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受降
芷江受降,也稱芷江洽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標誌中華民國的抗日戰爭戰鬥結束的儀式。蔣介石原定於江西玉山機場受降,因大雨沖刷跑道改於芷江受降[1]。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日本第一份投降書正是在湖南芷江(城東七里橋村磨溪口)機場洽降和草簽,史稱「芷江受降」[2]。關於9月日軍投降交接,見日本投降。
當時選在芷江受降,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當時遠東第二大軍用機場——芷江機場,是保衛重慶之軍事重鎮,同時也是湘西會戰之戰略總部[2]。
背景
編輯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戰鬥最多、最慘烈的主戰場之一;侵華日軍動用總兵力35%夾擊湖南,而中華民國國軍總兵力四分之一集中在湖南抵抗,中日雙方在長沙、常德、衡陽、湘西進行了4次大規模絞殺戰[2]。當時陳誠建議把中國分為北平、南京、廣州三個區來受降,國軍參謀總長蕭毅肅向何應欽將軍建議,中國戰區只有一個日本指揮官岡村寧次,他該向誰投降?當時同時芷江既是前方的後方,又是後方的前方,在此受降最適宜。蔣中正最後採納了其建議,陸軍總部一部分人員開始到達芷江準備受降[3]。
受降經過
編輯當日一架日軍三菱百式運輸機在一隊中國空軍的P-51戰鬥機「押送」下,載著日軍代表到芷江。[2]日軍中國派遣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少將、參謀橋島芳雄中佐和第13飛行師團參謀前川國雄少佐(翻譯木村辰男),在芷江向國軍參謀長蕭毅肅、副參謀長冷欣以及中國戰區美軍作戰司令部參謀長柏德諾遞交投降書[2]。中方宣讀中字第一號備忘錄後,今井武夫依備忘錄交出了中國戰區、越南日軍兵力配置圖及第一線戰鬥序列的詳細表冊[4][3],表明會配合國軍在南京設立國軍前進指揮所。[5]
紀念
編輯民國35年(公元1946年),在受降地點芷江七里橋建有芷江受降紀念坊。
參考資料
編輯- ^ 「爱问」“江西抗战记忆”第一篇:《玉山:日本差点在这里投降》. 玉山之窗. 2018-08-20 [2021-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9).
- ^ 2.0 2.1 2.2 2.3 2.4 〈國軍戰機「押送」日軍 湖南機場遞降書〉. 《明報》. 2015-08-30: 新聞專題A10版.
- ^ 3.0 3.1 萧毅肃将军之子深情回忆:我的父亲主持芷江受降. 新浪網. [2018-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5).
- ^ 八集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 > [东方主战场]第八集 正义必胜 中字第一号备忘录. 央視網. [2018-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6).
- ^ 林本原. 《破曉時分:抗戰勝利與受降》紀錄片介紹 (PDF). 《國史研究通訊》 (國史館). 2015-12-01, (第九期): 194 [2018-05-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