller.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A History (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2013) 216 pages; an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istory
- Sharp, Robert P.; Allen F. Glazner. Geology Underfoot in Death Valley and Owens Valley. Missoula, Montana: Mountain Press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ISBN 978-0-87842-362-0.
- USGS contributors.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Virtual Geology Field Trip.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4-01-13 [2008-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2). (adapted public domain text)
- USGS contributors. Death Valley's Incredible Weather.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4-01-13 [200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1).
- Wallace, William James; Edith Wallace. Ancient Peoples and Cultures of Death Valley National Monument. Ramona, CA: Acoma Books. 1978. ISBN 978-0-916552-12-1.
- Wright, Laureen A.; Miller, Martin G. Chapter 46: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Eastern California and southwestern Nevada. Ann G. Harris (editor) (編). Geology of National Parks Fifth. Dubuque, IA: Kendall/Hunt Publishing. 1997: 610–637. ISBN 978-0-7872-1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