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堡攻城戰
華盛頓堡攻城戰(英語:Battle of Fort Washington),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與美國之間的一場戰鬥,發生於1776年11月16日。
華盛頓堡攻城戰 | |||||||
---|---|---|---|---|---|---|---|
美國獨立戰爭的一部分 | |||||||
一幅描繪華盛頓堡攻城戰的圖畫。圖畫以曼哈頓島東北為視角,描繪英軍及黑森士兵橫過哈林河(近景),攻打華盛頓堡所在的山地。背景的垂直峭壁為哈德遜河西岸。 | |||||||
| |||||||
參戰方 | |||||||
美國 | 英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喬治·華盛頓 彌敦內爾·格連 羅拔·麥高(被俘) |
威廉·何奧 威廉·馮·克尼普豪森 珀西伯爵 愛德華·馬修 查爾斯·康沃利斯 | ||||||
兵力 | |||||||
3,000人 | 8,0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59人死 96人受傷 2,837人被俘 |
84人死 374人受傷 |
英軍在白原戰役取勝後,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未有北上追擊大陸軍,而是調頭向南,將駐守曼哈頓華盛頓堡的3,000名大陸軍包圍。至於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則再次犯下戰略錯誤。他先將主力部隊留守白原市以北的山地,自己只帶著2,000人到華盛頓堡對岸的李堡增援;華盛頓亦沒有及時撤走華盛頓堡的士兵,更相信寡不敵眾的大陸軍能夠死守。結果,何奧在獲得降兵提供的情報後,於11月16日向華盛頓堡發動三面夾攻,輕易將堡壘包圍,並迫使華盛頓堡全軍投降。
華盛頓堡攻城戰後,何奧隨即派查爾斯·康沃利斯渡過哈德遜河,追擊兵力薄弱的華盛頓。結果華盛頓在11月20日帶著3,500名士兵,慌忙撤離李堡,遺下大量武器、補給以及建造工具。隨後一個月,華盛頓向新澤西州南部艱苦撤退,士兵不斷脫逃,而大陸議會也在休會後逃離費城,遷移至巴爾的摩,美國革命因此陷入覆滅邊緣。要到華盛頓在12月26日於特倫頓戰役取勝,革命才起死回生。
背景
編輯華盛頓堡及憲法堡(後來更名李堡)兩座要塞,是華盛頓在長島會戰前派人所建造。這兩座堡壘分別位於紐約州及新澤西州的哈德遜河河岸,身處峭壁頂峰,目的是阻止英國軍艦溯河而上,繞道攻擊曼哈頓島背面。
1776年10月,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委派珀西伯爵的部隊留守南曼哈頓後,在曼哈頓東北面的布朗克斯登陸,試圖從北方包圍曼哈頓島。不過,何奧在沛爾岬之戰受到民兵拖延,令喬治·華盛頓及時帶兵北上防守,雙方最後在10月底引發白原戰役。
在這段時間,大陸軍曾經有數次機會撤離華盛頓堡。10月9日,英軍派出軍艦闖入哈德遜河,輕易衝過大陸軍設下的障礙,然後與華盛頓堡及憲法堡交火。雖然英軍艦艇受損不輕,但華盛頓堡卻無法阻止英軍船艦進出,已經失去預期作用。不過,華盛頓仍聽從彌敦內爾·格連的建議,沒有打算撤離。[1]當華盛頓在10月中北上白原市時,大陸軍再次為華盛頓堡的去留舉行軍事會議,結果以大比數議決留守,由格連的1,000名士兵繼續駐防。會上只有喬治·克林頓准將一人反對。[2]
白原戰役結束後,何奧在11月5日調頭南下,直指華盛頓堡。雖然華盛頓堡的駐軍已經增加至3,000人,但華盛頓眼見英軍勢大,也傾向放棄華盛頓堡,並在11月6日向格連寫信表明立場。不過,華盛頓感到難以抉擇而搖擺不定,又將決定權交給格連。[3]由於格連與守將羅拔·麥高上校兩人,都相信華盛頓堡可以死守至12月,結果兩人都選擇留守。[4]11月10日,華盛頓再次分兵,自己帶著2,000人橫過哈德遜河,並在13日抵達李堡;查理斯·李少將指揮主力7,000人,隨時應付英軍深入新英格蘭地區;至於威廉·海夫則帶著餘下3,000人,防守皮斯基爾市的哈德遜河高地。[5]
