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號驅逐艦 (DD-417)

莫里斯號驅逐艦(英語:USS Morris舷號:DD-417),是美國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一艘辛姆斯級驅逐艦,艦名取自查爾斯·莫里斯英語Charles Morris (naval officer)海軍少將。她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七艘以莫里斯為名的軍艦[5]。莫里斯號服役期間參加了太平洋戰場的眾多戰役,雖然獲得戰鬥之星數量存在爭議,其獲得這一榮譽的次數依然在同級艦與其他美國二戰驅逐艦中位居前列。

莫里斯
USS Morris (DD-417)
1943年8月22日的莫里斯號驅逐艦
概觀
艦種驅逐艦
艦名出處查爾斯·莫里斯英語Charles Morris (naval officer)
艦級辛姆斯級驅逐艦
製造廠諾福克海軍造船廠英語Norfolk Naval Shipyard
動工1938年6月7日
下水1939年6月1日
服役1940年3月5日
退役1945年11月9日
結局1947年8月2日出售,隨後拆解
除籍1945年11月28日
榮譽及獎項15[1]或16[2]戰鬥之星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1,570長噸(1,600公噸)
滿載排水量2,211長噸(2,246公噸)
全長348英尺314英寸(106.15公尺)
全寬36英尺1英寸(11.00公尺)
吃水13英尺412英寸(4.08公尺)
燃料滿載451.39噸燃油
鍋爐3座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英語Babcock & Wilcox鍋爐
665磅力每平方英寸(4,590千帕斯卡)
715 °F(379 °C)[3]
動力西屋電氣蒸汽渦輪發動機,2軸推進[3]
功率50,000匹軸馬力(37,000千瓦特)
最高速度37節(69公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3,660海里(6,780公里) @ 20節(37公里每小時)
5,640海里(10,450公里) @ 12節(22公里每小時)
乘員平時:192人(10名軍官,182名士兵)
戰時:251人(16名軍官,235名士兵)
射控裝置Mark 37火控系統
偵搜系統SC雷達英語SC radar
武器裝備服役時:[3]
5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4座單裝.50機槍
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1941年:[4]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8座單裝.50機槍
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1944年:[4]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2座雙聯裝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4座單裝厄利孔20毫米機炮
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6座深水炸彈投射器(K炮)
1945年:[4]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4座雙聯裝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4座單裝厄利孔20毫米機炮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6座深水炸彈投射器(K炮)

莫里斯號由莫里斯少將的曾孫女查爾斯·R·那特夫人冠名,於1938年6月7日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造船廠英語Norfolk Naval Shipyard鋪設龍骨,次年6月1日下水。在結束試航與調整工作後,1940年3月5日,莫里斯號正式服役,交由哈利·B·加勒特英語Harry B. Jarrett中校指揮。[1]

設計與裝備

編輯

西姆斯級驅逐艦的主體構造與班漢級驅逐艦類似,但在其基礎上改進了艦體流線結構和武器布局,使其在2具西屋電氣蒸汽渦輪機的推進下最高能夠達到37節航速。該級驅逐艦早期搭載有5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和4座.50機槍,但其中一座主炮隨後因穩心過高問題而被拆除,隨着戰事進展,西姆斯級的防空火力和反潛裝備也得到過加強。此外,該級驅逐艦還搭載有多種當時較為先進的技術,使其在續航、火炮準度等方面相較於過往船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4]

服役歷史

編輯

莫里斯號服役不久即被選為第2驅逐艦中隊的旗艦,於美國本土沿岸海域訓練。1941年夏天,她短暫加入大西洋艦隊執行中立巡邏英語Neutrality Patrol任務,但隨着美國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對日本宣戰,她被召回並前往查爾斯頓海軍造船廠英語Charleston Naval Shipyard改造。1942年1月3日,莫里斯號成為美軍第一艘配備火控雷達的驅逐艦,離開船廠開赴珍珠港,並於二月底在那裡重新加入其所屬中隊。[1]

