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徵寺
福徵寺,(蒙古語:ᠪᠡᠨᠳ᠋
ᠰᠦᠮᠡ,稱「布特蘇木」,漢譯「包頭召」),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
福徵寺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
福徵寺 | |
地址 | 包頭市東河區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4-123 |
認定時間 | 2006年9月4日 |
簡介
編輯福徵寺(包頭召)位於包頭市舊城東河區北梁。北梁因為包頭召而稱「召梁」。[2]福徵寺是蒙古土默特部右翼六甲巴姓十五宗系戶集資建造的家廟,創建於清朝康熙年間。辛亥革命前後,土默特旗參領駐包頭辦事處、蒙民生計會、南海官渡辦事處、蒙族小學校等單位均設在福徵寺。福徵寺當時一度成為包頭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活動中心。[1]
福徵寺是土默特右旗巴氏家族的家廟。巴氏家族出過不少名人:
- 巴文峻,早年在天津上學時參加五四運動,被軍警關押38天,經周恩來營救返回天津,1926年留法勤工儉學,經周恩來介紹加入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曾經掩護周恩來脫險,還為周恩來從事革命活動籌款。
- 巴維釗,中國國民黨清黨後,以福徵寺和阿都沁村老家為交通站,掩護中共人員,1934年中共綏遠特委自包頭轉移到阿都沁村後,因掩護經蒙古人民共和國赴蘇聯向共產國際匯報工作的中共人員,身份暴露,遭馬鴻逵部抓捕,29歲在榆林監獄慘死。
- 巴增華,在北京蒙藏學校學習時,結識不少革命人士,畢業後返回包頭,任福徵寺土默特第五小學校長。1933年秋,劉仁等人在包頭組建中共綏遠特委,巴增華建議將特委機關設在他家後院(東門大街12號),劉仁在該院居住。1939年,他護送胞妹巴增秀赴延安。[3]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此後,中共北方領導人李大釗、鄧中夏在北京蒙藏學校的蒙古族青年學生中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員。1924年下半年起,在北京蒙藏學校學習的多松年、李裕智、孟純、奎璧、烏蘭夫、吉雅泰等人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初,中共北方區委在內蒙古設立4個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委」),吉雅泰任綏遠工委書記,李裕智任包頭工委書記,多松年任察哈爾工委書記,吳子征(烏子貞)在赤峰、喀喇沁旗等地從事革命宣傳。[2]
從1925年到1949年,福徵寺(包頭召)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地下交通站。[3]1925年,中共包頭工委書記李裕智到包頭開展革命活動,在福徵寺落腳。福徵寺流動人員多,十分繁華,且交通便利,非常適合革命者活動。李裕智來到包頭後,首先找到好友李國禎,李國禎時任福徵寺院內的蒙古族小學校長。李國禎將李裕智安置在福徵寺東院居住。當時李裕智並未公開自己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份,而僅公開了自己的中國國民黨黨員身份。李裕智在住所大門外懸掛了一塊「國民黨烏蘭察布盟特別區黨部」的木牌。[2]
此後,李裕智迅速在福徵寺(包頭召)成立了包頭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中共包頭工委」。[2]中共包頭工委機關設在福徵寺東院正廳。中共包頭工委成立後,李裕智發動了石拐煤礦工人千人大罷工。[3]王若飛、烏蘭夫、劉仁、多松年、奎璧、吉雅泰、李森、賈力更、高鳳英等許多蒙古族、漢族革命者均曾在此留下足跡。1927年,中國國民黨清黨,李裕智被害。但許多革命者,如恆升、李森、奎璧、吉雅泰、高布澤博、賈力更、勇夫、高鳳英等人仍然經常夜宿福徵寺,繼續為中國共產黨工作。烏蘭夫、吉雅泰等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轉移到共產國際所在的蘇聯及共產國際的支部蒙古人民共和國轉移,福徵寺是這些人的中轉站。[2]
1931年,中共西北特委書記王若飛到包頭指導工作,烏蘭夫、李森等人曾在福徵寺與王若飛接頭。王若飛在泰安客棧被捕後,烏蘭夫、李森在福徵寺躲過特務的追捕。[2]1933年8月,劉仁等人在福徵寺秘密組建中共綏遠特委,劉仁任特委書記,吉合任組織部長,梁一鳴任宣傳部長,特委機關設在福徵寺小學校長巴增華家的祖院東門大街12號。[2][3]梁一鳴化名「於岳山」,以福徵寺小學教師的身份住在福徵寺,中共綏遠特委的劉仁、吉合、梁一鳴及其他革命者常在福徵寺秘密接頭。1939年3月,中共綏遠省委成立。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轉戰薩拉齊、固陽、武川等地,與敵進行40餘次戰鬥,福徵寺作為中共秘密聯絡站,組織青年赴延安學習,將從延安來的指戰員送往抗日前線。[2]
