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季野,學者稱石園先生浙江寧波衛(今屬寧波市海曙區)人,清初歷史學家,師從黃宗羲,為清朝纂修《明史》之主要貢獻者。

清代學者象傳》之萬斯同

生平

編輯

童年

編輯

萬斯同生於崇禎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1638年3月9日)戌時,幼年有神童之譽,讀書輒過目不忘,八歲時,能背誦法言,以後專攻二十一史於海會寺,夜裡無燈,借月光讀書,結果兩目腫痛,繼讀明代十三朝實錄,廢寢觀之,幾乎全部可背誦[1]康熙元年(1662年),全家被迫搬到西郊,妻子莊氏病逝,「雖三女號飢,叔母臥病,呼藥聲犁然,勿恤也。」[2]後成為李鄴嗣之子李暾的家教。

修《明史》

編輯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因詔請黃宗羲修《明史》,黃宗羲拒絕。朝中大臣便推舉萬斯同為博學鴻詞科,萬斯同亦堅辭不就。翌年,開明史館,總裁徐元文延斯同入史局;康熙十八年(1679年),萬斯同與姪兒萬言北上,黃宗羲《送萬季野北上詩》說:「四方身價歸明水,一代賢奸托布衣。」「不放河汾聲價倒,太平有策莫輕題。」[3],希望季野能完成修史大業。萬季野「則請以布衣參史局,不署銜,不受俸。」據全祖望在《萬貞文先生傳》中說:萬入史局後,「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審。先生問畢,謂侍者曰: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當補入,取某書某卷某頁某事當參校。侍者如言而至,無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4]萬斯同編《明史》,有眼疾,曾以錢名世為助手,「時萬老矣,兩目盡廢,而胸羅全史,信口衍說,貫串成章。」[5]

逝世

編輯

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八日(1702年5月4日),季野在京師王鴻緒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四歲,葬於浙江奉化蓴湖鎮烏陽觀山南麓半山腰,身邊的藏書被錢名世佔有。劉坊寫有《萬季野先生行狀》。季野的去世,象徵《明史》編纂第一個階段結束,其後經過數次易稿,乾隆始四年(1739年)正式刊行,距季野過世,已有三十餘年。文革時,萬斯同墓慘遭破壞。後又重修。

評價

編輯

經學家楊椿認為:「《明史》成於國初遺老之手,而萬季野功尤多。紀、傳長於表志,而萬曆以後各傳,又長於中葉以前。袁崇煥左良玉李自成傳,原稿皆二巨冊。刪述融汰,結構寵肅,遠在宋、元諸史上。」

著作

編輯
  • 《歷代史表》
  • 《紀元匯考》
  • 明通鑑
  • 《廟制圖考》
  • 《石經考》
  • 《歷代宰輔考》
  • 《石園文集》
  • 《儒林宗派》(有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崑崙河源考》(有四庫全書本)
  • 庚申君遺事

延伸閱讀

編輯

[]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清史稿/卷484》,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卷三十八,《萬先生斯同傳》。
  2. ^ 萬言:《歷代史表》
  3. ^ 《南雷詩歷》
  4. ^ 全祖望《萬貞文先生傳》
  5. ^ 《茶餘客話》卷九《萬斯同修明史》

來源

編輯
  • 黃百家:《萬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銘》