何奧的大軍在11月15日迫近曼哈頓島,並派人向華盛頓堡下達最後通諜,要求麥高即時投降,但被麥高拒絕。麥高在10月27日曾經擊退哈德遜河的英國軍艦,又在11月初數次擊退英軍的前哨部隊,使他對防守充滿自信。[6]不過,華盛頓堡的城牆以泥土建造,並非固不可攻;堡壘面積狹小,又無法容納3,000名士兵死守,以至麥高要在哈林高地各處興建軍營。[7]故此,華盛頓堡的存亡,便有賴城堡以外的多重防線。華盛頓堡座落於今日的華盛頓高地南端,高地西面為哈德遜河,另外三面是河溪谷地。大陸軍在高地北面的峭壁設置炮台,看守英皇橋(King's Bridge)通往南方的道路。河溪谷地東面是月桂山(Laurel Hill),大陸軍在東北及東南面設置了兩度防線,防止英軍由哈林河的峭壁登陸。兩座山地之南為哈林高地,建有莫里斯大宅(Morris House),該處是曼哈頓島的高點,可同時瞭望各方,一直被華盛頓用作指揮部。大陸軍在哈林高地共設有三道防線及多座炮台,以抵擋英軍的正面進攻。[8]
然而,何奧對大陸軍的佈防卻是瞭如指掌。11月2日,麥哥的一名手下軍官叛逃,並向珀西伯爵詳細交代華盛頓堡的佈防。珀西伯爵隨即把情報送交正在白原的何奧。[9]何奧南下曼哈頓後,制訂了三面夾攻的方案。首先,何奧准許威廉·馮·克尼普豪森的請纓,派4,000名黑森士兵擔任攻城主力,由華盛頓高地北面的峭壁進攻;第二,愛德華·馬修及查爾斯·康沃利斯兩名將軍,各自帶領一個旅的兵力,乘坐平底船橫過哈林河,搶攻月桂山東北面的防線;第三,湯馬斯·史特靈(Thomas Stirling)上校帶領第42步兵軍團(別稱黑衛隊,Black Watch)的800名蘇格蘭高地士兵,佯攻月桂山東南面的防線;最後,珀西伯爵帶領3,000名英國及黑森士兵,由西面兩路進攻,等待黑衛隊發動佯攻後,再向哈林高地的大陸軍防線推進。何奧總共投入8,000人作戰,比大陸軍的總人數超出兩倍有多。[10]
交戰
編輯11月15日半夜,英國艦艇在漆黑中駛進東河,並在16日凌晨先將克尼普豪森的黑森士兵運往曼哈頓島。黑森士兵兵分兩路:約翰·拉爾上校帶領一支部隊,登上道路旁邊的山地,而克尼普豪森則沿山下的沼澤河溪前進。不過,英軍卻對潮水退沒有準備。當黑森士兵抵達華盛頓高地前方、預備摸黑攀山之際,馬修及康沃利斯的軍隊卻未能渡河。黑森士兵只好向後撤退待命。[11]
大陸軍對黑森士兵的動向毫不知情。15日下午,麥高拒降的消息送抵華盛頓的營帳。當時華盛頓正在哈肯薩克視察,趕忙回到李堡商討對策。華盛頓回到李堡時,天色早已入黑,而格連及以色列·普特南已經乘坐划艇,到華盛頓堡與麥高會面。當華盛頓也乘坐小艇追上時,剛好在哈德遜河中央遇到兩人回程。格連及普特南回報,稱守軍士氣高昂,有信心可以守住攻勢,三人隨後返回李堡。[12]
11月16日早上,華盛頓與格連、普特南及好友休·梅沙准將,再次乘船前往華盛頓堡。當四人登陸不久,山地四周傳來炮聲,英軍開始進攻。[12]在早上7時,康沃利斯的軍隊向月桂山開炮;珀西伯爵向哈林高地前沿的火炮開火;而英國皇家海軍軍艦珍珠號(HMS Pearl)也向華盛頓堡開炮。[13]華盛頓四人在驚慌之下,逃到莫里斯大宅外的山頂躲避。[12]
中午時分,潮水開治上漲,馬修、康沃利斯及黑衛隊士兵隨即登艦,橫越哈林河;而克尼普豪森則下令黑森軍隊向前推進。拉爾的部隊攀上峭壁,登上華盛頓高地,起初沒有遭到大陸軍反抗。接著拉爾分別下令後方士兵攀山,同時將大炮搬上華盛頓高地的對頭山丘,然後向高地開火;至於克尼普豪森則沿華盛頓高地下方的沼澤推進,打算直接攻打堡壘。然而拉爾的士兵在高地推進不久,便遭到駐守的250名馬利蘭及維珍尼亞州步兵軍團士兵於樹林埋伏射擊,雙方猛烈交火。[14]由於這250名步兵久經戰陣,又享有地利優勢,黑森士兵首兩輪攻勢都被擊退。[15]