3月16日,莫里斯號跟隨第十七特遣艦隊英語Task Force 17啟程前往努美阿,並參加了隨後爆發的珊瑚海海戰。戰役準備階段,她掩護艦隊中的航空母艦突襲圖拉吉島路易西亞德群島,期間為她們的飛機提供指引。5月4日至8日戰役期間,她為約克城號列克星敦號航空母艦提供掩護,並取得擊落一架,擊傷兩架來襲日軍飛機的戰果。列克星敦號在隨後的戰鬥中嚴重受損並棄船,莫里斯號接收了其艦上約500名船員。由於救援過程中發生事故,莫里斯號隨後返回珍珠港進行緊急維修,並在達到作戰標準後迅速返回作戰艦隊,參加一個月後爆發的中途島海戰。6月5日,她又參加了對約克城號的救援工作,接收了超過500名戰鬥人員。[1][6]

8月下旬,莫里斯號加入第六十一特遣艦隊英語Task Force 61支援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接下來的兩個月內,她轉戰所羅門群島附近各海域,為航空母艦與其他船隻提供護航。8月25日,在結束對吉爾伯特群島為期三天的獨立掃蕩後,她重新加入第17特遣艦隊參加隨後爆發的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海戰中,莫里斯號擊落了6架日軍飛機,並在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遭到重創後前往救起550名船員。救援結束後,她前往聖靈島修復在戰鬥中遭到破壞的上層建築。隨後,她跟隨企業號航空母艦返回瓜達爾卡納爾島,並在拉塞爾號驅逐艦的護航下作為運輸艦執行任務。[1]

1943年5月,莫里斯號離開南太平洋,前往阿留申群島支援盟軍對阿圖島基斯卡島等日軍基地展開的行動。隨後,她返回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進行為期七周的修理與改造。試航完成後,她護送利斯科梅灣號英語USS Liscome Bay安齊奧號英語USS Anzio (CVE-57)科雷吉多爾號護航航空母艦英語USS Corregidor前往中太平洋,進駐位於馬紹爾群島的盟軍基地。1944年1月30日,她跟隨一支美軍艦隊炮擊沃傑環礁,隨後為夸賈林的盟軍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協助瓦解當地日軍的反擊攻勢。2月中旬,莫里斯號跟隨第51.11特混艦隊離開夸賈林,前往協助占領埃內韋塔克環礁。17日,莫里斯號抵達目的地開始執行任務,24日,她啟程返回珍珠港。[1]

1944年4月,莫里斯號跟隨第7艦隊前往新幾內亞支援盟軍在查亞普拉的登陸行動。5月和6月,她在比亞克島登陸戰期間往返於托姆-瓦克德英語Wakde-薩米一線提供火力支援。7月,她又前往農福爾島桑薩波爾角打擊當地日軍。8月,她在完成位於哈馬黑拉島摩羅泰島的任務後,啟程前往菲律賓海域,為接下來的大規模行動做準備。8月16日,莫里斯號跟隨第8.6特混艦隊前往萊特灣。21日,她成功護送增援部隊和補給艦抵達目的地,隨後於美軍前哨基地換裝更為先進的防空系統,這一改裝協助其更好應對神風特攻隊的襲擊。此後的數月時間裡,她一直為萊特灣海域的盟軍船隻提供掩護。[1]

1945年初,莫里斯號啟程開赴呂宋戰場,執行登陸前的炮擊行動。1月9日,盟軍登陸本島,此後的18天裡,她一直駐留在附近海域,執行護航、炮火支援、神風特攻隊防禦等任務。在結束位於呂宋的任務後,莫里斯號被重新分配至第5艦隊並為沖繩戰役做準備。4月1日,她跟隨第51.11特混艦隊抵達慶良間群島,隨後為附近海域的運輸艦與油輪提供防空與反潛護航。4月11日,正當她在A-11號站點附近巡邏時,一架攜帶重型航空炸彈魚雷九七式艦上攻擊機突然出現在左舷方向海平面並迅速靠近。莫里斯號上的船員立即進入戰鬥崗位並向這架飛機傾瀉火力,然而這些防禦措施沒能阻止飛機進入攻擊姿態。18時15分,該機撞擊莫里斯號,撞擊點位於1、2號主炮塔之間,爆炸導致火勢迅速蔓延。[7]2個小時後,火勢得到基本控制,並在半個小時後被完全撲滅。慶良間群島的美軍損管小組對莫里斯號進行了緊急修理,加固了損壞的船艏並排乾了船艙中的積水,轉向系統也基本恢復正常。此次襲擊共造成艦上13人陣亡,45人受傷。[8]

