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民 (宋朝)
王俊民(?—?),字康侯。萊州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人。
其父王弁以《詩經》學究登科,歷任鄆州司理、開封府判官、太湖縣令 。王俊民17歲進入太學,嘉祐六年(1061年)狀元,韓琦有詩稱賀「青雲一第人恆易,白髮雙親事每難。」狀元資格似乎由王安石力保內定[1]。釋褐廷尉評(大理評事)。授徐州僉判,娶崔氏為妻。擔任應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市)發解官。不久得狂疾,在南京試院中對一石碑呼叫不已,又取剪刀自裁,被左右抱持制止。[2]最後因服藥不慎而死,年僅27歲。[3]
民間盛傳王俊民是負心漢,「輕狂好色、背約負心」,得狂疾而死是因為娼妓桂英化厲鬼索命[4],夏噩著有《王魁傳》即以王俊民為原型。[5]明朝劇作家楊文奎寫《王魁不負心》劇本為王俊民翻案。1980年郭小莊曾演出京劇版《王魁負桂英》,王魁即王俊民。[6]
注釋
編輯- ^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嘉祐中,進士奏名訖,未御試,京師妄傳「王俊民為狀元」,不知言之所起,人亦莫知俊民為何人。及御試,王安石時為知制誥,與天章閣待制楊樂道二人為詳定官。舊制,御試舉人,設初考官,先定等第;復彌之以送覆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詳定官,發初考官所定等,以對覆考之等:如同即已;不同,則詳其程文,當從初考或從覆考為定,即不得別立等。是時,王荊公以初、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當,於行間別取一人為狀首。楊樂道守法,以為不可。議論未決,太常少卿朱從道時為封彌官,聞之,謂同捨曰:「二公何用力爭,從道十日前已聞王俊民為狀元,事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既而二人各以已意進稟,而詔從荊公之請。及發封,乃王俊民也。詳定官得別立等,自此始,遂為定製。
- ^ 《摭遺·王魁傳》記:乃因桂英索命,「魁欲自刺,其母曰:『汝何悖亂如此?』魁曰:『日與冤會,逼迫以死。』母召道士高守素屢醮。守素夜至官府,魁與桂發相系而立。有人或曰:『汝知則勿復拔。』數日魁竟死。」
- ^ 周密《齊東野語·王魁傳》:「狀元王俊民字康侯,為應天府發解官,得狂疾,於貢院中,嘗對一石碑,呼叫不已,碑石中若有應之者,亦若康侯之奮怒也。病甚不省覺,取書冊中交股刀,自裁及寸,左右抱持之,遂免出試院,未久,疾勢亦已平複,起居飲食如故,但不樂,徐醫以為有疾,以碧霞金虎丹吐之,或謂心藏有熱,勸服治心經諸冷藥,積久為夜中洞泄,氣脫肉消,食不前而死。」初虞世《養生必用方》:「狀元王俊民,字康侯,為應天府發解官,得狂疾,於貢院中嘗對一石碑呼叫不已,碑石中若有應之者,亦若康侯之奮怒也。病甚不省,覺,取書冊中交股刀自裁及寸,左右抱持之,遂免。出試院未久,疾勢亦已平復。……予既去,徐醫以為有痰,以金虎碧霞丹吐之。或謂心臟有熱,勸服治心經諸冷藥.積久,為夜中洞泄,氣脫內消,飲食不前而死。」
- ^ 張師正《括異志》卷三《王廷評》條:「王向在鄉間與一娼妓初密,私約俟登弟妻焉。既登弟為狀元,遂就媾他族。妓聞之,忿恚自殺,故為女厲所困,矢閼而終」。曾慥《類說》卷三十四《摭遺·王魁傳》記云:「魁私念科名若此,以一倡玷辱,況家有嚴君不容也。」
- ^ 周密《齊東野語)卷六引初虞世《養生必用方》亦云:「康侯既死,有妄人托夏噩姓名作《王魁傳》,實欲市利於少年狎邪輩,其事皆不然。」
- ^ 《南詞敘錄·宋元歸篇》所錄《王魁負掛英》目下註明:「王魁名俊民,以狀元及第」。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抄》:「世傳王魁負掛英事,本出唐人《異聞集》,王魁實無其人,乃宋狀元王俊民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