另一方面,珀西伯爵的軍隊在中午時分抵達哈林高地外圍,並等待史特靈的佯攻部隊進攻。[15]不久,史特靈的黑衛隊在月桂山東南面登陸,並尋找通道攀上峭壁。駐守哈林高地的軍官林伯特·卡華拉達聞訊,先派50名士兵到該處防守;當大陸軍因寡不敵眾而被黑衛隊擊退後,卡華拉達再派出100人增援。[16]這支援軍一度在山頭列陣,向渡河的英軍射擊,造成嚴重傷亡。不過當黑衛隊攀上峭壁後,很快便將大陸軍擊潰。[17]
珀西伯爵聽到月桂山的槍聲後,知道佯攻已在進行,下令發動總攻。珀西伯爵將黑森士兵編入左翼,而英國士兵則編入右翼,兩路士兵向大陸軍防線發炮衝鋒。由於大陸軍寡不敵眾,很快便撤退到第二道防線。[17]華盛頓等四名將軍,看到英軍加速迫近,只好逃離莫里斯大宅。[12]華盛頓四人離開僅15分鐘,英軍已經攻破第三道防線,抵達莫里斯大宅,而大陸軍則向華盛頓堡逃去。[18]
當大陸軍的東面及南面防線崩潰之際,北面防線亦已告急。馬利蘭及維珍尼亞士兵開始卡彈,部分士兵只能將巨石推下山崖攻擊。[19]當黑森士兵成功登山,而開始與大陸軍接戰之時,大陸軍的陣線開始崩潰,只好逃回華盛頓堡。 [20]在這段攻勢中,瑪嘉烈·柯賓在丈夫中彈身亡後,接力為火炮裝填上彈,最後被黑森士兵射傷斷臂,其事蹟備受廣傳。柯賓後來被黑森士兵釋放,返回賓夕法尼亞州。[21]此外,拉爾的黑森士兵因為傷亡嚴重,報復心切,一度向華盛頓堡衝鋒。詹姆士·格蘭特後來形容,若非克尼普豪森嚴令停止追擊,拉爾的士兵在5分鐘內便會衝入堡壘,然後屠殺手足無措的大陸士兵。[22]
當大陸軍退守城堡後,拉爾派人要求麥高投降,並且只給予半小時考慮。雖然華盛頓曾下令麥高死守,但麥高卻別無選擇,只好在下午3時宣佈投降。下午4時,大陸軍走出堡壘解除武裝,而英國旗幟則在華盛頓堡升起。為華盛頓傳達死守命令的古區少校(John Gooch)僥倖避過黑森士兵,然後跳下懸崖,再游水登上哈德遜河的小艇,最後安全返回李堡。[23]
後續影響
編輯華盛頓堡攻城戰中,英軍一共有84人死亡,374人受傷;至於大陸軍則有59人死亡,96人受傷,2,837人被俘,[24]並失去大量火炮、營帳、毛毯、工具以及彈藥。[25]這些戰俘後來被收押於惡劣環境之中,只有800人在18個月後仍然生還,並透過戰俘交換恢復自由。[26]
華盛頓堡攻城戰後,何奧隨即派康沃利斯帶4,000人渡過哈德遜河,追擊兵力薄弱的華盛頓。雖然哈德遜河西岸有哈德遜峭壁阻隔,康沃利斯仍在19日於克洛斯特登陸,並攀上峭壁,然後向南攻打李堡。當時華盛頓正在哈肯薩克,得知英軍登陸後,急忙趕回李堡,下令全軍撤走。20日早上,華盛頓帶著3,500名士兵,倉促撤離李堡,再次遺下大量武器、補給以及建造工具。當康沃利斯抵達時,大陸軍煮食早餐的爐火尚未熄滅,部分宿醉未醒的大陸士兵也因此被俘。[27]
何奧在攻陷華盛頓堡後,於11月30日頒布另一次特赦令,要求美洲居民在60日內向英皇及國會宣誓效忠。這次特赦令大受歡迎,新澤西州的居民更爭相到英國軍營宣誓。[28]另外,何奧又派亨利·克林頓佔領羅德島州的紐波特,以供海軍艦艇於冬季停泊。克林頓雖認為追擊華盛頓才是首要任務,但他仍領兵出發,並安全抵達紐波特,獲得該處貴格會的會員歡迎。對英軍而言,殖民地的叛亂已即將結束。[29]
至於大陸軍方面,華盛頓堡攻城戰幾乎成為致命一擊。逃離李堡後,華盛頓帶著欠缺衣服鞋襪的士兵,於寒冬及暴雨中向新澤西州南部撤退。行軍期間,部隊士兵不斷脫逃,而且民兵服役年限又將在新年屆滿,使大陸軍面臨全盤瓦解之虞。另外,華盛頓的領導才能也再次受到質疑。約瑟·李德私下向查理斯·李寫信,指責華盛頓領導無方;華盛頓也無法向聲望較高的李下達命令,只能「請求」他帶兵南下,而李更刻意緩慢行軍。最後,由於英軍勢大,大陸議會在休會後逃離費城,遷移至巴爾的摩。種種跡象,均顯示革命已經覆滅在即。不過,華盛頓在12月26日於特倫頓戰役取勝,使革命起死回生。[30]
相關條目
編輯註釋
編輯- ^ McCullough 2005,第228-229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30-231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34-235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37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36頁
