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聖詩)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The Lord's My Shepherd)是一首較為人所認識基督教聖詩,現時一般都將其創作權歸於一名英國的清教徒法蘭西斯·勞斯。勞斯本身是一位出版宗教書籍的作者,也曾擔任伊頓公學教務長及英國下議院議長。歌詞取材自聖經中的詩篇第23篇(天主教稱作「聖詠第23篇」),並以節奏化詩篇的規格寫成。最先收錄於1650年出版的蘇格蘭節奏化詩篇集內。
至於聖詩旋律,則來自一首稱為《克里蒙》(一個位於蘇格蘭鴨巴甸郡中的村莊)的曲調,與歌詞一樣,現時普遍都將此歸於一名蘇格蘭堂區牧師的女兒、名為謝茜·西犘·艾芬 [1],相傳是她於1871年在參與一次教堂管風琴活動時,因為一些詩篇創作曲調而應運而生,後來由於謝茜對自己的和聲不太滿意,於是便請教了一名對音樂有認識的教友大衛·格蘭特(David Grant)去重新編寫和聲,而得出現時的版本[1]。
歌詞背景
編輯在蘇格蘭宗教改革時期,一般在聚會崇拜中所唱的詩歌,仍然是以只引用《詩篇》內容的獨頌詩篇為主。當時,蘇格蘭教會採用了1564年由約翰·諾克斯所編纂的《公用儀式書》,而《公用儀式書》內所用的詩篇曲調,是約翰·加爾文於1539年根據《日內瓦詩篇》所修訂的版本,仍然是採用節奏化詩篇的規格所寫成。會聚在頌唱時,往往只容許以齊唱的方式進行。雖然後來「公用儀式書」曾經過多次的修訂,但到了十七世紀中期,英格蘭教會與蘇格蘭教會都覺有需要採用一個全新翻譯的版本[2]。
1641年,勞斯出版了一本採用新的「節奏化敘述」方式編寫的《詩篇》,並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的委任下,成為了西敏會議的成員,成為當時英國清教徒的代表人物[3]。而在這版本獲得批準使用前,更要先通過長期議會的審查,另外再成立一個委員會去審議他和另一份由聖歌作者威廉·巴頓所翻譯的版本,最終,委員會花了六年去審視,並對當中的用詞進行了大量修改[3]。
現時,雖然本曲的作詞者仍然歸於勞斯,但用字卻早在出版後被持續地修改。原來第一段的歌詞為[4][5]:
“ | My Shepherd is the Living Lord And He that doth me feed How can I then lack anything whereof I stand in need? |
” |
最終,勞斯的最終版本只有約百分之十的用字是從原稿中得到保留[4],而且,英國國會普遍較傾向巴頓的版本,然而,勞斯的版本最終得到採用,原因是他的版本能準確地翻譯原文,也覺察的含意。1650年,蘇格蘭教會總會批準勞斯的版本並納入於《蘇格蘭教會詩歌集》內[3]。
曲調背景
編輯本曲採用了普通格律(Common metre,簡稱C.M.),即是根據每一段歌詞的音節數目而編定相關的音樂。普通格律的格式是(8.6.8.6),即代表四句歌詞中,每句的音節數目分別是8個、6個、8個、6個。
中文版本
編輯粵語版本最先出現於宣道出版社所出版的《青年聖歌》中,後來結集於《青年聖歌綜合本 II》中時,採用《耶和華是我的牧者》[6],後來宣道出版社再發行《生命聖詩》時,歌名依第一句歌詞改稱為《主耶和華是我牧者》[7]。而最早出版的華語教會聖詩集《普天頌讚》,1936年初版及1977年修訂版並沒有收錄此曲[8],直在2006年的新修定版中以附錄形式置於歌集的最後部份,編為「詩23c」[9],歌名稱為《主耶和華我牧者》。
天主教香港教區所出版的詩歌集《頌恩》中,本曲稱為《我的善牧》,歌詞意思與聖詠第23篇相同,但歌詞與《思高本版聖經》不同[10]。另外,《頌恩》第274首《上主是我的牧者》亦以聖詠第23篇為內容的詩歌,但旋律則與《克里蒙》和謝茜·西犘·艾芬完全無關。
文本比較
編輯(註:由於現時《生命聖詩》等粵語中文版本歌詞仍受生者版權規定,不能在此刊登)
欽定版聖經內容,1611 | 勞斯釋義版本,1641[5] | 現行聖詩歌詞版本,勞斯:1650 | 對應經文(詩篇第23篇) |
---|---|---|---|
1 The LORD is my shepherd; I shall not want. | My Shepherd is the Living Lord |
1. The Lord's my Shepherd, I'll not want; |
第1-2節 |
2He maketh me to lie down in green pastures: |
|2. In pastures green and flourishing |
||
3He restoreth my soul: he leadeth me |
3. And when I feele my selfe neere lost, |
2. My soul he doth restore again, |
第3節 |
4Yea,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
4. And though I were even at death's doore, |
3.Yea, though I walk through death's dark vale, |
第4節 |
5Thou preparest a table before me in the presence |
5. Thou hast my table richly stor'd |
4. My table thou hast furnished |
第5節 |
6Surely goodness and mercy shall follow me all the days of my life: |
6. Thy grace and mercy all my daies |
5. Goodness and mercy all my life |
第6節 |
注釋
編輯- ^ 1.0 1.1 History, Crimond Parish Church. [2022-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 ^ Gillingham 2012,第153頁.
- ^ 3.0 3.1 3.2 Lamport & Forrest 2019,第158頁.
- ^ 4.0 4.1 Petersen 2014,第327頁.
- ^ 5.0 5.1 Evangelical Lutheran Hymnary Handbook. dokumen.tips. Worship Committee of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 [3 June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7) (英語).
- ^ 宣道出版社《青年聖歌綜合本 II》目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第172首。
- ^ 宣道出版社《生命聖詩》目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第312首。
- ^ 初版和修定版中的第29首《在主懷中歌》,內容雖同為詩篇第23篇,但曲調不一樣。
- ^ 新普天頌讚歌曲明細. [2022-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 ^ 《頌恩》第18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天主教香港教區聖樂委員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