5月22日,莫里斯號啟程返回美國本土,並於6月18日抵達舊金山海軍造船廠,經過軍方技術人員考察,認為其不再具有出海航行和遠洋作戰的能力,遂於11月9日將其退役。11月28日,莫里斯號從美國海軍除籍。1947年8月2日,在解除武裝後,她被售予富蘭克林廢棄船隻公司處理。1949年7月17日,她又被轉售給位於洛杉磯的國家金屬與鋼鐵公司英語National Metal and Steel,並在那裡接受拆解。[1]

榮譽

編輯

莫里斯號驅逐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獲得16枚戰鬥之星[註 1][2]

戰役或行動 日期(包含期間各任務段)
珊瑚海海戰 1942年5月4日至8日
中途島海戰 1942年6月3日至6日
瓜達爾卡納爾島攻防戰 1942年10月1日至1943年2月8日
布因-范錫-拓諾來突襲 1942年10月5日
聖克魯斯群島海戰 1942年10月26日
第三次瓜達爾卡納爾島突襲 1942年11月12日至15日
倫內爾島戰役 1943年1月29日至30日
所羅門群島南線陣地構築 1943年3月11日
阿留申群島戰役 1943年5月11日至6月2日
吉爾伯特群島戰役 1943年11月20日至29日
馬紹爾群島戰役 1944年1月31日至2月24日
亞太地區突襲 1944年3月30日至4月1日
新幾內亞西部戰役 1944年5月17日至9月15日
萊特灣戰役 1944年10月16日至11月29日
呂宋島戰役 1945年1月4日至18日
沖繩島戰役 1945年4月1日至5月22日

歷任艦長

編輯
姓名 軍銜 任職時間
哈利·比恩·加勒特 中校 1940年3月5日
倫道夫·伯頓·博伊爾 少校 (資料缺失)
哈利·比恩·加勒特 中校 1942年5月18日
查爾斯·傑克遜 少校 1942年6月23日
倫道夫·伯頓·博伊爾 少校 1942年7月6日
查爾斯·傑克遜 少校  1942年7月13日
倫道夫·伯頓·博伊爾 少校 1942年8月9日
愛德華·斯蒂特·伯恩斯 少校 1943年2月28日
諾曼·愛德華·瓦特 上尉 1943年8月3日
弗朗西斯·托馬斯·威廉姆森 中校 1943年10月26日
戈登·倫納德·卡斯韋爾 中校 1944年1月15日
小雷克斯福德·維納爾·惠勒 中校 1944年9月10日-1945年11月9日(退役)
參考文獻:[9]

注釋

編輯
  1. ^ 莫里斯號驅逐艦獲得戰鬥之星數量存在15枚[1]、16枚[2]兩種說法。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DD-417. DANFS Online. [2022-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英語). 
  2. ^ 2.0 2.1 2.2 USS Morris (DD-417) Service Stars.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2-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3. ^ 3.0 3.1 3.2 The 1,570-ton Sims class.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3-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英語). 
  4. ^ 4.0 4.1 4.2 4.3 Friedman, Norman. US Destroy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Revised Edition.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4. ISBN 1-55750-442-3 (英語). 
  5. ^ Morris VII (DD-417). public1.nhhcaws.local. [2022-03-18] (美國英語). [失效連結]
  6. ^ USS Morris (DD-417) Commissioning Pennant. public1.nhhcaws.local. [2022-03-18] (美國英語). [失效連結]
  7. ^ NH 94447 USS MORRIS (DD-417). public1.nhhcaws.local. [2022-03-18] (美國英語). [失效連結]
  8. ^ R, Rielly. Kamikaze Attacks of World War II. 2011: 214. 
  9. ^ Wright, David L. USS MORRIS (DD-417). NavSource Naval History. 2022-04-29 [2025-01-1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