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民 (立法委員)

王澤民(1885年5月16日—1965年3月9日[1]) ,國民革命軍中將,家名朝選,名壽輝,字澤民,後更名為澤民,江西省玉山縣人。父王紹斌先生,母黃氏,妻周氏。清光緒十一年五月十六日(公元1885年6月28日)生。曾任連、營、團、旅、師、軍長、行政督察專員、司令、指揮官、陸大教育長、代校長、院長、參政員、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等職。先生自始即立志執戈衛國,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國民革命,後追隨白崇禧將軍、何應欽將軍及蔣委員長完成北伐、東征、抗日。任職至陸軍中將及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是中國近代桂系傑出將領及軍事政治學家。

王澤民
個人資料
出生1885年5月16日
逝世1965年3月9日
台北市
籍貫江西省
政黨中國國民黨
配偶周舜卿

先生早年即入江西「陸軍小學堂」第二期習武,因成績屢列前茅,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第二期,1911年(民國元年)8月入「陸軍軍官軍校「第一期工兵科,1914年10月27日,「保定軍校」第一期畢業典禮。段祺瑞親臨保定軍校參加,並親向每名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1917年入北京 「陸軍大學」第五期深造。同學中有門秉岳、晏道剛、晏勛甫馮軼裴榮臻魏益三萬耀煌熊世輝等,多為保定軍校第一期同學。1919年12月自陸軍大學畢業,成績優異,蒙孫中山大總統給予名譽獎品。

1922年任「陸軍第九師」工兵第九營管長。1926年北伐,先生追隨白崇禧將軍,被任為「國民革命軍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白崇禧)少將參議,1927年東路軍旋改為第2路軍。先生嗣任「國民革命軍第2路軍總指揮部」(總指揮白崇禧)中將參謀長及「第六軍」第十九師兼「第十八軍」(軍長楊傑)第五十三師長。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2,3路軍暨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白崇禧)參謀長,任內手擬「國民革命軍東征總計劃」及「國民革命軍第2期北伐總計劃」。並親自指揮東路軍進攻浙滬,並隨軍沿平漢路北伐蘇、皖、魯等省,參加龍游之役、江浙之役、魯南之役、徐州之役、龍潭之役、平津之役、唐山之役及灤河之役等重要戰役,均能克敵制勝,進駐要點,協助指揮進軍滬杭,攻進保定,奠定北京,冀東及山海關等處,對消滅軍閥主力,運籌策劃,貢獻頗多。尤不顧個人生命安全,單槍匹馬親自進入敵營,以改編番號召降敵軍五萬餘人,未損一兵一卒,而結束了北伐最後一次大戰,奠定大局。北伐所以能勢如破竹,順利完成,先生有其不可磨滅之功勞也。

北伐完成,各軍縮編,先生先後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指揮部」(總司令李宗仁)參謀長及原「第三十軍」(軍長魏益三)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十一師」之師長。1929年1月「第十一師」改中央蕃號為「陸軍第五十四師」仍任師長,參加贛東抗日之役。3月,桂系謀變,蔣介石啟用唐生智掌握「第四集團軍」。白崇禧出走,先生亦隨之去職,1930年改任「南昌行營黨委會」考核處長暨「第九區分會」委員長。「陸軍五十四師」師長又由魏益三接任。

1932年重新任命先生出任「陸軍大學」(校長楊傑)教育長,1934年出任代理校長(校長黃慕松)及增設之「兵學研究院」院長。增設兵學研究院的目的在於研究高級兵學及國防計劃,以造就國防人材和兵學教官。期間先生親率學員遍歷山東半島、北平、張家口、大同一帶,作參謀旅行演習,使學員獲優良之作戰學識與經驗,培植軍事將領對應付侵略戰爭,奠定對日抗戰戰術思想的統一貢獻極大。

抗日啟始,先生先擔任「第一戰區」平漢線警戒,曾參與石家莊至彰河北各戰役、徐州戰役、武漢外圍廣濟稀水之役、長沙三次會戰、桂南之役及崑崙關會戰等,戰功彪炳,經歷豐碩,獲頒北伐誓師十周年紀念勳章、忠勤、勝利等勳章。抗日期間,先生於1935-1937年前後出任「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高參兼赴河南省(主席劉崢)安陽任「河南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及「第七區」「第十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37年出任鄭州「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司令長官程潛)中將主任,1938年出任「第一戰區戰地暨開封警備司令部」司令、「第五戰區長官部」(司令長官李宗仁)暨「軍委會桂林行營」總參議,輔佐行營主任白崇禧及其所轄第九戰區的三次長沙會戰。1938-1943年間先生又出任「桂林警備司令」參戰桂南之役,尤其是對崑崙關之敵的正面反攻,在20多天的攻堅作戰中,給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以殲滅性打擊,最終攻克日軍堅固設防、頑強據守的崑崙關陣地,為1939年各戰區多季攻勢中戰果最大的勝利。1938年11月,李克農率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的部分人員抵達桂林,正式成立了「八路軍辦事處」。白崇禧受周恩來之託,亦面囑先生要對「八路軍辦事處」的安全予以保護,在廣西一度出現了國共合作的好局面,共同推動全國的抗日戰爭。

1943年3月南京政府將「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所轄部隊改編為第一至第四方面軍及昆明防守司令部,先生受命出任「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杜聿明)副司令兼「第五集團軍」(總司令杜聿明)參謀長,併兼「南昌行營」暨「戰區黨政委員會」委員與考核處長、「江西黨政分會」委員長等職,負責指導敵占區的游擊戰爭。

1945年抗戰勝利,先生退為備役。當選第四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6年當選制憲國大代表,1948年當選「行憲後第一屆立法委員」。1950年隨蔣介石遷台,迭任「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2]後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及第一屆立法院立法委員[3]積極提倡精兵主義,建議擴大後備動員力量,提案將「兵工學校」升格為「中正理工學院」,建樹頗多。 先生於1965年3月9日病逝台北,享年81歲,國、黨旗覆棺,安葬於台北陽明山第一公墓。同年9月13日,蔣介石總統明令褒揚。

著作:《戰術》,《抗戰評論》,《戰略評論》等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江西省第一區所選出之立法委員王澤民,於民國54年3月9日病故,自應依法註銷其名籍,(54)台統(一)義字第4158號(54.04.28),《總統府公報》第1640號
  2. ^ 制憲國民大會逝世代表傳略
  3. ^ 立委問政專輯. [202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