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龍屬
秘龍屬(屬名:Enigmosaurus)是雙足的草食性恐龍,屬於獸腳亞目鐮刀龍超科,生活於上白堊紀的蒙古國,約9300萬年前。
秘龍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後期,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
演化支: | 鳥吻類 Averostra |
演化支: | 堅尾龍類 Tetanurae |
演化支: |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
演化支: |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
演化支: |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
演化支: |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 |
演化支: | 手盜龍形態類 Maniraptoromorpha |
演化支: |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iformes |
演化支: | 手盜龍類 Maniraptora |
演化支: | †鐮刀龍下目 Therizinosauria |
總科: | †鐮刀龍超科 Therizinosauroidea |
屬: | †秘龍屬 Enigmosaurus Barsbold & Perle, 1983 |
模式種 | |
蒙古秘龍 Enigmosaurus mongolensis Barsbold & Perle, 1983
|
正模標本(編號IGM 100/84)是在1979年發現於蒙古國東南部的巴彥思楞組(Bayan Shireh Formation),地質年代約9800萬到8930萬年前,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森諾曼階到土侖階[1]。化石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包含一個接近完整的骨盆,只缺少部分右坐骨[2]。
模式種是蒙古秘龍(E. mongolensis),是在1983年由瑞欽·巴思缽(Rinchen Barsbold)與Altangerel Perle所描述、命名。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神秘的蜥蜴」,意指其神秘、獨特的骨盆形狀,當時對於鐮刀龍超科的研究資料並不多。種名則是以化時發現處的蒙古國為名[3]。
秘龍被估計比近親死神龍為大,身長約有5到7公尺長、3公尺高,體重約1公噸重。坐骨前端的的坐骨突(Obturator process)低矮、水平方向延長。
秘龍最初被歸類於獨自的秘龍科(Enigmosauridae),之後被先後歸類於慢龍科(Segnosauridae)、鐮刀龍科。在2010年,林賽·札諾(Lindsay Zanno)提出秘龍是鐮刀龍超科的原始物種[2]。
參考資料
編輯- ^ Barsbold, R., 1979, "Opisthopubic pelvis in the carnivorous dinosaurs. Nature. 279, 792-793
- ^ 2.0 2.1 Lindsay E. Zanno. A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re-evaluation of Therizinosauria (Dinosauria: Maniraptora).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010, 8 (4): 503–543 [2012-09-23]. doi:10.1080/14772019.2010.4880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9).
- ^ Barsbold, R., 1983, Жыщнйе динозаврй мела Монголий. Трудй – Совместная Совестко-Монгольской Палеотологыческая Зкспедитсия 19, pp. 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