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祿修院
聖保祿修院(英語:St. Paul's Convent Church)位於香港銅鑼灣銅鑼灣道1號,由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英語:Sisters of St Paul de Chartres)所建立。該會的在香港的服務可追溯至1848年,當時主要收容被遺棄的嬰兒,其後該會陸續將服務擴展至開辦學校及醫院。該會在1916年開始在銅鑼灣區大力擴展,在修院內先後興建了女修道院、聖保祿學校、聖保祿醫院、基督君王小堂及護士宿舍。建築群當中以基督君王小堂最具歷史價值。
聖保祿修院(基督君王小堂) | |
---|---|
基督君皇小聖堂(教堂北鄰聖保祿學校) | |
位置 | 香港香港島銅鑼灣銅鑼灣道 1號, |
國家/地區 | 香港 |
所屬宗派 | 天主教 |
官方網站 | 聖瑪加利大堂網站 |
歷史 | |
創建日期 | 1928年 聖堂建成 1995年修院小堂改名為基督君王小堂。 |
行政 | |
堂區/牧區 | 聖瑪加利大堂區(跑馬地) |
教區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基督君王小堂
編輯歷史
編輯基督君王小堂(英語:Christ The King Chapel),建於1928年,可容納1000人,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羅拔神父構思,何東夫人資助興建費用。[1][2][3][4] 1941年日本侵港期間,在修女的保護下大批傷者躲進修院及教堂。修院的名稱曾多次改變,由1995年起,修院的小教堂被改名為基督君王小堂。
建築
編輯教堂以古典復興風格興建,平面以長十字設計,相交之處建有圓拱頂,外圍立面由科林斯式石柱包圍以支撐屋簷,除其中4角位的4支為方柱外,全部為圓柱,所以教堂內樓底空間特別高,斜屋頂則鋪上中式瓦片。基督君皇小聖堂的正立面向東北聖保祿醫院,正面大門及兩面側門上有宏偉的三角楣飾,兩正立面頂三角楣飾內是一個圓形12小時刻度大鐘,或可稱為鐘樓,該時鐘現已經停止運作,時間永遠是12時26分。內部以古典風格布置,地上鋪著色彩豐富的馬賽克地磚,加上華麗的天使雕刻,令教堂顯得相當典雅。修院見證法國傳道會在香港的傳教及社會服務歷史,具珍貴歷史及建築價值,現時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現時基督君王小堂與聖保祿學校共用部份空間,現時該修院也使用聖保祿學校的禮堂作為教堂之用。
彌撒及禮儀時間
編輯彌撒
編輯聖保祿學校
編輯聖保祿學校(英語:St. Paul's Convent School),由天主教開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香港一家女子學校。創立於1854年,原名法國傳道會學校,1955年易名聖保祿學校。現在的校舍於1981年落成,當時因應某地產商意圖洽購有關地段興建酒店,但為學校的校友反對。當時有人捐了一大筆錢,用以永久購入學校所在的地段,餘下的錢則用作翻新校舍,使校舍從原來的歐陸式建築變成今日的近現代建築。2004年9月轉為直接資助計劃學校。
聖保祿醫院
編輯聖保祿醫院(英語:St. Paul's Hospital)暱稱法國醫院或香港法國醫院,於1898年1月1日在灣仔正式開幕,並附設了一所藥房。1908年1月6日,醫院遷至跑馬地,名為「加爾瓦略山會院」,由當時的香港總督盧押主持開幕典禮。1916年,醫院再搬到銅鑼灣現址,並於1918年正式命名為聖保祿醫院。1976年,該院新翼啟用。2009年,樓高20層新翼落成。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基督君王小堂 (位置地圖)
- ^ 基督君王小堂 建築特色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3-09.
- ^ 基督君王小堂 歷史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2-05.
- ^ 基督君王小堂 彌撒時間表. [2010-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