1948年,內蒙古自治政府派員到福徵寺蒙民生計會了解情況,收編李銀民團,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維持包頭治安。[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福徵寺成為民眾集會的場所。[2]1950年,中共土默特旗委在福徵寺成立區公所。[3]1952年,中央少數民族慰問團團長彭澤民一行來到福徵寺,向福徵寺贈送了一面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親筆題詞「做民族團結的先鋒」的錦旗,時任包頭市市長鄭天翔代表包頭市各族人民接待了彭澤民一行。[2]
文化大革命中,與其他寺廟一樣,福徵寺也遭嚴重破壞,原來近2萬平方米的規模僅存不足1/10。1966年,福徵寺被第二皮毛廠徵用為倉庫。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1981年福徵寺退還巴氏家族,再次迎來駐廟喇嘛,重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的佛像。巴氏家族還成立了福徵寺管委會,到21世紀初已經歷八任管委會主任。[2][4]福徵寺至今仍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香火不斷,廟內有喇嘛誦經,常年舉辦宗教活動。[3]
巴建和是福徵寺管委會第八任主任,也是包頭市供水總公司東河加壓站站長。1983年,剛念完高一的巴建和與本家叔父巴振科等人在福徵寺創立東河區蒙青公司,生產地毯、禮帽、蒙古袍等蒙古族用品,其產品在內蒙古自治區頗為知名,同時解決了200餘名各族青年的就業,時任經理的巴振科榮獲「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990年代初,在市場經濟衝擊下,該公司破產。1986年,巴建和接父親的班,來到自來水廠工作,自此邊工作邊參與福徵寺的寺廟管理。1989年,巴建和成為福徵寺管委會副主任。因工作優秀,於1994年在單位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經過巴氏家族選舉和民委同意,巴建和當選福徵寺管委會主任。 [4]
經巴建和努力,福徵寺的主體建築四大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分別在1994年和2012年獲得修繕。同時,他還到處搜集文物及資料,並於2006年開始興建「福徵寺革命紀念館」。[4]
2009年,福徵寺在福徵寺東院的殘址上建成「福徵寺革命紀念館」。該館徵集了近百件當年革命者的文物,布展有王若飛、烏蘭夫、多松年、李裕智等36位革命者的事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前夕,福徵寺革命紀念館舉行開館儀式,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的長子布赫為紀念館題寫館名,原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文精、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的女兒雲曙璧參加開館儀式,內蒙古自治區人大等單位發來賀信,包頭市四大班子領導出席儀式。2006年,福徵寺被列為第四批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福徵寺還是包頭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包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內蒙古自治區25個紅色旅遊經典景點之一、內蒙古自治區4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景點之一。[2]
2013年2月3日農曆小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再次到包頭市東河區北梁棚戶區視察,參觀三官廟社區居委會辦公室。該辦公室租借的正是福徵寺的房屋。李克強強調必須下決心抓好北梁棚戶區改造。巴建和對此感到高興,認為這有利於福徵寺的恢復及周邊環境的改善。[4]
福徵寺現有天王殿(漢式硬山式建築),以及主殿(兩層漢藏結合式建築)。[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區級、市級文物保護遺產,內蒙古包頭市文物管理處,於2013-07-20查閱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7-25.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包頭召:內蒙古革命的搖籃,網易,2010-10-11[永久失效連結]
- ^ 3.0 3.1 3.2 3.3 3.4 3.5 3.6 走进红色旅游景点包头召福徵寺,正北方网,2012-03-31. [2013-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2).
- ^ 4.0 4.1 4.2 4.3 北梁·福徵寺·新生,新北方網,2013-06-25[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