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信(1889年—1962年1月),別號成之,又號誠之,男,湖北宜昌[1](一說廣東開平[2]),祖籍江蘇蘇州,中國近代政治人物[3]

潘祖信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89年
湖北潛江
逝世1962年1月
籍貫湖北潛江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張耀華

生平 編輯

潘祖信祖籍蘇州東山潘家弄。早年畢業於湖北陸軍特別小學堂、武昌陸軍第三中學。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他跟隨學生軍參加軍事行動,隨後進入武昌陸軍中學學習,之後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畢業。1914年11月,畢業分發湖北陸軍服務。1917年護法革命時,任湖北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寇英傑)步兵第四團排長、連長等職,後任湖北陸軍第師(師長寇英傑)步兵第一旅(旅長賀國光)步兵營營長、參謀等職。1925年10月,任吳佩孚十四討賊聯軍鄂軍(總司令蕭耀南)第二混成旅(旅長夏斗寅)步兵第二團團長,率部參加與北伐國民革命軍的作戰[4]

1927年6月,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蔣介石新編第十軍(軍長夏斗寅)司令部參謀處處長。1928年2月,任第一集團軍第二軍團(總指揮陳調元)第二十七軍教導旅旅長。1928年8月,部隊縮編後擔任第三十九旅旅長等職。不久轉任第三十七旅副旅長(旅長萬耀煌),曾率部參加對唐生智部和桂系的作戰,率部攻破蚌埠徐州,並在攻占宿縣後短暫擔任宿縣縣長。1932年1月,任陸軍第十三師(師長萬耀煌)第三十七旅旅長,在山東戰場參加中原大戰,並迫使閻錫山部撤回山西。1934年,升任副師長,參與對湘鄂西邊區及鄂豫皖邊區紅軍的第三、第四次圍剿戰役。1935年4月18日,升任陸軍少將軍銜[5]。同年10月,任陸軍第二十五軍第十三師副師長,不久被免職,轉任軍事委員會駐豫綏靖主任公署參謀處處長,兼任第二緩靖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等職。1936年11月被授予四等雲麾勳章[3]

抗日戰爭爆發後,潘祖信任第十補訓處處長,在湖北訓練新兵。不久,宜昌被侵華日軍占領,補訓處遷往湖北老河口,隸屬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領導,他擔任長官部高級參謀。1944年,擔任襄樊警備司令部司令,晉升中將。因保釋內弟、中共地下黨員張一之出獄而被革職。之後受保定軍校同窗、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震邀請,擔任顧問[6]。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出任湖北宜昌行政區公署代理專員等職。1946年7月退役經商。1948年任湖北省銀行董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組織[7]。朝鮮戰爭期間,潘祖信通過民革組織,將自己武昌解放路100多平方米地塊捐給國家[3]。1955年肅反運動中被捕。1962年1月病故於獄中,時73歲[8]

家庭 編輯

潘祖信妻子張耀華為湖北宜昌人,畢業於湖北女子師範學校,曾任宜昌女子高級小學教務主任。兩人育有二子二女:子潘志斌潘仲英,女潘志勛潘文彬[8]

參考 編輯

  1. ^ 河北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保定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01: 148. 
  2. ^ 關燦雲編撰. 碉楼之乡 开平文史第32辑. 政協開平市委員會文史編委會. 2006.05: 100. 
  3. ^ 3.0 3.1 3.2 沈慶年著. 古城遗珠 3 苏州控保建筑探幽.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014.12: 105–106. ISBN 978-7-5672-1183-4. 
  4. ^ 陳予歡編著. 保定军校将帅录. 廣州:廣州出版社. 2006.12: 89. ISBN 7-80731-388-9. 
  5. ^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 下.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05.12: 2413. ISBN 7-80214-039-0. 
  6.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宜昌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宜昌县文史资料 第6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宜昌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91.08: 94. 
  7. ^ 柏世友等主編;《中國長江三峽大辭典》編委會編. 中国长江三峡大辞典. 武漢: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5.09: 89. ISBN 7-5353-1502-X. 
  8. ^ 8.0 8.1 楊維忠編著. 东山名彦 苏州东山历代人物传. 蘇州:古吳軒出版社. 2007.01: 454–455. ISBN 7-8073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