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立陶宛聯邦行政區劃

波蘭立陶宛聯邦行政區劃是由分裂的波蘭王國波蘭立陶宛聯邦漫長而複雜的歷史造成的。

在1618年杜里諾休戰後,構成波蘭立陶宛聯邦的6塊主要區域的大致輪廓,疊加於現在的國界
  波蘭封地普魯士公國
  瑞屬丹屬愛沙尼亞

過去屬於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國土主要分布在這幾個東歐中歐北歐的現代國家:波蘭(除了現在的波蘭西部),立陶宛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俄羅斯的部分地區,愛沙尼亞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羅馬尼亞小部分地區。

術語

編輯

雖然「波蘭」也通常表示波蘭立陶宛聯邦整體,但波蘭事實上只表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部分,其分為兩個主體部分:

王冠領地又分為兩個「行省」(prowincja):大波蘭小波蘭。這兩個大區和立陶宛大公國是才可以叫做「行省」的三個地區。聯邦又進一步被分為更小的區域,稱為「」(województwa),每個省由省長(Voivode)管轄。各省又進一部分為縣(powiat),長老區(starostwo)是一個特殊的地區,每個長老區由一個長老統治。城市由城主統治。這些規則經常有例外,往往涉及行政上下級行政區劃對土地的劃分:如果要了解聯邦的行政結構,參見波蘭立陶宛聯邦職責

行政區劃

編輯
 
顯示1619年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各個省份的地圖

包含大區、省份和更小的行政區劃。

波蘭王國王冠領地(波蘭王冠領地)

編輯

波蘭王國王冠領地或簡稱為王冠領地(波蘭語Korona)是指從波蘭王國建國到1795年波蘭立陶宛聯邦滅亡這一段時間內由波蘭直接管理的土地。

1569年後的省份 首府 成立年份 份數量 面積(km²)
貝沃茲省 貝沃茲 1462年 4縣 9000
布拉克沃夫省 布拉克沃夫 1569年 2縣 31500
布傑斯克-庫亞雅省 布傑斯克-庫亞雅 14世紀 5縣 3000
切爾尼戈夫省 切爾尼戈夫 1635年 2縣
格涅茲諾省 格涅茲諾 1768年 3縣 7500
卡利什省 卡利什 1314年 6縣 15000
基輔省 基輔 1471年 3縣 200000
克拉科夫省 克拉科夫 14世紀 4縣 17500
盧布林省 盧布林 1474年 3縣 10000
宛茲卡省 宛茲卡 1772年 3縣 4000
馬爾堡省 馬爾堡 1466年 4縣 2000
馬索維安省 華沙 1526年 23縣 23000
波多爾省 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 1434年 3縣 17750
波茲南省 波茲南 14世紀 3縣 15500
普沃茨克省 普沃茨克 1495年 8縣 3500
波德拉斯基省 德羅希琴 1513年 3縣
拉瓦省 拉瓦-馬佐夫舍 1462年 6縣 6000
魯塞尼亞省 利沃夫 1434年 13縣 83000
桑多梅日省 桑多梅日 14世紀 6縣 24000
謝拉茲省 謝拉茲 1339年 4縣 10000
沃爾希連省 盧茨克 1569年 3縣 38000

兩個在波蘭王冠領地里具有高度自治權的重要的宗教實體為謝維爾茲公國瓦爾米亞采邑主教區

波蘭王冠領地封地包括勞恩堡和比余托夫和兩個與立陶宛大公國共同管理的共管國利沃尼亞公國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

一些波希米亞斯澤皮斯縣的飛地也同樣屬於波蘭(由於盧博拉條約)。

立陶宛大公國

編輯

立陶宛大公國或簡稱為立陶宛(立陶宛語Lietuva)是於立陶宛大公國建國到1795年波蘭立陶宛聯邦滅亡這一段時間裡,由立陶宛管轄的地區。

就在盧布林聯合(1569年)之前,立陶宛的四個省(基輔波德拉斯基布拉克沃夫沃爾希連)被齊格蒙特二世購買,轉移到波蘭王室領地,並且利沃尼亞大公國在1561年被購買,成為波蘭與立陶宛共同管理的共管國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是另一個共管國。

1569年後,立陶宛擁有8個省和一個長老區:

1569年後的省 首府 成立年份[1] 縣份數量 1590年面積(km²)[2]
布雷斯特-里托夫斯科省 布雷斯特 1566年 2縣 40600
明斯克省 明斯克 1566年 3縣 55500
馬斯梯斯勞省 馬斯梯斯勞 1566年 1縣 22600
諾臥格洛德克省 新格魯多克 1507年 3縣 33200
波羅茲克省 波羅茲克 1504年 1縣 21800
薩莫吉希亞長老區 拉瑟尼埃 1411年 1縣 23300
查基省 查基 1413年 4縣 31100
維爾紐斯省 維爾紐斯 1413年 5縣 44200
維捷布斯克省 維捷布斯克 1511年 2縣 24600

最古老的一個立陶宛行政區劃薩莫吉希亞公國的地位和省一樣,但保留公國的名字。

利沃尼亞戰爭(1558年-1582年)後,立陶宛獲得屬國庫爾蘭公國和首都葉爾加瓦

封地

編輯

普魯士公國(1525年-1701年)

編輯

普魯士公國是自1525年至1701年位於普魯士東部的公國。在1525年宗教改革中,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將普魯士世俗化,自己也變為普魯士公爵。他的公國的首都位於柯尼斯堡加里寧格勒),為波蘭王冠領地封地。

利沃尼亞公國(波蘭語:Inflanty)(1569年-1772年)

編輯

利沃尼亞公國 [3]立陶宛大公國的封地——後來變為波蘭和立陶宛的共管國

庫爾蘭公國(1562年-1791年)

編輯

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是一個位於波羅的海地區公國,在1561年到1791年間,作為立陶宛大公國和後來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諸侯國。在1791年,它獲得了完全的獨立,但在1795年3月28日,它在第三次瓜分波蘭時,被俄羅斯帝國合併。

備選同盟計劃

編輯

波蘭立陶宛魯塞尼亞聯邦

編輯
 
波蘭立陶宛魯塞尼亞聯邦徽章

希望提出不同時間去創造魯塞尼亞公國,特別是在1648年哥薩克起義在烏克蘭反對波蘭發露的時候。這個提議於1658年哈迪雅克條約中提出,魯特尼亞已成為聯邦的正式成員,這就建立了一個三國聯邦波蘭立陶宛魯塞尼亞聯邦,但是由於撒拉赤塔(擲斧騎兵)要求俄羅斯進攻,並和哥薩克保持距離,所以該計劃從沒付諸實施。

波蘭立陶宛俄羅斯聯邦

編輯

處於類似的原因,波蘭立陶宛俄羅斯聯邦也從沒付諸實施,雖然在波蘭-莫斯科戰爭波蘭王子(後來的國王)瓦迪斯瓦夫四世·瓦薩暫時當選俄羅斯沙皇。

參考資料

編輯
  1. ^ Simas Sužiedėlis (編). 行政区划. 里图阿尼卡百科 I.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Juozas Kapočius: 17頁–21頁. 1970年-1978年. LCC 74-114275. 
  2. ^ (立陶宛文) Vaitiekūnas, Stasys. Lietuvos gyventojai: Per du tūkstantmečius. 維爾紐斯: Mokslo ir enciklopedijų leidybos institutas. 2006年: 53頁. ISBN 5-420-01585-4. 
  3. ^ 贸易,外交和文化交流:北方的延续和改变ISBN 9065508813, p 17. [2009-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