- ^ Ketchum 1999,第110頁
- ^ Ketchum 1999,第106-110頁
- ^ Ketchum 1999,第108頁
- ^ Ketchum 1999,第112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41頁
- ^ Ketchum 1999,第116頁
- ^ 12.0 12.1 12.2 12.3 McCullough 2005,第240頁
- ^ Ketchum 1999,第117-118頁
- ^ Ketchum 1999,第120-121頁
- ^ 15.0 15.1 Ketchum 1999,第122頁
- ^ Ketchum 1999,第123頁
- ^ 17.0 17.1 Ketchum 1999,第124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42頁
- ^ Ketchum 1999,第126頁
- ^ Ketchum 1999,第127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45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42-244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43頁,Ketchum 1999,第128頁
- ^ Ketchum 1999,第130頁
- ^ Lengel 2005,第168頁
- ^ Ketchum 1999,第131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45-246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57-259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51-252頁
- ^ McCullough 2005,第243, 248-255頁
參考資料
編輯- Fischer, David Hackett, Washington's Cross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19-518159-3 (英語)
- Ketchum, Richard, The Winter Soldiers: The Battles for Trenton and Princeton, Holt Paperbacks; 1st Owl books ed edition, 1999, ISBN 0-8050-6098-7 (英語)
- Lengel, Edward, General George Washingt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Paperbacks, 2005, ISBN 0-8129-6950-2 (英語)
- McCullough, David, 1776,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5, ISBN 978-0-7432-2671-4 (英語)
- Middleton, Richard, 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1775-1783,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12, ISBN 978-0-582-22942-6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